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关灯
护眼
164.第161章 加官进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子良!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其余将佐无不下跪请愿,希望桓熙不要再推辞,哪怕朝廷不许,也该效仿刘备自称汉中王的故事。

阿满牵着妹妹洛娘,饶有兴致的在宫门内看着这场大戏。

桓熙左右为难,无奈道:

“非是桓某不愿,只是我的爵位怎能在父亲之上。”

在古代,君臣、父子之间,都要遵循礼仪制度,鲜少有儿子官爵在父亲之下的情况。

尤其是桓温、桓熙这样的父子权臣,更应该注意。

如果桓熙的官爵高于桓温,父子二人见面,是桓温先向长官桓熙行礼,还是桓熙先向父亲桓温行礼。

总不能桓熙穿着官府,桓温向他行礼,桓熙脱了官服,再去向桓温行礼。

后周、北宋时的宰相王溥就是因为官爵高于父亲王祚,因此父子关系闹得很僵。

当然,儿子的官爵要高出父亲太多,就没有这种忌讳了。

对此,王猛拿出了办法,他进言道:

“主公平定凉州,临贺公又怎能说是没有功劳,若非临贺公抚育成才,主公安能立此功业。

“猛以为,临贺公应当一同受到封赏。”

众人纷纷附和,桓熙借口自己要考虑考虑,让众人暂且回去军府当差。

离开前,他特意叮嘱权翼,往后不许轻视生命。

当晚,就有两千匹布被秘密送到了权翼的府上。

权翼大受鼓舞,对于推动此事也更为积极。

翌日,曾经守备森严的西汉皇城如今门户大开,长安百姓在权翼等人的带领下纷纷涌入,伏跪在未央宫前,请求桓熙顺应民意。

桓熙见群情汹涌,无奈只得答应下来。

众人见状,无不举手欢呼。

桓熙连夜与王猛、权翼商量该如何为自己与父亲桓温请封。

最终决定,表桓温为大司马,自己则进位大将军。

自汉魏以来,时而大司马的地位高于大将军,时而大将军的地位高于大司马,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同为最高军事统帅的官职,掌握兵权,位在三司,即司空、司徒、司马之上。

通常情况下,不会同时出现。

但桓温、桓熙父子的情况较为特殊,真要破例,也能说得过去。

至于爵位,现在还不是称王的时候,毕竟自曹操、曹丕、孙权、司马昭、司马炎以来,异姓称王所释放的信号还是太明显,目前还没有控制建康,也不应该把朝廷逼得太急,倒不如先称公。

这里的公,并非郡公、县公,或者北周以后的国公。

而是具有封国的公,譬如魏公曹操、晋公司马昭。

桓温的封号倒是不需要多想,他常驻荆州,没有比楚公更适合桓温的封号了。

唯独桓熙的封号,到时让王猛、权翼有了不同的意见。

权翼以为,桓熙如今占据关陇,当以秦为封国国号,称秦公。

当然,权翼自己是秦州人,希望桓熙称秦公,多少也带着点私心。

但王猛却认为,秦朝苛政深入人心,名声太差,倒不如以梁为封国国号,称梁公。

王猛的理由有二,其一,梁国本就是春秋时的关中诸侯国。

西周周宣王时,秦国国君领兵勤王,立下功劳,周宣王将秦国国君没有继承权的小儿子封在河西,这就是梁国的由来。

此河西并非如今的河西走廊,而是紧邻河东,在战国时期,被秦国与魏国反复争夺的河西之地。

第二个原因则是梁州,虽然桓熙如今的统治中心在长安,但他真正成为一方诸侯,还是因为当上了梁州刺史。

也是出镇梁州之后,桓熙才能够脱离父亲桓温的掌控,独自开创出一片基业。

桓温的龙兴之地自然是荆州,而桓熙却是在梁州。

因此,在王猛看来,梁公是比秦公更合适的封号。

桓熙沉吟许久,最终倾向于王猛的建议。

毕竟将来桓氏篡位称帝,无论是定国号为楚,还是定国号为梁,都要好过定国号为秦。

自古以来的大一统王朝,就没有重名的说法。

如果定国号为秦,后人必定称呼桓秦为后秦,再将赢秦称呼为前秦。

桓熙不希望被冠以后秦的称呼,总的来说,还是楚与梁更适合。

下一章在晚上七点前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贺兰诀与廖敏之 在年代文里当神探 私婚密爱 病美人竹马只给我抱 离婚前,我翻车了[穿书] 嗜娇 重回四岁我天天催妈妈再婚 那个替身回来了 折姝梨 八零之乡下原配回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