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关灯
护眼
第380章 景泰风云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圣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股声音,从民间传到了朝中。

六月时候,刘健等内阁官员就请命,请求皇帝改元圣诞。

被皇帝拒绝了。

七月,朝中百官,地中官员,全都上疏,请求皇帝改过圣诞,求皇帝以圣人自尊。

皇帝觉得自己不配为圣。

到了七月中,民间声音巨大,请皇帝以圣人自居,过圣诞节。

这几天,太子、太孙、皇孙们都乞求皇帝,改元圣诞。

“朕哪里配为圣啊。”

朱祁钰慢悠悠道:“这圣诞,是西方节,乃是救世主耶稣的诞生日,朕不配与神相提并论。”

“启禀陛下!”

朱佑榶高声道:“西方神,不过东方神的手下败将罢了,陛下能与西方神并列,乃是西方神的荣幸!”

“不可侮辱神灵!”朱祁钰不开心。

让他和神一起过节,那不是咒他死吗?

问题是,要顾及基教信徒的感受。

他一个皇帝,想过什么节没有?为什么要过圣诞,抢人家神的节日,这是要跟人家打擂台吗?

“求陛下改元!”朱佑榶重重磕头。

太子跟着附和。

朝野上下,呼声巨大。

朱祁钰能不动心吗?

圣诞节,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他苦心造诣的编写景泰风云,不就为了和神并列吗?

他要去做神。

以前岁数小,他怕自己命薄,撑不起神位。

今年他八十一岁了,在这个时代,绝对高寿了,比他年龄大的皇帝没几个,说他是神,没有问题。

西方能造神,东方为什么不能造神?

大明需要一座神!

太祖皇帝不愿意做神,太宗皇帝不想做神,那朕来做!

甚至,只要他能苟住。

只要他是所有皇帝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是神这一点,就无可指摘,哪怕改朝换代,也要承认他朱祁钰是神。

因为他活得最久,文治武功太高,足够他封神。

一番请让之后。

朱祁钰长叹一声:“罢了,朕的万寿节,改为圣诞节,普天同庆,从今年开始,年年要过!”

“每年圣诞,放假三天,带薪休假!”

“和端午、中秋,一样!”

圣旨传下去。

景泰五十八年,八月初三,改为圣诞节,普天同庆。

为了庆祝圣诞节。

皇帝公布,圣诞金币,圣诞邮票,圣诞麻将,景泰风云圣诞纪念版等等福利。

并提出圣诞礼物这个概念。

模仿西方圣诞节,皇帝拿出大批盲盒礼品,放到全国各县,让百姓来抽奖,主打的一个欢乐。

以后每年,皇帝都会赠送圣诞礼物。

圣诞礼物,礼物盲盒,瞬间火爆全国。

对百姓来说,有便宜占,那就是好事呀,盲盒不管抽到抽不到,追求的一个参与感,这种参与感,会让这个节日爆发出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重点是,不给好处,谁会记住什么圣诞节啊。

给了好处,记得记得,我们也过。

圣诞节当天。

皇帝下旨,发表洪武王朝第一册。

本来预计,洪武王朝一年完书,但发现洪武朝的故事太多了,不亚于景泰朝。

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又是本朝太祖,可不能有丝毫马虎。

就连写太祖名字的时候,手都在哆嗦,那可是皇帝呀,万一写错一个字,都是掉脑袋的事。

再说了,元末乱世,不比三国时期差,也非常有意思。

这本书是为了万寿节献礼,宫中又从民间征召了2000位小说家,合计3700人,一边研读历史,一边写。

画师也增加到了5000位。

四月的时候,治书局预计全套洪武王朝,要超过25册,篇幅和景泰风云差不多。

但有了景泰风云的成功经验,又增加了人手,预计三到四年完书。

那么,圣诞节要公布第一册。

就变成一本书,一本画,合并为两册。

三个月连载一册。

洪武王朝一出,顿时让民间文人的十分惊艳,今年收获最多的两本书,景泰风云和洪武王朝。

洪武王朝,写的要比景泰风云更加精彩。

因为太祖皇帝本就是一个草根励志型传奇人物,开局一个碗,一个要饭子,最后当上皇帝的光辉历史。

连各地官员,看得都如痴如醉。

不得不佩服,皇帝的脑洞。

一本景泰风云就足够惊艳了,洪武王朝更加惊艳,演义式小说,可读性竟超过了三国和水浒。

可能是审美疲劳了吧,三国看多了,也想看看本朝风云。

结果一看,着实惊艳。

洪武王朝的精彩程度,不比景泰风云差。

一时间,销量竟和景泰风云持平,奈何这本书连载太慢了,三个月一册。

景泰风云已经快完本了,追书的书迷觉得无书可追了?

