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关灯
护眼
第323章 这是朕的大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热河于年底已经彻底竣工,整个热河全部建造完毕,明年可把疆土继续往外推,建设汉州都司。

南木北运,让整个北方受益。

尤其开发交趾后,热带的木材更便宜,各家百姓都在买木材建房子,盖水泥房子。

户部把今年的工厂数也统计出来了,景泰十一年新开的工厂高达1.7万家,总数超过了3万家,商业井喷。

还有详细的植树数额,种植了多少棵,死了多少棵。

整个景泰十一年的详细情况,都在上面。

朱祁钰看得津津有味。

热河建城二百余座,开垦可种植的荒地高达57万亩。

“这么多?李秉、王恕是有大功的啊!”

热河因肉罐头而闻名,经过一年的耕耘,热河彻底建造完毕,预计在十年内,达到自给自足。

这个速度让朱祁钰十分满意。

“宋杰到了吗?”朱祁钰之前把宋杰诏来拱卫,让柳溥去热河。

“回皇爷,北方上冻了,走陆路过来的,速度要慢不少。”冯孝回禀。

“他到了就宣来,朕要亲自问他。”

朱祁钰把热河的情况全部看完,沉吟道:“热河能开垦出来的耕地不多,难以养活过多人口,这是个限制。”

“朕之前就说,用羊毛拴住草原,毛衣、毛裤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

“应该加大力度,再从世界商人手里购买种羊,改善羊的品种。”

朱祁钰一边说,一边记。

看完了热河。

看到辽宁,李贤在辽宁三年,给辽宁掀开崭新的一面,辽宁已经彻底从战乱的千里无人烟,变成了富裕省份。

尤其鞍山铁厂,成为辽宁的重中之重。

商辂必能延续李贤的政策,辽宁的发展会欣欣向上的。

旁边的吉林,在王来的政治、经济手段下,已经让各族臣服,也移过去一批人,但人口还是特别少。

倒是宁夏的发展,让朱祁钰意想不到。

原杰任宁夏督抚不到两年,宁夏已经建造了一大半,预计景泰十三年底完全竣工。

宁夏是一边打仗一边建造一边发展。

今年种植了玉米,却死了很多,收成非常差。

主要玉米不适应宁夏气候,还需要慢慢培育,如今种子没那么稀缺,有多是时间让宁夏慢慢发展。

宁夏也做毛纺织、肉罐头,热河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甚至还借着和瓦剌诸部近,和瓦剌诸部贸易,生意做的不错。

再看甘肃,去年一年,甘肃都在挖井、种树、建城。

甘肃除哈密外,已经全部建造完毕。

而支撑甘肃的恰恰是石油,从玉门关开采石油,熬制成煤油和沥青,然后运输装船,让甘肃变得繁荣。

因石油而兴,这个边陲省份,一跃成为煤油灯之省,天下煤油看甘肃。

玉米在甘肃种植十分成功,但是,玉米十分吃肥力,农业肥无法提供玉米充足的营养,如今徐珵正在开发肥料。

景泰十一年,甘肃的粮食不但自给自足,还卖给了宁夏一批。

“当初朕没调范广去,是正确的。”

“寇深真的厉害。”

朱祁钰十分满意寇深的做法。

陈友死后,满速儿攻打哈密和肃州,没占多少便宜,寇深就和满速儿讲和,愿意和满速儿贸易。

做的是贩人贸易。

不是甘肃缺人,而是建设缺人。

东察合台汗国别的没有,人肯定有多是,就和大明做起了贸易。

一批批奴隶进入甘肃,开采石油。

大明特别缺石油,目前只有玉门和延安有石油,根本不够铺遍全国的道路。

寇深竟派人和满速儿商谈,做石油贸易。

东察合台汗国竟然还真有!

在库车(苦先),有个露天油田,从元朝就在开采。

如今东察合台汗国开采,卖给大明。

从甘肃、陕西来的一桶桶沥青送入京师。

在姚夔主持下,已经修建了三条沥青驰道。

一条是从京师到天津,途经通州、香河、武清、到天津、大沽。

修建这条沥青路,动用了170万人,修了足足七个月,死了12万奴隶,7万平民。

一条是从北京到承德,途经顺义、怀柔、密云、潮河、滦平、承德。

动用了320万人,修建了14个月,死了24万奴隶。

一条是从北京到真定,途经卢沟桥、良乡、涿州、定兴、安肃、清苑、定州、新乐、真定。

动用了210万人,修建了九个月,死了4万奴隶。

三条路同时修的,于入冬前竣工。

修的都是大驰道,可同时行驶四辆马车,属于四车道,路上皆驿站、兵站,不许人随便上来。

“姚夔是能力的,但也真是不给朕省钱啊。”

朱祁钰苦笑,三条路同时修,确实快,但钱的是真多呀。

主要是材料稀缺,沥青太少了。

户部的奏疏里写着,玉门油厂、延安油厂雇佣采油工740万人,日夜不停开采,熬油工57万人,运输船三万艘,清泥船1700艘……

朱祁钰不想看了,肉疼啊!

