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关灯
护眼
第389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快就有新闻爆出来,欺负真的存在,不止存在,还很多。

几天内,就报道出来几千条新闻。

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

皇帝下旨,先砍了几个校长的狗头,所有涉事地区的教育官员、校长、老师全部停职,整个学校关停整改。

将所有施暴者,抓进管教所,教育七天,再送去工地上做工七天以示惩戒。

其父母祖父母,游街七日。

皇帝认为,施暴者是教育缺失,而教育缺失在于他们的父母,他们父母有错,他们的祖父母也有错。

那就让他们来承担责任。

并下旨,要求各地教育官员进行自省自查,发现的一概按照这个标准处罚。

圣旨一下,天下震动。

皇帝向来出手狠辣,这次怎么看都有点高高抬起轻轻放下的意思。

可是。

地方官员,把涉事祖父母和父母抓起来,脱了游街七天!

有多少人在游街路上被打死、被羞辱死的。

这些施暴者,为什么敢欺负别人?

无非是仗着家世背景!

那就把他们的家世背景全都赤果果的公之于众,让天下人都看看,一点都别藏着掖着,看看谁高贵。

施暴者,在学校肯定不会是一个人,必有一群狗腿子。

他们也别想跑。

本人不罚,他们爹妈都得跟着上街,热闹热闹。

果然,只要一挖,就挖出一群,然后大街上就热闹了。

一台台照相机,把他们游街的照片拍下来,在媒体上公之于众,永久都别想洗刷掉的屈辱。

此刻,所有人才惊呼皇帝够狠够绝。

而中枢又下了圣旨,对于游街自杀的人,全家除以极刑,不许自杀,得活着!

在玩弄人心上,皇帝是做到了极致。

为了让民间百姓彻底有记性。

皇帝要求各地都得抓出一个典型来,鼓励媒体去报道,然后把这件事写进县志里,写进教材里,让所有人恐惧。

皇帝一个人都不杀,却能让天下人恐惧。

手段如此酷烈。

却引起民间一致叫好。

朝堂当中却有不同声音,认为皇帝做法太狠了,因为有官员被波及了。

老皇帝让反对的官员,把子女隐姓埋名,送去学校里,看看会不会被欺负。

然后这种声音彻底消失了。

只剩下一片喝彩声。

同时,最强未成人保护法公布。

将责任放到学校,一旦再出现这种事,学校全责。

对于查实的学校,如果该学校仅有一起,校长免职流放,学校管理人员流放北方,老师停职,吊销教师证。

如果是两起及两起以上,校长、校管处死,老师流放北方。

皇帝再次重申,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是学生们学习的净土,心灵上的寄托。

同学之间禁止拉帮结派,禁止引入学校外的不良活动,针对中小高学校,全部进行封闭式管理,社会闲散人员不许靠近学校。

香烟、槟榔等不良嗜好,不许进入校门。

不良书籍、刊物,未分级的书籍,不许进入校门。

不许社会人员接触学校学生。

不许男校区和女校区学生接触。

等等,皇帝一口气规定了三十个不许。

这是景泰五十七年,最重要的一件事。

从那之后,霸凌确实还有,但已经很少很少了,出现了类似案件就进行处置,一抓一个准。

从景泰六十年开始,游街加入外公外婆,变成六个人一起游街。

倒也出现了学校往死里压事的情况。

只要被中枢查实,学校关停,相关责任人员一概处置,按大明律办。

为了消弭教育从业者的不满,皇帝再次提升了教师待遇,要求老师不要有私心,因材施教、一视同仁。

他一直宣称,教师是一份圣洁、光辉的工作,老师带给学生的不止是知识,还有圣洁的未来。

皇帝重申,大明的未来在孩子们身上,保护孩子,就是保护大明的未来。

对于那些犯过错的孩子,要给他们认错悔过的机会,不许另眼看待他们,要一视同仁。

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不能只靠打骂,老师要找到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

