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周驹橪觉得武铁子说的很对,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但是后来武铁子说的话因为涉及到了圣人,所以即使武铁子问他对还是错,周驹橪也完全不敢妄下定论了。
看着周驹橪模棱两可的样子,武铁子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你对于道理没有自己的主张,对于善恶是非没有自己的判断,那么你的道心就不会坚定,这样下去你永远都当不成君子。”
听到武铁子这样说,周驹橪鼓起勇气说道:
“我觉得你刚才说的很对,我之所以犹豫是因为我认为真正的圣人是不可能颠倒黑白的。就连我一个贤人都明白你说的道理,圣人怎么可能不明白呢?当然我不是说你的学问小了……”
武铁子挥了挥手示意周驹橪不需要解释,而是对周驹橪说道:
“你相信圣人言论固然好,毕竟这个世界最初的规矩和道理就是出自最初的圣人言论。往往一个道理在最开始都是最正确的,因为最初的时候干扰的因素也最少。但你还是要多思考。”
武铁子喝了口酒继续说道:
“因为随着不同国家的出现、不同宗门派别的出现、不同百姓官员等层次的出现,我们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所以道理也要变得更加的……”
武铁子用双手比划着,应该是有一个名词他想不出来到底该怎么形容。周驹橪则小心翼翼的问道:
“你是不是想说道理也应该更加完善?”
“对对对,就是完善。毕竟后来圣人也越来越多,每个圣人的言论都只是基于他当时的复杂情况诞生的,因此道理虽然变得更加完善,但是对于后世学习的人来说则更加困难。”
武铁子又对周驹橪问道:
“你觉得这困难是难在了哪里?”
周驹橪想了一会说道:
“对于道理的甄别?武先生的意思是,道理在他被圣人提出来的时候都没有错,但是后世的人往往会将一个道理用在不合适的地方,这样也容易出错,所以选择合适的道理也是学问。”
武铁子点了点头说道:
“孺子可教也。”
“谢谢先生点拨。”
武铁子就这样跟周驹橪在这十万大山之中前行,一路上一问一答相处的相得益彰。一开始是武铁子引入的道理的话题,让周驹橪觉得武铁子果然不愧曾经是洪荒儒圣的徒弟。
后来道理讲得多了,武铁子也想听一些有意思的,于是就向周驹橪寻问一些诗词歌赋中的内容,这是周驹橪的强项,说出的一些诗句有的是古人的风流有的是他现场吟诵的。
对于那些风雅极妙的诗句,武铁子总是用心的记下,而对于武铁子所说的道理,周驹橪也是毫不掩饰崇拜之情的记在心上。
佛家有打坐冥想以悟道的特殊方法,道家则是登高坐忘而悟道。而儒家的独特悟道方法则是通过辩论和问答,这就是为什么玉芝书院每天早上都有清晨思辨的早课。
而这一次的问答则让周驹橪学了这么多年的儒家经典,在脑海里翻江倒海的开始甄别筛选。他开始根据武铁子的道理脉络将自己的学问进行整理,最后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立的是非观。
也就是说,这一趟十万大山之行,武铁子已经无形的将周驹橪之后的道途给梳理了出来,那么在修道一途中,武铁子无疑已经扮演了周驹橪的悟道人的身份。
一个人在修道之后,他身边会有很多角色与他的大道相关。就拿周驹橪来说,其实玉芝圣人虽然是他的师父而且又是一位圣人,但是玉芝圣人的身份只是周驹橪的入道人。
所谓入道人,就是带领周驹橪进入修道一途的人,也就是领路人。而武铁子让周驹橪开悟找到了自己的道途,所以武铁子是周驹橪的悟道人。
之后还需要一个护道人,就是能够在周驹橪修成大道之前,对他进行一定的保护的人。事实上这次来十万大山周驹橪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呆上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