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昭轻轻点头:“好。”
“真乖。”啊!!我的崽崽太萌了!杜秋蔓喜滋滋的伸手摸了摸他的发顶,见杨明昭诧异的眼神,微咳了一声,走向书架,“你继续练,别偷懒!”
身后又是一个特别乖的“好”。
杜秋蔓看着手里的书,不禁担忧自家这么乖得崽崽去到书院会不会受欺负,据说古代教书的夫子们都是很严格的。肿么办,突然不想让崽崽这么快去学校。
第二日,杨明昭依旧是上午与蒋叔一块去城南施粥。没想到施粥到一半时又来了两个衙役。蒋叔依旧是准备了一些荷包,那二人推搡一番收下后竟没有立刻离开,主动帮忙维持起秩序。杨明昭不由多看了他们几眼。
今天来得两个衙役比昨天的要憨厚不少,一个矮个衙役笑道:“县太爷知道你们在做善事,特地让我们哥俩来给你们帮个忙。”
蒋叔心里咦了一声,那钱县令还真对得起自己的姓,除了对钱感兴趣外,其他万事不操心,今儿这是转了性了?不对……莫不是……
“钱大人可是高升了?”蒋叔很有技巧的问。
“嗨,上面大人们的事咱们也不好打听,不过新县令周大人昨儿来了。”矮胖个实诚说道,“过几日你们就能见到了。县令大人年轻有为啊,说是要准备几日后要来巡县。”
“老小儿舔着脸问一句,不知这位周大人可有什么忌讳喜好?”
“蒋老叔也是咱们这里的老人了,你一向是个周到的人,就放心吧。县令大人知道你们杜家做善事十分欢喜,这不就派了咱们哥俩来帮你们撑撑场面来了。”
“多谢县令大人!”蒋叔朝着县衙的方向规矩的行礼,不敢掉以轻心。
见到杜秋蔓后,便将打听到的新县令之事细细说去。江氏听着点头:“这位周大人倒是个爱民如子的。”
“若他真是个通情理的,等施粥完后我们就去县衙给昭哥儿立个户。”杜秋蔓也想试试这位新县令的深浅。短期内她可不想回京城接受杜家长辈们的领导,和本地父母官打好交道能行不少方便。
周达的确对杜府很有好感。听闻杜府递了帖子来,特地将手上的事放置一边。
“杜大小姐明天要来府衙拜会,说是有事相求。”周达看着帖子慢慢勾起嘴角,“这位大小姐倒是个妙人,有事不求钱县令,偏偏要等着我来。”
墨书道:“钱县令在时,衙役去粥棚是索要银钱。您来了,衙役们去粥棚可是老老实实的当了两天差,帮了两天忙。杜大小姐若是明白人,自然知道谁才是爱民如子的县太爷。”
周达听着心里十分舒服。在家里,他上有父亲兄长,每每见到那二人都要被训斥几句,若是老太太出面维护,旁人当着面不敢出声,背后还要嚼舌根,说他说被老太太惯坏了,成不了多少气候!就连来昌平当这个县令,也是被三令五申,生怕他一出云州就丢周氏一族的脸。
如今他才来昌平不过几日,就有本地诗书礼仪之家来登门。可见不论是他的人品还是官品,都是受到了认可。周达洋洋得意,决定自己的态度要再亲切些,让杜氏给他打出招牌,哼,让云州那群老头子们也看看,他周达可不是一个只晓得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第十二章 户籍
周达万万没想到,自己颇为欣赏,以为知书达理又温柔贤惠的杜家大小姐竟然才是个黄毛丫头!但小丫头长得实在是太讨喜了,小圆脸大眼睛,不说话的时候嘴角都带着笑意,周达瞬间觉得自家的小侄女要是都长这样,年末的压岁钱他愿意给双倍!
