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桓等人总共贪污两千四百多万石灵米。
老朱这个人,或许文化水准不差,但他的数学、金融方面的知识却很不过关!
宝钞便是最好的例子。
而这灵米,再想全部追回,根本不可能了。
正八品七十五石,从八品七十石,另给四十五贯俸钞。
但现在,苏澈给了他们悔过自新、重头来过的机会,希望他们能迷途知返,做一方之父母官,成天下清明之能吏,希望他们能成为最初的自己,回想一下当初的满腔热血,拳拳报国之心,以及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志向。
如此,何不加入其中,共创盛世?
正九品六十五石,从九品六十石,另给三十贯俸钞。
苏澈呼吁所有官员,所有人,一起来改变官场,一起来创造前所未有的盛世。
当然,这部分增加的收入,和此前贪污的钱根本没办法相比。
最关键的是,苏澈并没有光顾着画饼,也给出了实际的好处!
皇宫内。
一方面是因为朱元璋给官吏定的工资水准不算高。
此外,从元朝遗留下来的诸多弊病,更是让这现象变得稀松平常。
方克勤推行一条鞭法时,最大的阻力不在民间的百姓与地主,而是在这些同僚之中。
朝慷慨而反腐败,暮谈笑而收贿赂。
苏澈将几百首恶全部斩首示众后,追缴了大部分赃款,便在自己的书房中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一分痛斥所有贪污官员的文章。
这篇文章名为《告天下贪官污吏书》
讽刺完贪官污吏后,苏澈又对他们敦敦教导了一番。
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需要都由国家承担:10岁起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时还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
三、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这一篇洋洋洒洒三千字的文章,将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全部写下!
这文章和此前苏澈的文章风格非常相似,从不在辞藻上堆砌,不写任何难懂的生僻字句,意思简单且直白,可谓是直问本心。
之所以对郭恒区别对待,并不是因为其他两人是皇亲国戚、开国勋贵之后,而是因为又牵扯了其他的案子。
吸万家之血汗,供我娱乐。占千亩之良田,壮我豪宅。
想要改变这一切,那就必须改变最根本的官场环境,让这大染缸变得清澈,给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吏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急于民脂民膏,比例摄取。惶于掩人耳目,欲盖弥彰。
户部侍郎郭恒被斩首。
此刻。
这一触目惊心的案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宣宁侯曹泰被流放。
任你千夫指脊梁,我行我素。管他万民骂祖宗,我喜我欢。
老朱面对这一情况的选择是大杀特杀,扒皮萱草,用疯狂的杀戮,来震慑所有贪官,让他们好好看看贪污的下场是怎样的!
因为杀的官员太多了,甚至一度导致国家政务系统停滞了,老朱不得不让这些贪官在大牢里办事,干完了再杀!
俯仰之间,唯利益以权衡,左顾右盼,皆搜刮之能事。
正五品二百二十石,从五品一百七十石,另给一百五十贯俸钞。
一旦坠入贪污的漩涡中,那很多事情便身不由己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尔等小民,滋事繁多。
当郭恒因为收购宝钞被抓起来后,锦衣卫开始对其彻查,惊讶的发现,这位户部侍郎郭恒大人身上的案子,可不止这收购宝钞一件事。
提高大明所有官员的工资水准。
历史上,洪武十三年二月,朱元璋令户部重新拟定文武官员的俸禄,把官员每年的俸禄分为禄米、俸钞两项:
正一品一千石,从一品九百石,正二品八百石,从二品七百石,正三品六百石,从三品五百石,正四品四百石,从四品三百石,都另给三百贯俸钞。
如果你不贪,那我们就不是朋友了。
苏澈的做法是斩杀几百个首恶主官,追缴大部分赃款,不波及太多。
可如此的残酷手段,却依旧无法阻止贪污的继续。
要知道现在不过是洪武期间,开国还没多久呢,就有如此重大的贪污案,当真是吏治败坏到了一定程度。
所以贪污必然成了很多官吏的第一选项!
两千四百多万石灵米…
比如方克勤这种极端的例子,还能将自己的多余俸禄送人,甚至还能送到府库里,足可见只要省着点,根本不会特别拮据。
这是光明正大的收入,是可以安心享受的钱,不再需要整日提心吊胆,生怕随时被查、被抓!
这是截然不同的感觉。
至于这一政策,是否会让贪污减少,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面对这一问题,苏澈思考了很久很久,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诛杀首恶,杀了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原本应该一路追究下去,将所有涉事人员全部杀掉!
这,是本来的做法。
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
卖官鬻爵,升迁尽在吾手,贪赃枉法,生死皆由我断。
苏澈一次性提升了所有官吏的俸禄待遇,尽量让朝廷的官员成为更体面的人,而这,也是一条鞭法之后的第二个改革。
这篇文章经过朝廷的邸报发布出去,传到了天下各个州县,传到了天下的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官吏还是读书人,无论是商人还是底层的百姓,在看到这一篇文章后,都忍不住拍掌叫好。
此外还有那些未来能胀破大明的朱子朱孙!
才比子牙,非送礼而不用;德比伯夷,非裙带而不显。
贪婪是永无止境的。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
但问题是。
因为多生一个孩子,国家就按等级多发放一份俸禄,这直接拖累了整个国家的财务。
等到了明朝末期,政务败坏,很多朱子朱孙的俸禄被贪污、冒领,他们又不能从事职业,导致活活饿死无数。
老朱立下这一政策,是为了后代不被饿死,可最终还是出现了饿死的情况。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轮回。
这一制度,不改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