是不是西北百姓,都在赚朕的银子啊?

好在人工够低,而沥青驰道上设钞关的,想上去走是要掏钱的,预计十年回本。

工部预估,沥青路可用百年,剩下的九十年都是赚的。

就相当于大明高速公路。

修一里地的工程费用在17块左右,就是20两银子,太贵了。

心疼啊。

能不能别招这么多人,给朕省点银子啊!

按照姚夔的设计,景泰十二年,要修通北直隶通往辽宁、山西、山东、河南的主干路。

若沥青足够,就会直接修通到南直隶的沥青路。

“冯孝,内帑还有多少钱了?”朱祁钰问。

“回皇爷,刨除移民需要的钱,还剩3.2亿。”

还好,江南士绅的底子够厚。

“皇爷,若按照这样修路,内帑的钱,都未必够修大明内地的,何况边陲之地?”

冯孝提醒:“修路只是一项,还有治水、教育、打仗,都是大头啊。”

朱祁钰有点绝望:“哪里有银子?”

“奴婢哪知道呀!”冯孝翻白眼:“您不是说倭国有吗?”

“倭国正在战乱,战斗力不弱啊,等他们打破狗脑子,朕再想办法去开发他们的银矿。”

朱祁钰忽然灵光一现:“朕可以卖军备给他们,让他们挖银子给朕啊!”

“丘濬不是写经济论吗?让丘濬来办,朕要榨干倭国的银子!”

修路确实太亏了。

这跟后世不一样,后世是用纸片子修路,纸片子可以随便印,但银子不是啊,银子是有数的。

也有好事。

朱祁钰往后看,户部统计,今年收入国库的预估2300万银子,达到大明立国以来财政之最。

这还是蠲免了数省税赋的情况下的,也不是明后期通货膨胀的银子,而是严重通货紧缩时期的两千多万!购买力超级强的年代!

主要来源,是商税。

南木北运,修桥补路,各种工程促使了一批一批商贾兴起,皇帝前脚杀,后脚有商贾崛起。

仅商税,大明收入1300万两银子。

是大明立国以来之最。

另一个纳税大头,竟是广州市舶司。

大明彰显国力之后,无数商人来大明贸易,虽然大明杀人够狠,但东西确实畅销全球,全球都离不开大明。

景泰十一年,广州市舶司纯利润高达270万两。

因为皇帝下旨,大肆收购西夷之物。

导致景泰十一年,无数西夷商品、书籍涌入大明,尤其是书籍,大明是用高价来收。

其次是种子,本来葡萄牙商人是绝不卖给大明的。

但被大明屠杀几次,葡萄牙商人老实了,不止卖玉米种子、土豆、红薯、辣椒、生、木薯种子都卖。

价格也高,市舶司眼都不眨,直接买,树苗、作物苗也买。

景泰十一年,南方也出现了土豆和地瓜。

中枢已经下旨,令天下普及新作物,人多力量大,全国上下都在荒地上种植新作物。

大大加快新作物普及的速度。

大量西方书籍进入大明,朱祁钰令四夷馆翻译出来,令天下学者研读。

皇帝爱书,自然天下爱书。

西夷书籍在大明泛滥,还有很多人学夷语,想去西夷看看。

大量瓷器、丝绸、茶叶销往西方。

而开海之后,大明就会放开对商品的管制,允许商人私下与西夷贸易,但需要缴纳关税。

“广州市舶司做的很好啊。”

“明年增设钦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宝州市舶司和金瓯市舶司、上海市舶司、对马市舶司、天津市舶司、大连市舶司、登州市舶司和宁波市舶司,加大与外国贸易。”

“若关税和商税能撑起财政,朕的改革就是大成功。”

朱祁钰继续往下看。

户部又写着广东的繁荣,尤其在荡清倭寇之后,广州贸易呈现井喷之势。

两广也彻底繁荣起来,广西因木材生意和修路而繁荣,广东则因为外贸而繁荣。

合上奏疏。

朱祁钰心潮澎湃:“这就是朕的大明!”