打量了几眼杜秋蔓,这才注意到她身旁还有两人,一位做妇人打扮,另一位却算是个眼熟的,当日在粥棚施粥的机灵小孩儿。
“县令大人公务繁忙,小妇人与孩子们冒昧打扰了。”江氏微微一礼。
周达抬手免道:“无妨,我刚好得空,你们先坐。墨书,上茶。”
此处是府衙会客之地,前头那位钱县令好风雅又好奢靡,会客的地方清一色都是用的漂亮丫鬟,杜氏身处内宅也有所耳闻,如今这偏厅的装饰没怎么改,但四周已换成了普通小厮,心里对这位周县令满意了几分,觉得是个做正事的。加之对方世家的身份,江氏更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个厉害人物。
几人闲聊了几句,杜秋蔓与杨明昭皆乖巧的坐在一旁。杨明昭是安静惯了,杜秋蔓则是在细细观察。
“这么说,原来这孩子竟是无父无母了?”周达听完杨明昭的身世颇为唏嘘,杜家能收留这么个孩子也是当真是积善之家啊。
江氏点头:“这孩子一路颠沛流离,但聪慧的紧,还望大人垂怜,让他能落户在县里的慈儿院,待他长成之后,便可单独立一户。”
“这有何难,等会儿我就让主簿去办文书。”周达大手一挥,当即就应下了。乱世里,许多孤儿都是这样处理的,长成后单独立一户,也是方便朝廷收税。
江氏顿时松了一口气,她很少与外人打交道,这次出门是特地鼓足了勇气。
周达道:“夫人是积善之人,能想到在县里施粥施做善事,您教的这两个孩子也都是好的。”
江氏连道不敢。
“只是如今县内县外还有不少流民,本县虽刚来,但看着实在是于心不忍……”
“大人是昌平的父母官,杜府愿意替大人分担一二。”
周达一愣,没想到那个跟自家侄女差不多大小的杜秋蔓竟然开口说话了。
杜秋蔓笑呵呵道:“府里虽没有多少银钱,但还有些余粮,勉力能撑个一二日。”
“大人是想施粥吗?”江氏也明白过来,“之前府里施粥便是蔓姐儿与昭哥儿张罗的。”
周达没想到粥棚真的是两个小孩子弄出来的,不禁问道:“你们两个才多大,都会施粥了?”
“回县令大人的话,我与昭哥儿今年九岁,虚岁十岁了。”杜秋蔓正经起来说道,“清点好米粮,看好天气,选在天晴之日,搭好粥棚,再派人维持秩序,让府中机灵的人注意人群中是否有煽动之人,别让他们乱说话,或者轰出去单独排队去,只要流民不乱,粥棚自然就很顺利的开下去。”
周达赞道:“没想到蔓姐儿小小年纪便这般聪慧,办事如此周道,实属难得。本官的确有施粥之意,但如果全县施粥,流民大量聚集也是一个隐患。”
江氏惊讶,她只是一个后宅妇人,哪里懂这些。
杜秋蔓思索了一会儿,出了个主意:“县衙下有两百亩的官田,平日里是租给佃户耕种。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想必城外聚集的哪些人里也有耕种好手,大人可以适当雇些短工来,不用出银子,只需给他们一些粮食便可。城中若有缺人手的地方,也可以雇佣流民,雇佣后让家仆多加看管。此举一是可以让流民们自食其力,二是将大量聚集的人员打散,他们聚在一起会造成骚乱,一旦零散分开后,如百川入海,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一旁的墨书低声道:“公子,您不是打算挖个沟渠的么,正好这些人能用得上。”
周达眼前一亮,这可都是不要钱的劳动力啊!他是要来昌平做出一番事业的,农耕时代,有什么比兴修水利更能出成绩的呢!哪怕只是挖一个小水渠,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政绩了,更别提他背后还是一个家族可以给他造势。
此番见面,双方都很满意。
周达是个风风火火的性格,拿了主意后,便让主簿和带着工房几个得力的胥吏去官田丈量尺寸,他打算先从官田那边修一个水渠,做出示范作用。加之官田是他说的算,也不会遇到什么阻力。
杨明昭的户籍当日便直接办下来,他再也不是没有户籍的小乞丐,不用到处流浪,不用担心被抓去成为奴籍。回到府后,杨明昭越发认真读书,无比珍惜自己如今的身份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