老师不止是传道受业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

皇帝将农历九月十五,定为教师节。

孩子们要知道感恩老师。

至于老师打骂学生,这几年民间也有反应,但老皇帝却觉得很正常,父母也打骂儿女,那是为儿女好,老师打骂学生,是希望学生上进,无可厚非。

但儿女要是记仇,那就是儿女的不是了,只要孩子长大,就会发现老师是为自己好的。

在这一点上,老皇帝站在朝中重臣的一方。

至于收受礼物的问题。

其实一个教师节,就说明皇帝是不反对的。

谁都不是圣人,古代老师的师德,也只是体现在毫不保留的传道上,以及一视同仁的教学态度。

收礼肯定不对,但这东西朝廷管不了的。

就跟补课是一样的,朝廷管不了的。

教学是很主观的东西,若逼急了老师,老师会跳槽去私立学校,反而得不偿失。

老皇帝甚至认为,多学知识是很好的事,多补补课,是好事,知识学多了都是好处。

报纸业、图书业、漫画等文娱行业的发展,和百姓识字率高息息相关,如今文娱行业繁荣,跟大明教育业息息相关。

其实,现在校外的机构补课已经很完善了。

皇帝出的幺蛾子太多了,天天增加新内容,学生在学校吃不透新知识,只能去学校补习相关内容。

这些机构对时政掌握十分精准,比如新诞生一个行业,他们就会先去研究,比如电磁学。

他们就知道,朝廷一定会将电磁学纳入教材的。

果然。

纳入了,校内老师还没搞明白呢,校外老师研究明白了,学生只能去他们那补课。

一个初中生,必修加选修,少的27门课。

多的课程达到32门。

三年内,要将所有课程修到优,才能毕业。

这就造成了,学生们连轴转,今天学完光学,明天学蒸汽学,然后学考古学。

朝廷可能突然就会加两门,比如之前火起来的进化论,迅速纳入课本,今年火起来的乒乓球,小学生也得打。

所以呀,学生的课程充满不确定性,现有的科目要快点学习完,不然时间肯定不够用的。

这就给了校外机构的生长空间。

本来考试制,才会这么忙,机构才能靠刷题,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谁能想到,学分制也这样。

中枢对于校外机构是不反对的,只要是能学习的地方,中枢都是支持的。

民办学校也是一样。

大明有很多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一样,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虽然是民办,也被中枢管着。

公办、民办之外,还有贵族学校。

别以为贵族学校就轻松了。

恰恰相反。

贵族学校,比公办、民办还要卷。

这个名字听着以为是有钱人去的吧,大大相反,有钱人家的孩子死都不去。

那地方,小学六年级的题目,比公办学校初三题目还难,人家六年级就能写诗,你敢信?

贵族学校的学生,就是为竞赛而生的。

从景泰四十五年以来,朝廷每年都会举办一千场以上,各个类型的竞赛。

比如心算、口算、珠算、魔方、记忆、函数、物理等等各种竞赛。

像公办学校,冒出来一个天才都了不得了,能拿到一个省数算冠军,整个学校都得把这孩子供起来。

贵族学校,一个省冠军?太一般了吧。

遍地是全国冠军啊。

最差的也是区域冠军吧?

像大明,就分为五大区域,最卷是江南区,冠军含金量最高,能得一个区域冠军,那也是高手中高手了。

至于一个省冠军,就别拿出来丢人了,我们人均几个好不好?

贵族学校招生,也是很魔性的,要经过三轮特殊考试,每年招收一次,自愿去报考。

进入贵族学校,有两大好处,一个是吃穿住用行费用全免,一个是配置的老师,是本府最精华老师团队。

全国每一个府有且仅有一座贵族学校。

每年招生数量很少。

贵族学校是皇帝全资,只要入学后,一切费用都是学校出,吃喝住用行,皇帝全出了。

学习强度难度,都是极高的。

学生也可以退学,一切全靠自己,想继续在这里面竞争,就继续,自认为不行,就可以回到公办学校。

入贵族学校的学生,老师会根据独特的天赋,进行主攻方向,开始在一个方向上深挖、精挖。

然后进行参赛。

他们就是为了竞赛而生的,挑战大脑的极限。

进了贵族学校,他们就不必为工作而担心了,哪怕最差的,以后也能混个老师做。

但这种天才,根本不可能看得上学校老师这样的工作。

天空才是他们的极限。

未来,他们会成为大明各种实验室里的骨干人才。

其实贵族学校诞生于景泰四十二年,到今年刚好二十一年。

已经有近千人,活跃在大明各个实验室内,还有人活跃在股交所、大公司总裁等重要职位上。

成材率,高达70%。

那些失败的,则去各地任教去了,有的回到了贵族学校任教,有的则去了民办学校,有的留在了太学。

景泰六十一年,中枢改银行学为金融学,金融学下设银行学、证券、保险学、信托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对外经贸、市场营销学和精算学等学科。

