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的。”巴蒙德跟着杭峰一路走向选手休息区,看着前方已经环胸等在路边的简,说:“简一直在教你吗?”
杭峰知道巴蒙德想要听什么,他斟酌了一下,用有限的词汇说:“不是,但简会是我国际赛场的领路者。”
巴蒙德惊讶:“所以你的教练另有其人?为什么会换教练?是华国的哪一位教练?”
杭峰没来得及回答,简已经来到了杭峰的身边。
他揉着杭峰的脑袋,满意的神情在脸上铺开,笑的非常温柔。
随后,他抬头,冷傲地看向巴蒙德,说:“一段时间不见,状态下滑的很明显啊,是因为年纪大了吗?”
巴蒙德这位“国王”,在简的面前也要低下头,他苦笑着说:“去年我受伤了,休息了大半年的时间。”
简却依旧在说:“年纪也不小了,继续守着这个位置没有用,明年就让给杭峰吧。”
杭峰听见犹如被烫了舌头似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嚣张的言论,也太为他拉仇恨了。作为后辈也很不尊重人啊。
但巴蒙德却眼睛很亮地说:“很抱歉,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今年、明年,一直到我宣布退役,都不会让出冠军。”
简笑了,眨了一下眼睛:“那就在赛场上比一次吧。”
“当然,我已经在期待明年的赛场。”
杭峰听懂了。
脸上重新浮现笑容。
堂堂正正的宣战,得来自信的应战,他感受到的是尊敬,是超级运动员身上那具备的光明磊落的骄傲。
这种感觉他实在太喜欢了。
第二轮比赛,杭峰展示了更多他在四周上的变化,可惜在做第六跳四周半外刃转体的时候失败,落地的时候手扶在地上,提前结束了比赛。
积分榜上,他的第一轮成绩始终亮着,88.30分。
第二跳他只拿了40.00分。
第二轮结束排名第十。
前天上午只有一场预赛,给了选手很大的压力,有人拼命爆发,有人小心压制,再加上各种因素导致的状态浮动,所以预赛的成绩并不能作准。
如今进入决赛,在杭峰前面已经出现了六个90分以上的高分。
有着七次折返的超级u型池,排在前面的选手都是完成了五周,甚至是五周半的难度。
杭峰只能完成四周半的实力,88.30的分数,其实已经有点偏高了。相同水准的决赛选手,最高的也只有84分。
显而易见的,裁判很喜欢他。
杭峰做不到五周,就不会去拼成功率太低的动作,他踏实的去努力四周半。
但最得到裁判欣赏的是他在四周上的表现,他几乎在两场比赛,把所有四周的难度动作,正反方向,抓板方式都完成了一遍。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裁判更加精准地评估他现在的实力,这是一个运动员该拿出的态度。
第一次在世界赛场上露面,就想拿冠军,在想什么呢?!
不止简对杭峰解释过,其实从小到大,陈虹女士也和杭峰聊过很多国际赛场的规则。
滑雪这类技巧性的比赛,打分环节有很多裁判的主观意识,尤其是男选手,想要在裁判心里提高地位,是需要“刷周期”的。
在职业滑雪圈里,将这个行为叫做“初始印象分”。
裁判对一个选手的“初始印象分”来自他在过去一两个赛季里,所展现出的全部能力,不能有过于明显的短板。
就比如一个选手可以完成1800的内刃转体,他每次上场都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动作,但是他从来没有做过外刃的1800,这在裁判的眼里就是有着明显“短板”的不合格选手。
这样的选手,在他还没有滑的时候,裁判就已经在心里为他做出了分数的区间,哪怕你不停的去做内刃的1800,你依旧拿不到90分以上的高分。
解锁新动作,拓宽“池深”,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做的一件事。
“x-games”固然比常规赛场的讲究少一点,可裁判依旧会遵循一定的“初始印象分”进行打分。
而且说到高难度动作,难道你能比巴蒙德的1980五周半还要强吗?
所以杭峰不去冲五周,反而将自己四周的所有动作拿出来,是他对裁判的自我展示,是在刷裁判的好感度。
去冲不是那么擅长的四周半外刃转体,则是展现他的比赛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我时时刻刻都在尝试提升自己。
大概再加上简的原因吧,裁判室里的五个裁判,都非常地喜欢杭峰。
“哦!”
杭峰在第二轮失误的时候,五名裁判都露出了遗憾的表情,并且叹气摇头。
这不是失望。
而是因为关注了,所以对他有所期待。
这些国际裁判每次比赛都要不停地打分,还要去记忆同一个选手在每一轮都做了什么不一样的动作,重复的工作和重复的人,很容易就变得麻木。
除非是他们有所期待的选手,绝不会做出更多地反应。
第二轮比赛结束,第三轮还没开始前,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期。
裁判们喝着水,靠在椅背上放松地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