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直白一些,我们即将和几家金融机构合作,把他们的理财产品放到newpay上进行销售,这些机构包括富国银行、旗银行等。
传统展业模式,要想实现一千万的用户,1000个线下网点一起发力都做不到,但是newpay只需要一天,一天时间能把一款产品卖给一千万的用户,而且是全球展业。
和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有太多劣势了。
我们没有想过有这么多用户支持和信任newpay,我们本来的预期是一年时间完成1000万用户的积累。”
其实他内心并没有这么乐观,只多1%的利率能吸引多少用户来?他不确定。
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涉水互联网,阿美利肯的记者们非常想采访周新本人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看法,此时周新已经回国了,只有在申海有办公室的大型媒体有采访周新的机会。
金融人不应该抱着之前的态度,认为电子支付只是一种支付方式,互联网只是一种信息交互手段。
在这篇文章里,对newpay的金融创新能力大加赞赏,认为newpay就代表了电子支付的能力边界,它能走多远,电子支付行业就能走多远。
之前面对newpay推出的各类活动时,马斯克也是这样做的,用更高的金额来吸引用户。
在早期华尔街日报喜欢暗讽周新旗下的企业,等到周新成就越来越大之后,华尔街日报改捧杀了。
问题是利率很难设置,余额宝的利率灵活波动,这成本不好估算。”
雷蒙德银行是庞大的雷蒙德詹姆斯金融公司业务之一,雷蒙德詹姆斯涉足了零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投行、私募股权等多个领域,银行是他们最重要的板块之一。
用户可以看到这些理财产品的具体情况,关联的底层资产是债券还是股票,又或者是其他东西。
彼得·蒂尔继续说:“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这是追赶者的宿命,让头部推出策略吸引用户的时候,你只能被迫去卷。
newpay率先推出记账功能,用户可以看到他newpay账户的支出和收入情况,可以看到明细,类别等等。后来其他银行也开始提供类似功能。
随借随还,一美分就可以购买,收益实时展示等等,这些产品优势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逐渐体现,我们当时就很有信心,它一定会获得成功。
余额宝的利率不到3%,x.com推出一款利率比它高1%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
雷蒙德詹姆斯银行的总裁在华尔街举办的论坛上表示:“我们需要积极向互联网行业靠拢。
舒尔曼说:“我明白我们可以采取利率更高的产品去吸引消费者。
彼得·蒂尔说:“其实这款产品很早之前我和newman就讨论过,当时我们都非常有信心,因为市面上缺少类似的产品。
我们要自己掏钱给客户提供满减,而newpay很多线下消费场景的满减,都是商家自愿提供的,比如沃尔玛满100减10的支付活动,这10美元的成本是沃尔玛承担。
从newpay和余额宝的成功来看,互联网能从根本上颠覆传统金融业的前端,newpay和旗达成的战略合作内容来看,newpay想改变中台的风险识别模式,很显然的趋势,未来互联网企业们会将金融行业从前端到后端进行全面的改造。
“蒂尔先生,最近一个月时间,余额宝成为全美金融领域最热门的话题,有人说余额宝只了一天就成为了全美持有人数最多的理财产品,有人说newpay涉足理财业务之后,只需要一天时间规模就能超过全美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
彼得·蒂尔说:“我认为newpay只是一个渠道,给用户更多的选择,这些选择更加透明和直观。
同时推出其他的理财产品,这样来平衡支出。”
已经够出风头了,无论是私下场合的交流,还是说公开论坛、会议上的沟通,彼得·蒂尔都能充分体会到树大招风,余额宝带来的震撼过于强烈。
这是纽约时报做的专访,纽约时报背后的实际控制人索尔兹伯格家族和彼得·蒂尔有着深厚的私交,所以他才会接受纽约时报的专访。
你们在推出余额宝之前,有意识到它将大获成功吗?”
问题是周新并不想抛头露面,因此媒体们退而求其次,采访彼得·蒂尔。
记者:“市面上有一种声音认为,newpay进军金融产品领域,会彻底改变当下金融市场的格局,你怎么看呢?”
余额宝的影响比想象中更大,那么newpay面临的阻力也比想象中的大,余额宝推出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推出理财模块,把金融机构们的产品放上去,这是为了减少阻力的方式。
华尔街巨头们纷纷表示,我们要跟进,先是旗银行宣布未来三年内将投入超10亿美元到互联网应用体系构建中,然后是富国银行宣布收购一家电子支付公司,再是阿美利肯排名前列的银行们纷纷下场,充分表示他们在这件事上受到的刺激。
这是威胁论了,常见于华尔街系媒体。
因为newpay的虹吸效果实在太明显了,多1%压根起不到吸引眼球的作用。
我们暂时离改变金融市场的格局这一点太遥远了,我一直认为newpay只是一个渠道,一个有着超过五千万用户的渠道。和其他金融机构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是通过互联网和用户直接连接,我们能提供更多的实时信息给用户。”
随着周新回国,他已经不太干涉newpay的具体经营,彼得·蒂尔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其他事也不会去问周新的意见。
如果是周新,他肯定会紧接着推出呗,一手理财一手贷款,把银行干的无路可走。
彼得·蒂尔不会这么激进,他的想法是切香肠,一步一步来,等到大家都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产品之后,再搞其他的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