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都护言重了,朕不过是对那些过时之举,稍加改动而已,至于变法,长安变法从来没有保密一说,只要罗都护有心变法,随时可以在长安各处摘抄变法之要。”
“陛下所言甚是,微臣冒昧,已经派人在长安各处,甚至关中各地摘抄了陛下变法之要,也曾在魏博尝试推行,只是微臣鲁钝,未能见效。”
罗弘信所言不假,其实大唐不只是他,很多藩镇都派人到关中各地,尤其是长安、蓝田,抄录变法大纲,甚至走访乡间,就是想掌握长安变法精髓。
朝廷也并有任何禁止,就连一些人打听禁卫军,只要不是涉及到核心机密的东西,都知无不言。
有些藩镇,如魏博一样,甚至开始在自己的境内,开始学习长安变法,效果有好有坏,完全没有朝廷变法的成效。
这也是个藩镇挠头的地方。
他们自问,朝廷的变法,抛去禁卫军那部分,其他地方完全不做任何隐瞒,只要是想学,都能学到,为什么朝廷变法,使得局面一日三变,自己却收效甚微。
难道李晔真的是上天之子,是上天暗中关照不成?
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就是李晔变法推行的两大根基,第一个就是强大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给朝廷建立起了巨大的威望。
第二个,就是李晔变法的中坚力量不是朝廷官员,而是那些县城、乡里的底层官吏。
正式这些不起眼的底层官吏,才是和百姓接触最深,最多的人,只有他们领会到了变法的精髓,才能将变法推行下去,也只有他们,才能在百姓中做到游刃有余。
李晔当初变法,就是先在蓝田一地实施,培养出了大量的底层官吏,李晔掌控朝廷之后,又用以老带新的办法,在变法过程中,不断培养人才。
尤其是皇家书院和皇家政治学院的建立,为李晔批量生产官员,打下了强大的基础。
两家书院通过对旧官员的短期培训,和对新学子的耐心培养,形成了一条官员生产链。
不仅将旧官员重新培训,使其成为符合朝廷变法要求的官员,更是通过他们在两家学院的交流,给那些新进学子,带去了他们所缺的实战经验。
两者相辅相成,才促成了朝廷在不断扩张的同时,能够拿出足够的官员,在新占之地推行变法的人才。
李克用显然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断向朝廷伸手要人,就是明白其中的道理。
只是,虽然李晔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朝廷的扩张也完全超出了这个体系的承载能力,所以一直以来,朝廷对河东的支持,都很有限。
“陛下,微臣有一个不情之请,就是能否从朝廷抽点一些人,到魏博支持一下。”
“哦?你就不怕向李克用一样,被朕派去的人给架空了吗?”
“陛下此言差矣,魏博乃大唐之魏博,如果陛下需要,只需一纸诏书,魏博上下六州百万军民,随时都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罗弘信起身激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