金融学,一跃成为最热门的学科之一。

景泰六十二年,太学内要成立商学院。

景泰六十三年,皇帝提出对太学、大学进行综合实力排名,对于前十名进行奖励制度。

奖励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宿舍环境改善、专利优惠政策等等。

其实是鼓励学校间良性竞争。

大明教育是覆盖全明人的,大学近两千五百所,看着很多,其实是远远满足不了大明30多亿人口的学习要求的。

大明完全有能力,再开一千所大学的。

但中枢迟迟没有开办。

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朝廷脑袋一拍,办一所大学很容易,但想办一所质量上佳的大学,是做不到的。

品学兼优的优质老师,找不到。

所以,大明是每年两三所大学的速度增加。

除非对大学老师的审核放宽松,大学就会多很多,但中枢不愿意。

大学是学技术的地方。

而技术优秀的工人,都去工厂做工程师了,赚得多呀,大学一万元请,人家工厂肯两万、三万。

让进士来当老师,他们也不会技术啊。

反而太学不缺老师,小初高都不缺,就大学缺,只缺技术型老师。

所以,在景泰五十一年时,中枢提出,技术人员返回大学任教计划,吸引了一批技术人员任教大学。

这才使得大学数目年年扩张。

景泰六十三年,皇帝提出,优秀工程师可兼任大学老师职务,单独招一个班主任,然后请工程师担任科任老师。

朝野上下反响热烈。

都觉得皇帝过于迁就工程师了,就强令他们回学校任教便是。

当然了,这些工程师能否经过道德测试,顺利成为老师呢?

这个问题经过几次讨论,只能勉强同意。

但这种兼职老师,只能叫客座老师,是外聘老师,课堂上只准教授技术,其他的话不许说,在校外也不算是老师。

反正进行了多方面限制,主要是担心校外不良风气,污染大学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支持优质教授,全大学讲课。

这项决议通过,中枢决定今年挂牌790所大学。

班主任则由理论研究的老师来担任,并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建设,以及对客座教师的监督。

并开设心理课程,让学生有分辨社会的能力。

中枢预计,以大明的体量,市场上需要7000所大学,1500所太学,100所国子监,才能容纳所有学生。

从今年开始,中枢会持续增加学校建设。

预计二十年内,完成目标。

现在的大学,体量很大的,一个班的同学,比高中还挤,多的一个班能超过二百人。

老师都得站在中间讲课,不然前后都有学生听不到。

一个年级,有五十个班都不奇怪。

大学老师是很忙的,工作时长都在八个小时左右。

景泰五十六年,大明最忙女教师,一个人带了十七个班,节假日无休。

在大明联欢会上,被邀请担任现场嘉宾,中枢对她进行表彰。

大学人满为患,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严重下降,导致学生们毕业后,都要在企业里培训六个月以上,才能上岗。

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学校人太多了,听课状态很差。

这个问题,从景泰五十年时候出现的,一直在解决,效果一直不好。

随着高考生越来越多,大学人也越来越多,老师却越来越少,愿意留校当老师的人,根本不多。

今年,只能被迫用这种办法。

这会使得大学教学质量下降,老师道德水平下降,甚至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引入大学。

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之前中枢还试过,提高大学老师的福利待遇,但应聘者寥寥,这不止是钱的事,因为中枢给老师定的标准太高了。

不是谁都能当老师的,道德标准太高。

这就造成了大明老师作风算是优良的,好老师是很多的,弊端就是好老师太少了。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非技术型老师都不稀缺,像历史、生物、地理老师都很多的,甚至金融老师也不缺。

就缺技术型老师。

中枢还试过放弃技术型老师,结果那一届学生失业率最高,他们没有大学基础夯实,无法适应企业的技术要求。

然而,像政史地这样的学科,是毕业就失业。

理化生就不一样了,人家是技术型人才,毕业了就是香饽饽,但这种技术型人才,得有技术型老师教啊。

这就造成了,理论型老师供大于求,遍地都是,技术型老师,哪都稀缺。

本来,大学瞄准了那些退休的技术型人才,可企业会返聘他们啊,他们最终还会选择企业。

所以,中枢只能降低道德标准,引进技术型人才进入大学。

但这种老师必须得到监督,在学校不能言谈除了学习之外的事情,更不许教学生校外的生活习性等。

大明对学生的保护,可谓到了极致。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对手想研究我,发现我根本没上号 节令师 战争领主神座 封神我是萧升 我设计的妖魔世界 我不是赛博精神病 苟在异界研究科学 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