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带上老花镜,仔仔细细看了两三遍,最后指出问题,“你导师十几个谨慎人。”
能接受新事物,却又不敢完全接纳,对旧事物批判,但又留有余地,秉持中庸之道,两边都不得罪。
“这几个地方可以改改。你等一下,”徐老进书房,然后拿出几本国外的杂志,用笔标注了几篇,“这几篇文章你再看看,我觉得他们有些观点很不错,可以帮助你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你的论点。”
“你改好了在再拿给我看。”
“好的。”
林若云拿回去,彻夜通读,第二天又读了一遍,才明白徐老说的“站在更高层面看待问题”是什么意思了。
国内的发展比国外慢几十年,尤其是改开政策也才实行几年,经济领域方面目前遇到的很多困境、矛盾都在不同地方不同国家遇到过,有的应对得好,顺利熬过困境,有得处置不当,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其实这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她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后,就开始改论文。
改完后,她很满意,如今这一版比上一版更加有锋芒,观点明确,证明材料充分,读完后有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震撼感。
她将它交给徐老看,徐老说没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建议她直接向几个知名期刊投稿。
“这会不会不好啊?”林若云觉得这样可能有点不太尊重导师。
徐老挥挥手,“不碍事。其实你导师以前是老孙的学生,毕业论文也是老孙指导的。不然你以为我能那么了解他?
他那里我们去说一声就行,你大胆投吧。”
这么说来导师还是她师兄啊?
有徐老这句话,林若云可算大胆投了。
如果能过稿的话,她就用这个直接答辩。
论文的事暂时搞定,留学初筛也出结果了,接着就是打印成绩单,写学习计划、提交政治材料,等老师和学院领导的意见。
这时候,秦玉河找到林若云,也建议她读研。
读研了一样可以申请留学,并且研究生申请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
于是她也填了资料。
剩下的事都是她无法干预的,只能耐心等待结果。
等待的时间也没闲着,她从孙老那借到不少国外期刊,不断加深对国外的了解。
***
鹏城。
陈爱国和陈爱学两人都是头回离乡背井,刚开始那几天很是不习惯,便选了一个最熟悉的活干,去工地。
这边的工地上要求比农村严格,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还要不断学习。
陈爱国老老实实的干着,一来是他喜欢干这个,二来是他没别的技术只能干这个,三是因为工资高。
但陈爱军心思要活泛得多。
他做了几天,嫌这边有人无时无刻都有人监视、要检查,那么辛苦,工资虽然高但一个月才发一次,属实有点像胡萝卜吊驴了。
他不太想干,他想干一个轻松一点,还能天天摸到钱的活。
说他好逸恶劳也认了,从前肯吃苦是没得选,只能吃,但这里明显有更轻松的挣钱法子,那为什么还要吃苦?
领了第一个月工资后,他就辞职了。
他找大哥借了点钱,去批发市场进货,开始摆摊。
呆了一个多月,语言已经不是障碍,加上他本来就是个嘴皮子好的,生意做得还不错,一天比一天挣得多,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他还想拉陈爱国一块儿摆摊,但陈爱国不肯,他觉得自己嘴笨、算账也不行,还是老老实实学个技术就好。
陈爱国虽然嘴笨胆小,但这个品质放在工作上是个好品质。嘴笨就话少,一心一意的干活,胆小不会偷懒取巧,认真的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工作,顺带还能检查别人的工作完成情况。
很快,陈爱国就被提拔为小组长,成了工头的心腹。做完一个工地,工头就会带着他去下一个工地,渐渐的陈爱国的技术和工资都有了增长。
俩兄弟的日子过得都不错,慢慢在鹏城安定下来。
郑立强到鹏城,虽然是第一次也没人指引,但此时的鹏城处处是机会,刚下火车站,他就被一则招工启事吸引。
他过去面试,看到对方厂房、机器齐全,便放心了。果断加入其中,成了一名私企工人。
这个工厂主营业务也是纺织类的,他原本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进去后如鱼得水,很快就被领导看中提拔为小管理层,涨了工资。
这边常常加班,白班都要干到晚上十点,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连周末也不休息,一个月能休到两天就不错了。但是工厂的加班费也很高,第一个月他就挣了七十多块。
拿到钱的第一反应,他竟然是想给林若绣寄过去。
反应过来后,他才想起他们已经离婚了。
最后他把钱存下来了,没给任何一个人寄。
第9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