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戏明

关灯
护眼
戏明 第353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文哥儿把五经都学了一遍,主要是对《春秋》比较感兴趣,所以才好奇地填了《春秋》。

他拿到题目后认真读了一遍《四书》《春秋》两道题,发现难度不大,提起笔刷刷刷地写起了自己的答卷。

吴伯通已经五十多岁了,在浙江这种科举大省巡考着实有些疲惫。

他坐在北边的监考台上打量着场中的考生,目光不时落到了年纪最小的文哥儿身上。

在此之前,他也听说了不少关于这位小神童的传闻,只不过他这些年一直在家守制以及创办书院,没怎么去过京城,自然没见过这个颇有名气的余姚小子。

余姚是治《礼》的科举大县,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拜师学《礼》,可他刚才翻看名册,发现这位小神童居然选了最难且最少人选的《春秋》。

也不知是不是从小声名远扬,所以对自己极为自负。

吴伯通这些年教过的学生少说也有一两千人,什么样的学生都见过。

他最喜欢的还是踏踏实实下功夫钻研学问的小辈,对于这种狂妄自大的后生他是最看不惯的。

不过比起那些拿着一份荐书就直接参加回乡科举、连提学官这一关都懒得过的官宦子弟,这小神童倒是还肯老老实实地来考试。

也不知这小子到底有几分真才实学……

吴伯通又多看了文哥儿一眼,端起旁边的茶水慢悠悠地喝了一口。

要是这小子题答得不好,便是谢迁、李东阳两个阁老的面子他也不会给!

作者有话说:

老丘:你拿老子不当阁老?!!

吴督学:官宦子弟明明直接考,他还来应岁试,说明应该还有救

文哥儿:什么???我可以直接去考乡试??!!!

*

更新!

很不错,文崽成功踏入考场!

*

注:

1乡试资格考试的模式以及困难:参考论文《明代科举士子备考研究》和《明史》

-

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明朝各个时期的乡试资格考试都不太一样,一开始是想考就考的,过了很多年才设立提学官搞岁试,后来又明确科考、遗才考、考前大收等等名目,甚至还有哭着求着在考场外告考的……明朝两百多年,制度细则变来变去,前后很多都不太一致。

像正德后期就开始规定官宦子弟不能回到老家就直接乡试,同样要参加提学官考核,说明在正德之前大家都是回到家就直接考,比如历史上王守仁在科举前基本都是受王华家教没入官学

再结合文徵明、唐伯虎他们的考前经历来看,普通考生这个时期应该是需要先由提学官评等次(岁考/岁试)才能获取乡试资格,哪怕等次不好,有官场前辈举荐(像苏州知府亲自给唐伯虎求情)也可以下场考试。

至于后世常用的的“科考”和“六等黜陟法”,李东阳他们这个时期编写的《大明会典》似乎是没有提及的,关于在校生乡试资格似乎只有这么一段记载:成化三年、令提学官躬歷各学、督率panpan教官化导诸生。仍置簿考验。其德行优、文艺赡、治事长者、列上等簿。或有德行而劣於经义、或有经义而短於治事者、列二等簿。经义虽优、治事虽长、而德行或缺者、列三等簿。岁课月考、循序而上。非上等不许科贡。

-

简单来说就是:各个时期政策变来变去,作者也不晓得具体咋回事,文里纯属糅合各种政策瞎几把写。单纯觉得这么写有意思,不代表真实情况!有问题全怪大明政策,和作者无关!

如果要参加相关考试千万不要照这个答,我瞎编的!(此处为免责声明

-

2鼋鼍蛟龙鱼鳖生焉的趣事:明朝很多笔记文学都有记载,如《尧山堂外纪》

吴伯通为浙省提学副使,士子专取功夫,时初学作文,多不根,为其罢出者众。群往御史台求试,御史复发吴公,吴出题《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论》,题乃一滚出来,文难措辞,而论又涉于性理,取者无几,甚为吴所辱。有嘲之者曰:“三年王制选英才,督学无名告柏台。谁知又落吴公网,鱼鳖蛟龙滚出来。”闻者绝倒。

-

算起来历史上吴伯通是王守仁的乡试座师,王守仁后来还狠狠吹过他的彩虹屁,说老吴这么牛逼的人浙江为啥不给他立祀啥的!

第299章

文哥儿不知道自己随便填的《春秋》会让吴伯通想这么多他常年习惯赶在规定时间内写完他大先生留给他的功课(想着尽快搞定好出去玩耍),所以一进入写题状态就十分专注,基本等同于进入无我状态,满心满眼只有一个想法:“我要一口气把这张卷子肝完!”

因此开始答题以后不管吴伯通看他多少眼他都是不晓得的。

由于科举阅卷任务繁重所以考官们拿到答卷的评卷规律是这样的——

最先参考的是《四书》义题因为这些题所有人都要答,且有一定的答题规律读完之后就可以分析出这个考生卷面写得怎么样写起八股文来文理是否通达。

所以,《四书》义的题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来答,因为这是送到考官面前的敲门砖。

第二要紧的是《五经》义题因为《五经》是选考科目,你这道题答得怎么样往往决定了你在《五经》之中的排名。

要知道科举是有“五经魁”之说的选《礼》得第一能称为《礼》魁,选《春秋》得第一便能称为《春秋》魁!

所以被放在第一场的《四书》义和《五经》义,乃是明朝科举的重中之重,也是八股文发光发热的舞台。

至于科举之中的第二场的公文写作题和第三场的策问题那都是走走过场的东西。

第二场主要考校你能否熟练掌握论、诏、表、诰、判语等等写法题目都是挺好写的类似于“假设你在唐肃宗手底下干活现在朝廷要进封郭子仪为中书令请你针对此事拟写一份诰书”。

这可是读书人的基本功,毕竟你将来进了官场干啥事都要写公文连这都写不好难道还要别人手把手教你?

第三场的策问题就更不用说了你一个科举都没考完的家伙真以为考官和皇帝想看你的真知灼见不成?你敢说人也不敢用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刻意沾染 我,人鱼,鲛族团宠 我修仙有进度条 穿成炮灰后,我逆袭了[娱乐圈] 辉光(1v1 h) 娇饲 真酒教你如何柯学划水 有鬼(1v1) 穿越王妃要升级 反派夫妻今天也在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