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他成为东宫侍讲,负责教导太子启蒙,若是教导的好,以后未必没有机会成为帝师。
就在他满怀热情教导太子的时候,太子却生了重病去世了。
这次他在李安身上看到了机会,若是李安青史留名,作为老师,必然也会在青史留名。
可惜李安却有老师了,虽然没有规定一个人只能拜一人为师,但是在李安有老师的情况下,他若再收李安为学生,青史留名,后人会如何看他?
对于把名声看的比命都重的人来说,这一点他很难接受。
“不知小哥可否愿意去国子监读书?”胡炎中笑道。
虽然不能收李安做学生,但是胡炎中还是很欣赏李安这个人。
“回胡博士,在下已经在盛家进学了,教导在下的庄学究学识渊博,暂时没有换地方的打算。”
说实话李安确实有些心动,这可是国子监,放在后世那就是清北。
应该说比清北还高端许多,不过李安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因为国子监世家豪门子弟太多,去了每天谨小慎微的,多难受。
胡炎中闻言也没生气,笑道:“老夫想把小哥这几句话立在国子监门口,不知小哥可愿意?”
“胡博士这是在抬举在下,在下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李安压制住心中的惊喜,深深的行了一礼。
若是真能把这几句话立在国子监,对他来说好处太大了。
李安之前不愿意扬名,是因为抄一些诗词,只能让他有名,实际意义并不大。
毕竟诗词在科举中占比并不重,诗词写的再好,名气再大,除了引来许多人嫉妒,找他比试外,并没有实际的好处,倒不是李安对于抄袭良心难安什么的。
但是这次不一样,他说的话都被立在国子监门口了,以后他参加科举,只要文章过的去,几乎是必过的。
诗词写的好,科举不过,别人只会觉得那人诗词好文章不行。
然而李安的话都立在国子监门口了,若是连科举都考不中,别人不会怀疑李安不行,而是会觉得考官有问题。
不仅如此,到时候汴京的豪门贵族,虽不至于把他视作座上宾,却也不会轻易得罪。
原著中,孙秀才就是因为有个秀才功名,在宥阳那种小地方那叫吃的开。
当地乡绅红白喜事,都会邀请他坐席。
“呵呵,这件事老夫还要向祭酒大人禀报,得他答应才行。不过问题不大,到时候有消息了,老夫让人来通知你。”胡炎中笑道。
“多谢胡博士。”李安再次行了一礼。
虽然还没确定,但李安对胡炎中还是十分感激的。
胡炎中和李安聊了几句,询问了李安的名字,就离开了。
胡炎中走后,那几个书生连忙向李安赔罪道歉。
李安对此也没深究,直接让他们走了。
说起来,这次的事情还要多谢他们呢。
傍晚时分,李安回到刘家,得知刘学文已经回来了,找到他把今日的事说了一遍。
刘学文听完,愣了许久,才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李安:“这真是你说的?”
他自然知道李安这几句话,若是被立在国子监门口对他有多大的好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