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又车行了大概半个时辰,段雀桐听到了外面传来“就地歇息”的声音,“姨娘,别整日里在车厢闷着了,你随我一道下去看看吧!”
银锁将闻言,替两位主子取了帷帽,金钏忙跳下车厢,打了帘子侍立在旁。
他们如今到达的是一处废弃的村落,从残余的痕迹能够看出来这里也曾遭遇过战乱抢夺,段雀桐看着这样的荒凉破败心里就有些不好受,对于战争,她永远都无法习惯,可她却又偏偏投生在了这样一个世界。
……
饭后,邓统领回道:“之前探路的兄弟说,正东方出现了齐整的驿道,想来咱们距离乡镇不远了。”
“好!”段雀桐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如今天气转凉,路上还不知道又会遇到什么事儿,现在咱们的存粮也不多了,你们护送我这一路本就,再没有饿着肚子赶路的道理。我想着咱们既然已经到了渤海郡,不如先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这边盛产海货,无论是去采买还是咱们自己下海捕捞,总归能丰富一下储备。”
邓寅听着三小姐的安排眼里也现出激动来,大人将这次任务交给他时,他也没想到只是护送小姐回乡竟然会这么不顺,五百个身强体健的壮丁每日里都要用掉不少粮食,作为领头人他看着逐渐空了的粮车每日都在发愁,听到三小姐的话他再没有不同意的。
他躬身道:“三小姐放心,弟兄们少有不识水性的,那里还需要花银钱去采买,到时租上几艘渔船,让他们自己下海捞去便是。”
段雀桐:“这样自然更好,明日别忘了和这里的太守驻军都打声招呼,莫要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这天,大家就在此处对付着休息了一晚,虽然四处都是环堵萧然,可好在也能遮挡些风雨,总比露天席地强些。
翌日清早他们就又出发了,直到未时队伍才又停了下来。
段雀桐下了车才发现这里是一处小村庄,看着有些人家外面的摆设,明显是个小渔村,因着他们一行人的到来,家家户户全部门窗紧闭,很有可能是把他们当成了征兵征粮的了。偶尔还能看到有那么一两户的墙头上露出一个发顶,显然是在暗中观察。
段雀桐打量一圈儿,看着有一户人家的住房是与这里格格不入的气派,就指着那边问道:“那是谁的宅子,可派人问过了?”
邓寅:“回三小姐,已经打听过了,这里是杜家村,那户的屋主叫杜方,寡母拉扯着他长大,后来在外做了官,就建了这处宅院。”
段雀桐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寒门贵子的常规操作了,她现在关心的只有一点,“那位杜郎君如今可还在外做官?如今这里是谁主事?”
邓寅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看来小姐也看上了那处院子,“杜郎君已有八年未归,如今那里只有几个老仆负责房屋的清扫和维护。”
段雀桐连日里终于遇到一件舒心事儿,虽然那位作者比较随性,可这里仍是个拼爹的时代。
想当年她还遗憾过无法见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风采,没想到后来就传出了太原王氏“一门双父子,书法冠天下”的美名,打那以后段雀桐对能写出这本书的人就心怀敬畏,这是什么样的神人哪!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作者说“我想写啥就写啥”,于是王羲之父子就换了个祖宗。
她爹虽然在琅琊郡多受掣肘,可放到这里仍能让她横着走,而且,能够招待自己于杜府来说也是一种荣幸,士族和庶族的界限就是这样分明。遂吩咐道:“去和老人家商量一下,就说咱们府上要在他这里暂住,还请行个方便。”
如她所料,很快他们一行就被恭恭敬敬地迎了进去。
段雀桐打量着这座宅院,这里比她预想的还要好一些,虽不如琅琊郡的宅子,可也足有三进,她看着在这里留守的几个家仆,说道:“我们暂且要在这里居住一段时日,期间免不了叨扰,还请勿要见怪。”
其中一人上前一步,恭谨道:“奴才何生,敢问小姐要在这里停留多久,奴才也好看着安排。”
段雀桐一听便知这是此处主事的人了,“至少一个月!”