而民间已经开始效仿景泰风云,在报纸上开始连载了,大秦风云,大汉风云、五代风云等等。

各种风云,一股脑涌现,但远不如景泰风云,水都溅不起来。

也不看看,一部景泰风云,皇帝掏了400万,耗时八年,皇家所有藏书对一千多位小说家开放,允许他们去随便查资料。

审核编辑,更是满朝文武,人均文学家。

这本书不好看才怪了呢。

就连宫中宫娥,很多人都喜欢看,因为这部书里面有很多女人的故事,比如孙太后、吴太后、唐皇后、谈妃、胡妃,王越的夫人、耿九畴的女儿、陈献章的女儿、段思娥、太子妃、商王妃等等,这些女人的传奇故事。

欧信和段思娥的爱情故事,成为一段美谈。

景泰风云,不止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形态,还包含爱情、人文、古迹等等,包罗万象。

尤其是插画版,很多画,都取材自真实的画卷。

比如唐皇后,是看过唐皇后的画,才画出来的,不说和本人惟妙惟肖,但肯定画出了唐皇后风采,将她的美放大到了极致。

帝后爱情故事,赚足了女孩眼泪。

就连一向不安分的谢雪怡,每次买到新书,都会安静好几天,看得眼睛通红的。

心里多少羡慕,她要是能出现在书里该多好呀。

书里的女性人物很多,她也会出现在书里,但不会被着重描写。

有女将征战的故事,也有女子打马球、逛会馆的故事,还吸取了一些民间女子小故事,进行故事创作后,写进了书里。

书中歌颂了自由的爱情,鼓励民间女子勇敢追爱。

然而。

这本书不止在国内火。

藩国也是爆火。

各大藩国,现在都供不应求,玩命开印,现有印刷机,根本满足不了天下人的文化需求。

十月初一,最后三册景泰风云公之于众。

全48册的景泰风云,全部连载完毕。

全套总销量,已经破亿。

单本卖了48亿。

书籍类销冠,蝉联十个月销售冠军,未来不知道要霸榜多少年。

画册是不算在正文里的,每次出版三册,其实都是四册以上。

精装版,全是硬壳塑封的。

售价也高,最薄的一册,售价在45元,最厚的一册,售价在60元。

当然了,精装版是为了典藏。

也是卖给富贵人家的。

普通版,一册售价在20元到30元左右。

黑白插画版就更便宜了,一册售价在12元到20元左右。

无插画版,一册售价5元到8元。

但是,随着连载完毕,后两种几乎不刊印了,这两种是应急刊印的,暂时不会再版。

倒是在十月初四,各大书店,推出精装典藏版,就用一个纸盒装着的全集,售价999元,卖得超级贵。

但供不应求。

足见民间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

皇帝一本书封神。

所有参与者,身价暴涨,成为民间显赫的小说家。

靠这一本书,够吃几辈子了。

当景泰风云看完后,书荒了!

之前看书的时候,着急看完,看完了,却又怀念追看的日子。

然而,景泰风云刚刚连载完毕,治书局推出隋唐演义!

原版隋唐演义,是万历时期的产物。

和三国演义比起来,就是个渣渣,这是一本割草型爽文,文学性很低,和历史关系也不大。

基本是看完一遍,不会再想看第二遍。

所以,皇帝决定拯救这个ip,在编纂洪武王朝的时候,再凑人手,编写隋唐演义。

他打算和三国演义一起,还有他构想中的多本书,形成演义矩阵大ip。

这本书的主编,是李东阳!

皇帝把任务交给了他,他亲自做序,并在闲暇之余,主持汇编隋唐演义。

由这位大拿出手,文学性肯定是很高的。

他肯定没时间自己写。

便由皇帝掏钱,他来做主编,从民间征召二百多位小说家,搜集隋唐乱世历史、野史,进行汇编,演义化。

经过二十七个月,两年零三个月,一千多次删改、修订,终于汇编完毕。

褚人获版隋唐,只有100回,故事写的匆匆,像是赶时间一样,写的又烂又水,绝对是恰烂钱之作。

李东阳版本310回,从隋文帝杨坚创业开始,一直写到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病逝为止。

总共分为开皇盛世、三征高句丽、隋末乱世、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五个大篇章。

详细描述了盛世大隋的壮丽山河图,再有世家垄断的乱世,从不同武将的视角,从民间写到军中,从宫廷写到战争,从隋失其鹿,到大唐崛起,从李渊功绩,到玄武门之变,到盛唐的开篇,贞观之治。

充分搜集史料,在史料基础上汇编,进行二创。

这是一本群像演义小说,也是一本军政民风的史诗级著作。

文字风格,借鉴三国演义,并依托于大唐历史的语言对话,别出现现代话,让人出戏。

对历史人物,在尊重的同时,进行戏剧化处理,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深刻分析,用多人视角进行剖析。

本来就是一部群像著作,却被原著硬生生写成了一部爽文。

很显然,当时小说是下九流的东西,这是褚人获恰烂钱之作,为五斗米折腰,他还用心个屁啊!

李东阳本身文学素养极高,他的文学、诗词、书法都是一绝,他虽不亲自出手,但他当总编,拿出来的绝对是最好的。

果然。

隋唐演义一经问世,在民间引起巨大影响。

一共五部,110万字,没有连载,直接发布。

并推出两种,一种是精装插画版,一种是文字版,售价不一样,算上插画版,多达11册。

售价高也阻挡不住爱书之人的热情。

销量直接就爆了。

口碑跟着销量走,当朝次辅李东阳,直接火了。

其实,李东阳本身在文学圈子里就有很大的话语权,但他没写过小说呀,这次一出手,直接甩出王炸。

说实在的,皇帝倡导写小说这么多年了,民间出现什么经典之作了?

