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式,对于种家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啊。”
姜辰笑笑:“虽然他有一定的缺点,比如刚刚说的压迫问题,还有就是技术的传承问题。”
“但综合来说,肯定是优点远远大于缺点的,而且意义和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很多。不过,这种模式是不是可行,最终还是要看上面的想法和决定。”
实际上,流水线模式真正进入种家的时间,是21世纪初。
也就是说,在后面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这种模式都没能被真正引入。
但姜辰现在大胆的把流水线拿出来,确实是因为这种模式,对于制造业的帮助太大。
而制造业,是他接下来的方向。
周新建沉思片刻,忽然问道:“我怎么觉得,伱从老早就在开始布局这种模式?”
“你搞完轧钢产业的手法改革,终于把手伸向制造业了吗?”
姜辰打了个哈哈:“啊?有吗?”
周新建道:“哼哼,肯定有!当初生产三钢机床的时候,你就不止一次说到过标准化,规范化。”
“并且对于三钢机床各个零部件的参数做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在为这种模式做准备吧?”
姜辰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实际上,他确实老早就在为这种模式做布局了。
三钢机床的相关事宜,只是其中之一。
包括培训体系的搭建和统一轧钢行业的手法,都是其中之一。
因为后续的生产中,肯定要用到很多轧钢厂生产的额产品,他们手法的统一,对工程图纸和参数的理解统一,有助于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
不过这套模式,他也不敢直接公开拿来使用。
于是就在三钢机床的生产车间率先布置和使用,让上面自己来发现。
如果最终上面觉得这套模式可行,不存在压迫问题,那么就顺势铺开。
如果上面觉得不行,那他的三钢机床生产车间是可以用这套模式的,独自享受流水线模式带来的红利。
周新建想了想:“这个事情我也不能决定,这样,我先交部里的相关人过来参观参观,然后再展开讨论。”
“最后,再提交上面审批,看是不是能够通过。”
姜辰点点头:“周老,这事你决定即可。反正只要国家需要,我会毫无保留的将这种模式献给国家。”
周新建又问道:“那么按照你这种模式,是不是三钢机床的产量还能进一步提升?”
姜辰道:“如果零部件数量足够,品质足够的话,每个月生产500台机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周新建一愣:“你这模式这么牛?500台和200台,差距可是很大的哦!”
姜辰笑道:“也不全是模式的功劳,大家学习的东西少,熟练度提升很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周新建道:“这种模式,叫啥名?”
姜辰道:“你们应该看到了,在这种模式下,产品在履带上流动轮转,就像流水一样。”
“所以我叫他流水线模式。”
周新建仔细想想,然后点点头:“这个名字倒也挺贴切,让我想起了古时的流觞曲水。”
“行了,我先去给部里打电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