王家因为建英的关系,每个月都能吃上肉,隔壁的孙桂香羡慕极了。一听到自行车的声音就赶紧往门外跑,吃不上肉吃颗也成啊。
不过村里条件最好的还是赵家,赵娇娇在国营饭店上班,每周都能带肉带鱼回来。以往人们都说她轻浮,现在全都消失得干干净净。
人就是这样,只要变得强大,过往的所作所为就会选择性遗忘。
郑静文每周都会上王家教建英学习,偶尔也教刘玉凤认字。她学得很快,毕竟是假文盲,郑静文却以为她是被耽误的天才,连连哀叹可惜。
十月晚稻成熟,又要开始上夜班了。
所有人都被分配到田里劳作,有人割稻子,有人捆稻子,还有人负责挑到晒谷场。
这天赵春晕倒在田里,赤脚大夫诊脉过后断定她怀孕了。这几天反应特别大,吃什么都吐,最后还是王建英买了罐蜂蜜回来泡水喝才管用。
十月末交公粮,村里青壮年用板车拉去粮站,等公粮交完就开始按公分发粮。
天气越来越冷,地里的活也越来越少。王建英买了毛线团回来教她们织围巾,织好了拿到黑市给人帮忙卖。
腊月初五,村里组织人去池塘捞鱼。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鱼塘,大安生产队不止一个,河里也放了很多鱼苗。
冬天水特别冰,年纪大的穿水靴,小孩跟年轻人直接打赤脚,刘玉凤看着都觉得冷。
鱼塘凹凸不平,有些地方的水刚到膝盖,有些地方没过腰部。家家户户全都出动,畚箕、背篓、菜篮子、竹筐等所有能想到的工具都用上。
虽说鱼是生产队的,捞上去一部分上交,剩下的按人头分,但很多人抓到鱼后偷偷掐死揣进兜里。
冬天穿得多,能藏的地方也多。队长心知肚明,但也明白很多事过犹不及,只要不过分就当没看着。
刘玉凤看大伙站在岸边嘻嘻哈哈,有抓到大鱼,也有什么都抓不到,一时心痒忍不住下水。
鱼塘的水跟河水不同,又臭又黑,地下的泥又软又烂,走路很困难。
她扑腾了好久才抓到两条小鱼,正要离开,突然有条黑溜溜的大鱼从小腿边游过,她一激动整个人摔泥里去了。
“三婶子,你这动静是抓到大鱼了吗?”有人笑道。
“可不是,这鱼老大了。”刘玉凤笑着举起手中的黑鱼,有小腿这么粗,七八斤重呢。
众人从中午捞到傍晚才呼呼啦啦回去,有人拎着桶,有人端着盆,一条条肥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回去之后,鱼全都集中放起来,称斤报数,把上交的分开装好,剩下的分给村民。
鱼是好东西啊,一年就这么一回。
王家六个大人一个小孩,分了三条大鱼,一条小鱼。有人抱怨,也有人乐滋滋回家。
刘玉凤没说话,等回家之后从兜里掏出两条小鱼,说明天炸给苗苗吃。
王建平从衣服口袋里掏啊掏,最终掏出六条大小不一的鱼,王老三也藏了四五条。不得不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王建安没下水,一直站在岸边跟赵娇娇说话。中途苏明礼插进来,他一气之下把人推进鱼塘。
苏明礼也不好惹,从鱼塘里爬出来后跟王建安干架。动静闹得很大,队长警告说再有下次就报警,他们才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