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馨道:“耀庆,不是我多管闲事,按理说别人的姻缘不能拆,但咱们几个朋友一场,我觉得有必要提醒提醒科平。”
于是,田馨把杨彩萍的怪异一股脑告诉了冯耀庆:“现在我也没明白杨彩萍要干啥,就是觉得不对劲,科平那,就算我直说,估摸也听不进去,有机会你劝劝。”
“可不是吗?科平这个对象把他拿捏的死死的,看电影、买衣服,科平大部分的工资都花在她身上,这还不够,前几天还管我借了五块钱。”
“上次他俩吵架,是因为科平想订婚,人家女同志不乐意。”
“订婚?他俩认识时间不长吧?”
“我也这么劝的,也怪科平自己,订婚着啥急,要是机会合适,我跟科平透露透露,到底是人家私事,外人没办法插手。”
田馨也明白,不过认识一场,什么都不提她有点过意不去,至于吴科平和杨彩萍能不能走到一起,就看他们自己了。
李梅花夫妻在省城待了五天,张罗要走,林原在外面进货还没回来,这次没见到。
林家人一走,田馨觉得空落落的,这次离开,李梅花彻底放了心,说田馨嫁得好,苏蔚冬会疼人。
这些话是当着苏蔚冬面说的,人上车一走,田馨回头笑:“怎么,夸你听着受用不?”
苏蔚冬难得红了耳朵:“我其实没那么好。”
田馨挽着苏蔚冬的胳膊:“怎么没有?你就是最好的,蔚冬,还是你回省城好。”
“不知道是谁,一心想跟我离婚。”
苏蔚冬委委屈屈的:“我给你写了那么多信,你只回过两次。”
以前不知道,苏蔚冬真是小器鬼。
田馨随口糊弄他:“写写,以后我把信都给你补回来。”
赵桂芬最近有件烦心事,婆婆写信过来,说过几天搬来省城住。
赵桂芬婆婆叫李改花,生了两儿一女,赵桂芬嫁的是老大苏全国,女儿在首都工作生活,公公前几年病逝,婆婆一直跟着小儿子在老家生活。
李改花这些年一直偏向小儿子,想当年,赵桂芬刚结婚和婆家人在老家一起住时,没少受婆婆的气。
后来,苏全国的工作调动到省城,赵桂芬抱着五岁的儿子,全家迁了过来。
离开婆婆的日子舒心随意,赵桂芬过了好多年安生日子。
老家离得远,李改花也想掺和老大家的事,无奈伸不上手,偶尔写封信过来敲打赵桂芬。
赵桂芬每次接到信,看完就撕掉,连婆婆面都见不到,爱说啥说啥,她也不在乎,赵桂芬后来又生了苏蔚兰、苏蔚秋,一家五口过的平淡幸福。
苏全国病逝时,李改花过来奔丧,责怪赵桂芬没照顾好儿子,说了不少难听的话。
李改花对小儿子偏心的厉害,当年分家,赵桂芬什么都没得到,整个大院子都给了小儿子,老两口的存款也都贴补给了小儿子。
赵桂芬孤儿寡母的,李改花怕他们是累赘,走动越来越少。
离得远少纷争,这回婆婆和二叔一家搬来省城,赵桂芬开始发愁。
赵桂芬嘴上长了大燎泡,火烧火燎的。
老二苏建国是煤矿工人,有煤挖有钱赚,日子过的也不错,人往高处走,去年苏建国托关系调动,往省城这边的矿场转,事情办了大大半年,总算有了着落。
李改花还记得老大一家在省城,连忙给赵桂芬拍了电报,说他们刚来省城,人生地不熟,让赵桂芬照应。
谁愿意照应他们?
苏建国媳妇叫张秋莲,脾气泼辣不饶人,赵桂芬嘴笨性子软,没少在她手上吃暗亏,这样的亲戚,她不想沾惹。
农村重男轻女,赵桂芬生苏蔚冬时,哪怕李改花不喜欢赵桂芬,也露出笑模样,在自家门口放了一挂鞭,张秋莲结婚比赵桂芬晚一年,接连两胎都是女儿,饶是李改花再偏向老二,对张秋莲也有了埋怨。
张秋莲把气都撒在赵桂芬头上,嫌她碍眼,她一举得男,自己却接连两胎都是女儿,张秋莲没少在婆婆面前说赵桂芬坏话。
赵桂芬刚开始还时常劝张秋莲,说女儿也挺好,小棉袄知道疼人,她还年轻继续生,总能生出儿子来。
这话都是真情实意,听在张秋莲耳中,确是赵桂芬在示威。
后来,赵桂芬也清楚老二媳妇的为人,妯娌间生分,索性就不再搭理张秋莲。
在赵桂芬离开老家的第二年,生了三胎女儿后,张秋莲终于生了一个儿子。
赵桂芬感慨,可怜那几个小丫头,从小就被张秋莲非打即骂。
赵桂芬性子软,但她不傻,对于张秋莲这种人,她敬而远之。
之前离得远,现在到了省城,在她眼皮子底下,龃龉事少不了。
苏家人都知道奶奶、二叔要来的消息,一片愁云惨雾。
苏蔚兰嘟囔道:“我不喜欢奶奶,之前咱们回去,她当着我面喊我丫头片子,赔钱货。”
田馨:“……”
苏蔚兰又说:“我对这个奶奶没啥感情,反正她要是欺负我妈,我就跟她翻脸。”
赵桂芬忙说:“不管咋说你是小辈,面子上得过得去,女孩子讲究个名声,要是坏了名声,以后嫁人都受影响。”
苏蔚兰把脸歪过去,冷哼一声:“爱影响就影响,大不了我就不嫁了,妈,你放心,我肯定不让奶奶欺负你。”
这番话听在赵桂芬心里热乎乎的,还是丫头贴心,那两个儿子怎么也说不出这番话来,赵桂芬忍不住又想到三个侄女,有那么一个妈,也是倒了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