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望向还有个小伙子:“你也去吗?我后座就能带一个。”
桑达达懵着摇头。
中年妇女指了指前面路:“哦,那我带她去村门口了啊。”
桑达达又懵懵点脑袋。等他反应过来,自己妹妹已经成功赖上一辆自行车,坐在一位看上去挺有钱的阿姨车后座,半点不受委屈地前往村口买东西去了。而他得步行前往田间,给自己亲妈送饭送菜。
妹妹似乎比以前更加会使唤人了。
桑达达在原地停留会儿,挠了挠脑袋,转头去往田间。
……
大太阳下,自行车骑着晒人得很。好在有风吹过来,整体给人感觉还算舒服。
中年妇女叫卓诗飞,早年就搬到镇上去了。家里只有外公外婆还住在乡下村里。她妈逢年过节都会回来一趟,她就很少来,成婚后更是除了过年鲜少见外公外婆。
今年年初老人家喜丧走了一个,只留下外婆一人在乡下。
她妈想让她外婆去镇上,就让她过来劝说两句。她今天正好有空过来一趟,没想到会碰上个不认生的小姑娘。
家里有孩子的她提点了两句:“小姑娘,你下回可别什么生人的车都敢坐。这万一是个人贩子,你转头被拐哪里去都不知道。”
桑晓晓根本没在意人说的这话。她醒来见过的这些人里,这位中年妇女是最具有文化气质的。
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手上戴着一块表,梳妆打扮都属于坐办公室的人才会有的姿态。还是有钱的那一批。这要是人贩子,那骗人成本还挺高。
桑晓晓坐着自行车后座没接她的话,只皱眉:“你这个自行车后座下次该安个垫子。坐着疼。”
她的态度太过自然,以至于卓诗飞当场应了:“明天我就去装个垫。”
桑晓晓应了一声,又自然说起来:“最好下面再加个踩脚板。脚都没地方搁。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我脚会卡轮子里。”
卓诗飞想到自己小孩也经常坐车后座,长大了腿长,确实很危险:“你说得对,我明天一起装了。”
桑晓晓很满意:“嗯。”
卓诗飞被这么一打岔,完全忘了自己原先在劝小姑娘注意安全。小姑娘说话虽说是有点命令口吻,可强调不知道怎么就听着带一股娇气,说出来的建议都挺好,让人只想顺着她,还忍不住想笑。
到村口其实没多少路,骑行又确实比走路快不少。
卓诗飞把人送到村门口,见桑晓晓下车径直往里走,还挂心多问了一声:“小姑娘,等下你怎么回去呀?”
桑晓晓人走到一半,诧异回过头看向卓诗飞:“你不送我回去吗?”
卓诗飞愣了:“啊?”
桑晓晓看了眼自行车。虽说这自行车坐起来不算舒服,但她现在别说自行车了,还欠着大哥三块钱。想要重回有车有司机的日子,真不知道还要多久。
她摆摆手:“姐,你回去吧。”
说完,她继续往内走。
卓诗飞刚从村里出来,本身不可能载着桑晓晓再回家。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桑晓晓一个“你不送我回去吗”加上一个“姐,你回去吧”,愣是让她内心产生了一种愧疚感。
好像不送桑晓晓回家,着实不太合适。
卓诗飞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产生这么奇怪的逻辑,下意识把车往店方向推了推,又问了声:“你要买什么?快不快?”
桑晓晓人已经走进店里了,这回根本没听见。
卓诗飞犹豫了下,把车停在门口,决定进去看一眼。要是小姑娘买东西速度快,她今天反正也没事,送她回家也成。晚饭前能回镇上就行。
店内的桑晓晓大致扫了眼小卖部。东西是琳琅满目,各种都齐全,可看上去一个赛一个的土。包装纸几乎都是薄纸,罕见有点塑料的,价格看上去就不一样。
角落里有几个大金属箱,上面装了龙头,像医院里用热水壶打热水的机器。
小卖部木头柜台后面坐了个戴眼镜的胖老头。胖老头拿着报纸正在看,听见人进来也不在意。
桑晓晓敲了敲柜台:“我要买信封,邮票。还有能塞进信封的纸。”
胖老头抬头,一下子就认出了桑晓晓。村里头买邮票和信封的人可不多。这开销够人吃好几个菜了。家里条件好点的,也多是打听谁能帮忙带份信,直接让人捎去了。
“邮寄哪儿啊?”胖老头从柜台下拉出邮票集,放到桑晓晓面前,“挑个你喜欢的。”
桑晓晓看过去。
这会儿的邮票设计感确实不错。今年正是牛年,一版邮票全是红彤彤的牛。右上角写了个八分。她是有三块钱,估计掏了她哥大半家底。
因为现在是月初。
如果是月末,家里未必有钱给她买八分的邮票以及信封和信纸。
桑晓晓选了一张志气高昂的牛剪纸邮票:“这张。邮寄到阳城出版社。”
胖老头一听就明白意思:“哟,要投稿啊。”他乐呵把邮票撕下来,亲自去给桑晓晓拿了信封和信纸。他给桑晓晓算了下,“信纸一毛六。这信封一毛钱。保证他们一眼就看到你的稿!”
卓诗飞走进来,听见了桑晓晓和胖老头的对话。
她惊讶看向小姑娘,又很理解这年纪小姑娘热衷投稿的想法。只是现在不是什么稿件都能上报纸或者出书的。出版社为了方便,宁可多印些名人的东西或者国外文学的翻译稿。
普通小姑娘的稿件,怕是打开来扫一眼就扔一旁了。
她有个小姐妹就是出版社的,前段时间就给她说过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