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感悟真我
看着这一抹紫色气息,林逸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力量,每当造化功自动运转之时,他都能隐约感受到这种力量,没想到,现在竟然融合进了金丹的本元之气中。
他在取出金丹的本元之气时,也想着附带一些属性,说不定能让元婴拥有着某一属性的强大力量,可是,他无法做到,只能取出纯正的本元。
就如同上次炼制金丹一样,也是造化功自动运转,使得他引来了五行元素与金丹融合,现在,也是造化功,引来了七种属性的金丹本元之气,融合之后,形成了一道紫色气息。
林逸觉得,如果没有造化功所出现的这股神秘力量,哪怕他真的能够取出七种属性的金丹本元,或许都无法化为这紫色气息。
他暂时将这一缕紫色气息,称之为造化紫气,不知道能够孕育出什么样的元婴。
从现在的感应来看,这紫色气息,充满着神秘,虽然是七种元素融合而成,但是却在里面感应不到任何的元素气息。
气息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就要迎来成就元婴境界的第一个难点,孕育。
金丹只是修仙灵力的源泉,只是靠着一缕气息,自然无法孕育出元婴,首先就是要将自己的神魂分出一缕,投入这气息之中。
简单来说,金丹本元的气,只是神魂的载体,或者说是元婴的身体而已,最主要的,就是这一缕神魂。
成就元婴后,神魂也会随着元婴的修炼,变得越来越强,为之后的化为元神打下基础。
由此来看,修仙的每一个境界,都在为后面的境界打基础,无数个修仙境界打下的基础,就是为了筑就最后的不朽存在。
林逸将自己的神魂分出一缕,投入到了紫色气息中,融入神魂之后,紫色气息,仿佛也多了几分灵性,只是,依旧是气息,而不会就此自动孕育出元婴来。
看着这一缕紫色气息,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将心神沉下来,开始感悟起来。
金丹突破到元婴,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这是修仙之路上,第一个需要面对自身之道的境界。
炼气,筑基包括金丹,都可以按照前人的经验功法,修炼成功,而唯有元婴,是需要明悟真我,了解自身的道,道是元婴根基,我,则是元婴的智慧。
这也是为什么,成就元婴后,本体和元婴,可以一心二用,各自独立存在的原因。
一旦悟通了这两点,道赋予元婴身体,我,赋予元婴灵智,两者合一,就可以使这一缕气息,成功孕育出元婴雏形,再以金丹之气,慢慢使其壮大,迎来最后的破丹成婴。
其他境界,悟性足够,便可以突破,而元婴境界,不但需要悟性,更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这是挡在所有修仙者面前的一道难关。
而且,在感悟自身的过程中,非常容易陷入困惑之中无法自拔,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走火入魔。
之前认为金剑师尊能够在三百岁左右,成就元婴,是因为他觉得金剑师尊,对于自身的认知,绝对是非常透彻的,在感悟之时,根本不会有任何的迷惑。
而林逸觉得,自己感悟元婴,或许会真正意义上,遇到第一个难关,之前的二十年左右,达到元婴境界,只是极为乐观的估计罢了。
一直以来,无论任何境界,他都可以使用【吃一堑长一智】来进行顿悟,以此来进行突破。
然而,在感悟自身之时,他或许会陷入迷惑之中,无法控制自身,无法控制精神,自然也无法使用称号的顿悟机会了。
不过,他却没有半点退缩的意思,修仙就是要一往无前,遇到难关就迟疑退缩,那可不是一个合格的修行之人。
之前的时间中,林逸大多都是在修炼,就算进行感悟,也都是感悟造化功,创造演化出第十层境界,很少感悟自身,所以,这是一个难关,也是一个认清真我的机会。
林逸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时候,修仙,又被称之为修真,其实这就是一个逐渐完善自身,认知自身的修炼过程。
他首先要感悟的,是自身的道,道即是修仙的理解,也是自身力量的来源,比起真我来,感悟道的难度,反而会小很多。
在感悟之前,他自然把能用得上的称号,全部佩戴,感悟归感悟,这外挂也算是自身的一部分,怎么能缺少呢。
不过,有些被动称号,就不用佩戴了,比如【迎难而上】。
虽然【吃一堑长一智】不用佩戴,也能够获得顿悟机会,但是使用的时候,却必须佩戴。
在获得称号时,有三个称号栏,达到筑基境界,增加了一个,而成就金丹后,再次增加了一个,现在是五个称号栏。
林逸现在佩戴的五个称号,分别是【大苟之流】,【练级老手】,【小慈小悲】,【吃一堑长一智】以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佩戴称号时,他忽然看到了被动称号【迎难而上】,内心不禁升起了一个想法。
空色之眼可以与一些称号组合起来,比如慈悲因果,可以看到困果线条,比如预知危机,可以看到渡劫包括飞升时的天机。
【迎难而上】的称号,是能够在他进行较大难度的事情时,给予福运的加持。
或许组合之后,空色之眼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感悟过程中的一些困难,让他可以深入其中进行感悟。
于是,林逸将【小慈小悲】暂时拿了下去,刚刚开始感悟,还用不到小福运状态。
随后,他佩戴上了被动称号【迎难而上】,紧接着,便启动了空色之眼,朝着丹田内望去。
因为这里面的金丹,是他修炼的成果,更有着对修仙,对自身之道的一些感悟。
他看到了由八种色彩所组成的金丹,仿若烟一般,在自己面前显现出来。
望着这金丹内的诸多色彩,林逸并没有看到感悟自身之道的困难,他笑了笑,却并没有在意。
空色之眼,能够看到的,有实物,也有虚幻的法则,但是,却无法看到自身对道的理解,这是由他自身所感悟出来的,又何须借空色之眼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