没有!

因为顶尖文人,瞧不起这些东西。

就连三国演义,也就百姓愿意看,像李东阳,是不屑一顾的。

审美是不断降级的。

百姓的知识储备是越来越低的。

从赋到诗,从诗到词,再到曲到小说就看得出来,审美在降级。

有一方面原因是,受众在扩大,越扩大,外围的新受众受教育程度越低,看东西越白。

这就是观众倒推创作者弱化。

好东西越来越看不懂,差东西越来越成为潮流。

劣币驱逐良币。

这不是现在就有的,而是从秦汉就开始了的,审美降级,是不停在降。

隋唐演义,还是皇帝硬塞给李东阳的。

李东阳是捏着鼻子上马,说实话,他宁愿给太孙讲课,都不想扯这个。

结果,他火了。

火得让李东阳莫名其妙,明明不入流的东西,你们就爱看?

李东阳理解不了。

他一直觉得,瓦岗寨的设定很脑残,把一群名臣名将写成了一群义气兄弟,几百年脑血栓才能想出来的情节。

没错,皇帝想出来的,其实是野史。

瓦岗英雄,绝对是隋唐演义里的名场面。

李东阳拗不过皇帝,只能出两个版本,一版弱化瓦岗寨的存在,一版是用瓦岗英雄做卷名。

结果,瓦岗英雄版,最有受众。

李东阳是搞不懂民间审美了。

隋唐英雄的热议还没过去,朝堂又颁布一本新书,北宋三部曲,杨家将。

由王华汇编。

由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

王华最倒霉。

他听完杨家将的戏剧,就觉得瞎扯。

懂历史的都知道,潘美是名将啊,就连大明武庙里,都祭祀着这位呀,反而杨家差了一点点。

怎么到了杨家将里,潘美变成了大坏蛋。

王华的意思是,必须把潘仁美和潘美区分开来,这位北宋名将,皇帝每次追封、纪念币、随祀的将领里,都有他。

但杨业的死,确实和潘美有关,潘美受到了降级处罚。

所以,潘仁美被黑了一千年。

王华操刀,改编杨家将,在不改变潘仁美人设的时候,将潘仁美的战功写出来,潘美和杨业同样的战功赫赫,同样的名将。

最后把潘美的下场写的惨一点,死在战场上,以一种不屈的精神而死,算是冤冤相报,为杨业而死,算是千年大和解。

重点描述北宋的政治环境恶劣,尤其是宋太祖驴车漂移的事情,一定要写出来。

王华版杨家将,保持故事性的同时,深刻挖掘北宋年间政治环境,以及北宋在对外战争中的矮化和无能。

两位名将的陨落,归根结底,是朝廷无能。

皇帝之所以要开北宋三部曲,因为皇帝不喜欢两宋,但这又是华夏历史的重要时期,不得不提。

所以,就用杨家将开头,侧面写北宋的历史。

这部书,表面是写杨家将,其实在写北宋朝廷,在写北宋太祖和太宗两个皇帝的直接对比。

杨家将从战功赫赫,到最后树倒猢狲散,直接看出来两个皇帝的高下程度。

宋太祖时,宋朝对外战争,胜败不说,起码敢打,宋太宗时,驴车漂移后,直接跪下了。

同时,也在侧面描写北宋社会环境、人文地理,疆域、经济、对外政策等等。

尤其要写,北宋经济环境非常优越,却迟迟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不过一个小朝廷罢了。

在这本书写到一大半的时候,皇帝忽然要求加上辽国历史,对辽国的萧燕燕和韩德光的爱情故事,宫廷政变,夹在其中。

但这背离了杨家将的主题,所以治书局觉得,可以单独开一个版本,叫燕云台。

杨家将,从北汉皇帝刘崇年轻时开始,杨业追随在他麾下,改名刘继业开始描写,一直到宋真宗时期,杨六郎去世为止。

时间跨度很广,包含杨业抗辽,斧声烛影,驴车漂移,澶渊之盟等等重大历史事件。

所以,这本书也是一本大部头演义小说。

总分七册,130万字,总耗时三年成书,算上插图,足有十一册。

王华版杨家将,是一本群像演义,不止站在北宋视角上写,也站在辽国视角上,对待北宋的问题。

杨家将总共有两版,一版叫杨家将,一版叫燕云台。

燕云台,完全站在萧燕燕的视角上,从后族嫡女,到执掌天下的女皇。

这本燕云台,是第一部以女性视角,看待政治斗争,看待爱情、世界观,全女性视角,看待风云变幻。

燕云台,一共三册,76万字,算上插图七册。

燕云台,晚杨家将半个月发布。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对手想研究我,发现我根本没上号 节令师 战争领主神座 封神我是萧升 我设计的妖魔世界 我不是赛博精神病 苟在异界研究科学 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