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
鸿都门学是灵帝为了争夺话语权、改变当今儒家经学当道的现状而建立的,专门研究辞赋书画,有所成者授予高官。能在这里出头的大都也是士人出身,但不为传统士人所接受,堪称东汉非主流。
梁鹄年不到四十岁,在教学开始之前,不知是不是出于灵帝的指示,他先考察了刘辩在史子眇那儿学到的东西。
刘辩的确有印象,诸如鲁诗、论语、春秋等,史子眇要求不高,读书不求甚解。
随后,梁鹄开始教学刘辩读书写字。
刘辩虽然不想在未来的两年半都被困在儒家经典的学习中,但也明白,至少要先把乐于学习的态度摆出来。
尤其是他那一手狗爬似的字,确实需要练一练。而梁鹄,能在鸿都门学中出头,文学修养并不算差。
别看灵帝当皇帝治理国家不太行,在辞赋书法上还是有一手的。
如此,过了五六日,刘辩每日读书,也每日同何皇后见面。赵忠与郭胜等人也一直在刘辩面前刷着好感,刘辩但有所求,无有不应。
至于灵帝,早就以读书为由,免了刘辩每日礼仪性的的晨昏定省,自上回之后一面都没见过。
这一日,教学完成后,刘辩没有离开东观,问身边的内侍郭直道:“我听说东观一直有人编修书籍,怎么这么多日来,只有数个文吏,就连五经博士都不见一个?”
郭直也是南阳人,与郭胜关系亲近,闻言喏喏不敢直说,只能答道:“约莫是博士等人在东观别处。”
刘辩只是轻笑一声,没再追问,说:“回吧。”
东观虽大,却也不是理由。刘辩明白,这是因为十常侍很明白外界的传统士大夫对他们的态度,比如编修书籍的大儒,这些人往往十分反感宦官,十常侍害怕刘辩被这些人影响。
而在当天晚上,张让赵忠等人便聚集在了一处,赫然在讨论白天刘辩问起东观官员的事。
郭胜比较偏向于刘辩:“史侯聪慧,今日有此问,怕是心中已经有所怀疑。现今史侯亲善我等,何必为此惹得史侯不喜?”
张让道:“旁人倒也罢了,马日磾素来不喜我等,他如今在东观修书,若是史侯受其影响,恐有后患。”
张让的义子娶了何皇后的亲妹妹,本质上,只要刘辩不对他喊打喊杀,他没有反对刘辩的动机。
孙璋在十常侍中的地位仅次于张让、赵忠,受永乐宫的董太后信任,在对刘辩示好的问题上偏向中立。
赵忠则说:“我日日得见史侯,知道史侯胸有成算,课业之后,回到殿中也不玩耍,每晚习字不断,几日便大有进益。我问过才知,梁鹄未曾作此要求。真不知史子眇究竟如何教养史侯。”
说完,赵忠拿出两张刘辩练字留下的麻纸。张让等人能做到中常侍,还是有些鉴赏能力的,刘辩的字虽然称不上多好,但相较之前,最近的字无论是布局还是笔锋皆不可同日而语。
张让明白赵忠的意思,史侯不是那种易于掌控的孩童,有自己的想法,能顺从还是不要得罪的好。
张让最后说道:“明日我当去中宫拜见。”
翌日,没等张让主动拜见,他就在灵帝的命令下与刘辩见了面。
原来,自从刘辩入宫的消息传出来后,大将军何进便号召亲近他的官员上书请立刘辩为太子,灵帝当然不愿意,被闹得十分恼火,以致于根本不想看见刘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