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种师中收起了他的皮猴模样,手中捧着茶盏,坐在明远身边,老老实实地与吕大忠说话。
“进伯师兄,你进京来,怎么先找上了远之师兄?”
“听闻你在国子监中读书,彝叔在军器监里当值,且师兄从未见过远之师弟,就问了路径,自己找过来了。”
种师中便转头望着明远:“多亏了远之师兄,小弟才能进国子监。”
明远:不要谢我,要谢还是得谢我那个“学渣”朋友薛绍彭。
“师兄,这些日子在京中,多亏了远之师兄,时时指点我的学业,我才能在国子监里安安稳稳地学下去。”
明远眉心一跳,转脸看向种师中,看见对方眼里的得意眼神,分明写着:“明师兄,这回得承我的情吧!”
——这个小戏精!
明远顿时有种扶额的冲动。
但此时此刻,明远也只能自谦:“指点学业真的谈不上,我能做的,也只是把先生和师兄们最近的文章,和对经义的最新理解传达给端孺。让他在国子监中,也能自有观点,能站得住脚。”
吕大忠顿时再也不怀疑明远在汴京是耽搁学业了。
因为种师中在国子监中学得很好,时常得到赞许,是在汴京城中都出了名的。横渠门下出了这样一名“天才少年”,甚至让所有陕西士子们都脸上有光。吕大忠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远之,刚才师兄误会于你,请千万勿怪!”
于是他笑呵呵地取出随身携带的信件,递给明远:“先生和师兄弟们都有书信给你。”
明远谢过吕大忠,连忙将书信拆开,一一看过。
张载依旧在钻研经义理论,对于“生产力”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思考得更为深入。这次依旧是寄了文章来,请明远归入《横渠学刊》,在汴京城中刊印。
而明远最关心的消息,则都来自吕大临的书信。
吕大临在信上告诉明远:去年木棉种植大获成功之后,横渠书院今年又选取了几种耐旱的长绒木棉,进行育种挑选。
如今横渠镇各家各户见到木棉能纺纱织布,便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种上一些。
吕大临还说,托兄长吕大忠上京时捎上了几十斤优质长绒棉,请明远看看这样的木棉在陕西之外有没有销路。
明远:当然!
这怎么会没有销路?
单是军器监为了制火棉,就能把这几十斤全都消化掉。
吕大临还说:“酒精”也按照明远说的方法制出来了,已经送去军中医官那里,尝试给受外伤的士卒们“消毒”,现在不能说成效明显。但因为伤口化脓而丢了性命而士兵人数确实少了一些。
只不过……吕大临在信上写道:酒精制出之后,引来一群馋嘴的小工偷喝,偷喝之后一个也没走远,全都醉倒在地,让横渠书院给逮了个正着,教训了一顿,又罚做了好几天的农活,才放走了的。
明远看得心中大乐,心想虽然他还未正式涉足酿酒与制糖业,但是医用酒精已经率先问世了——好得很!回头得提醒1127结算蝴蝶值。
吕大忠这时却在与种师中闲聊。
“近来彝叔心情恐怕不会好,你若是有机会从国子监中出来,多与他聊聊天,开导开导……”
明远顿时睁大眼睛:种建中……心情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他赶紧向吕大忠请教,这才听说:西军,竟是在西北战场上迎来了一场意料之外的大败,而种家不出意外地成为了背锅侠。
第145章 千万贯
种建中的亲叔叔种谔, 在鄜延路担任钤辖,主持一路军务,这事明远一直都知道。
熙宁四年正月里, 种谔在啰兀一带大败西夏军队。随后,时任陕西宣抚使的重臣韩绛下令在啰兀筑城, 打算以此为据点,进取横山。
种谔受命率军两万, 进取无定川。
谁知道啰兀城刚刚筑成,陕西路发生了内乱。与啰兀城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后方庆州发生了兵变。于是朝廷下诏, 放弃啰兀城。
三月, 种谔因此事受到牵连, 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 到了四月, 又被贬为贺州别驾。
明远并不太通地理, 根本不知道横山在哪个方位。
好在张载教弟子时一向注重兵事,弟子们对基本战略地理多少都有点了解。因此明远书房里该有的舆图都有,明远当下将陕西一路的舆图都取出展开, 拿给吕大忠和种师中看。
吕大忠曾在陕西任官多年, 对陕西缘边诸路的地理耳熟能详。当下将横山的大致位置指给两个小师弟看。
明远一看便心中有数。
这横山山脉横贯宁夏与陕西, 地势北高南低,可攻可守。而且此地能出产粮食与战马。
如果大宋占据横山, 西夏党项人便像是头顶上悬了一枚利刃。西夏皇室所在的兴灵二州便完全暴露在宋人眼前。
如果西夏占据横山,倒霉的则是大宋。
没有横山,大宋就失去了最适合养马的地区, 大宋骑兵就发展不起来。
而党项人则可以依据横山, 随时南下扰边劫掠, 即使遇到宋军抵抗, 也能很快退防,几乎能立于不败之地。
范仲淹在西北时,就曾经与韩琦日夜商议,选练兵将,以期能够夺回横山,“以断贼臂”,并遣狄青、种世衡等名将,筑城屯田久守,才终于在宋夏边境上站稳脚跟。
然而在一众主和派大臣的建议下,范仲淹终于还是壮志难酬,最后只能写下“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词句,以表达自己的遗憾。
但不管怎样,横山都是宋夏战争中,大宋最为看重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