那人也没二话,只应了一声“是!”然后点了两个仆妇出来,指着两人说道:“这是丹娘、翠娘,我观小姐身边只有两个姑娘,若是用人的时候不凑手,可以让她们去做,她们虽然粗鄙了些,可胜在听话能干。”
段雀桐又打量了何生几眼,觉得他倒不像是个普通的管事儿了,也不知为什么会被打发过来看一处空宅子,不过能有这样一个懂得轻重又熟悉当地情况的人自然是再好不过,她看了一眼金钏,金钏会意,拿了一个荷包塞到何生手中,脆声道:“我家小姐宽厚,定然不会亏待你们的。”
几个家仆连声称谢。
段雀桐又对邓寅道:“邓统领,你看着将人安置下去,今日让大家都吃顿好的,明日咱们再行商议。”
“小姐放心,属下晓得!”
“嗯,你办事儿,我放心!”段雀桐是真心觉得她爹给她安排的这个统领不错,沉稳持重不鲁莽,两个人也算是相处愉快。
事情安排完了,这边丹娘和翠娘在前头带路,她们一路往后宅而去。
这处宅子在修建时可能是受了胡人影响,宅院建的少了几分雅致,却平添一股开阔之气,只是这里久未有人居住,这边又临海,是以免不了有些霉味儿。
段雀桐一行被引着去了客院儿,丹娘道:“以往也有人在此借宿,潮气没有别处重,倒是比主院儿还强些呢!”
银锁道:“劳烦姑姑了,不知洒扫的工具在哪里,柴可还够?”
“放心吧!姑娘,何管事儿都备好了的!”
何生拨派过来的这两位都是利落人,金钏银锁也是干活的好手,没一会儿就将客院的正房收拾了出来,段雀桐直接拉着姨娘住在一处,金钏她们分别住在两侧的耳房,这样她们全住在正院儿里,倒也省了不少麻烦。
用段雀桐的话说就是:她们回个乡倒似逃命一般,还是莫要太过讲究排场的好!
许是三小姐说要在这里至少停留一个月,大家终于能够放下心好好地休息一番,次日没有几个按时起的,倒是难得的睡了个好觉。
这日下午,太守府就遣人送了接风礼来,段雀桐看着金钏递进来的单子,笑了,这里的太守倒是个妙人儿,送的东西实用得很,除了当地的盛产的鱼干儿、虾干儿、海菜,海鲜,还有一些糙米豆制品,东西足足装了几大车,却花费不了几个钱,可于他们来说却格外适用,真真是两边都得了实惠。
太守府送来的接风礼充满了乡土气息,这是对方待客的热情,她们回礼时却要更讲究一些了,这是对东道主的尊重,好在段雀桐有这两年的历练,对于世家之间的走礼也算了解,她看着金钏:“我让你打听的可都问清楚了?”
金钏今日也恢复了几分活力,她得意地道:“我办事儿小姐就放心吧!此地太守姓葛,是去年新上任的。葛太守和大人年纪相仿,家里只有一个独子,早已经成了亲,有一个年幼的孙儿承欢膝下,十分得家里人宠爱,葛太守平日里好游山泽,尤爱书画。”
段雀桐笑问:“这位葛太守不喜欢谈玄论道吗?”
金钏:“这个倒是没有听说,要不,奴婢一会儿再去打听打听!?”
段雀桐摇头失笑,“打听这个作甚,难道我还能上门去与之论道吗?”
金钏这才意识到小姐是在逗她,猫眼儿都瞪大了几分,嘟着嘴道:“我与小姐说正经的,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来逗奴婢!”
“我的错,好金钏就不要生气了,否则呀!嘴巴都能挂个油瓶了!”
“小姐~”
段雀桐看着金钏的脸颊都染上了桃红,这才作罢。想起刚刚金钏的话,她只觉得这喜好山水书画简直是太守标配了,和她老爹也没什么区别,只是不知这位葛太守是真喜好还是附庸风雅了,她吩咐道:“把《琅琊山景图》装起来,取一支老参,再加两件给孩子玩的小玩意,一并让人带回去。”
“是,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