“皇爷,奴婢以为,商贸发达主要原因是移民和建造形成的,而这些都是您在搭钱,倘若停止移民、北方建造完毕了,商贸必然萎缩。”冯孝说道。

“冯孝,有见地啊。”

朱祁钰点头:“没错,移民、建城、修路,都是朕在掏钱,补贴地方,这种繁荣是虚假繁荣。”

“只有当朕不再搀和市场时,市场依旧繁荣,给大明提供足够的商税,才是真正繁荣。”

“不过,从工厂增速也能看出来,百姓生活变好,对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加。”

朱祁钰虽不太懂经济,但也知道什么是繁荣。

不是建一堆房子就是繁荣了。

真正繁荣,必须得有原始积累。

可大明根本不是殖民,而是移民,移民不但没积累,还往里面搭钱,这样是没法推动工业革命的。

得想办法,制造出一批无成本的劳动力,让他们日以继夜的去工作,利润全部归中枢才行,才能拥有原始积累。

奴隶!

户部奏疏中,最后一页写着,景泰十一年共有奴隶147万,截止到誊写奏疏时,仅剩27万人。

“你们是真不给朕省钱啊,这些奴隶都是朕掏钱买的!”

“传旨王伟,再去买,暹罗不卖,就去孟加拉去印度买,印度那么多国家,人有多是,给钱肯定卖,有多少朕买多少!”

朱祁钰打开治水司呈上来的奏疏。

第一任司正吴复,在今年病逝了,接任他的是太监连仲,一个太监,却当治水司的长官。

主要是连仲真有这个才能,其次他的衣钵传承来自徐珵。

奏疏很长很长,将一年的所有情况事无巨细的写一遍,其实每个月都有月报,事事都会奏请宫中。

这些都要归档的,户部和监察司是要进行审核的。

治理黄河,从黄河口开始治理。

内帑掏钱,就是费人。

本来是用百姓的,后来有奴隶,就是危险的工作,全让奴隶上,这还让明人不满,认为少赚了钱。

穷,比死更可怕。

天下人都知道,给皇帝做工,最公道最稳定的了,不用担心不给钱,也不用担心人死了没抚恤。

所以很多人想用命去换抚恤。

第一年治水,速度很慢,因为死亡率太高。

第二年有了奴隶后,进度加快。

截止景泰十一年十月,河套已经治理完毕,预计五年内,就能彻底根治黄河。

但是,真费奴隶啊。

仅景泰十一年,就死了76万奴隶。

如今奴隶稀缺,治水司请中枢不要大搞屠杀,把奴隶运到黄河上来。

“追进度,也不能这么用人啊,那都是朕的钱啊!”朱祁钰咬牙切齿,连仲是真不给他省钱啊。

冬季,治水司也不歇着。

冬季在南方治水,勾连水道、清理滩涂、炸毁礁石等等事情。

冶铁司也喊着稀缺奴隶,请中枢多运奴隶到铁厂。

以前不用奴隶,死的就是明人了。

皇帝心疼百姓,就用奴隶顶上,但的是皇帝的钱。

朱祁钰看完治水司和冶铁司的奏疏,提笔在奏疏上重批。

批完之后,又打开工部呈上来的奏疏。

工部把景泰十一年的全部做工情况,全部写了出来。

朱祁钰凝眉:“修缮宫中?这是什么款项?”

“皇爷,是安装宫中玻璃呀。”冯孝提醒。

“怎么了17万?这么多吗?”

“皇爷,奴婢倒是知道一二,因为京中做工工钱高了不少,毕竟现在京师百姓都富了。”

“那也有点贵了,让户部查查,装个玻璃这么多钱?”

朱祁钰有时候特别大方,有时候又特别抠。

“奴婢遵旨。”

看了一下午奏疏,朱祁钰站起来活动活动身体。

趁着皇帝休息的间隙,冯孝道:“皇爷,淑妃娘娘打发来问了,请您去永和宫?”

“哦?谈妃可是对印度医书有独特的见解?”

朱祁钰来了兴趣:“让永和宫准备膳食,朕去永和宫用膳。”

说着,就乘坐御辇去永和宫。

谈允贤此刻正在拿着笔,写写画画,身边有几个徒弟在侍奉笔墨。

闻听皇帝来了,立刻放下笔,起身跪迎。

“说了不用行礼了,快起来。”

朱祁钰先在暖阁呆了一会,去了身上寒气才进来的,看见她案上的笔墨,问道:“可是在研读印度医书?”

“什么都瞒不住陛下。”

谈允贤示意伺候膳食,刚要去饭堂,朱祁钰摆摆手:“就在这吃。”

她让人端过来。

“陛下,华佗身死,青囊经失传,是我华夏医道憾事。”

“这印度医书,却对外科有着独到的见解。”

“臣妾读完,虽茅塞顿开,却半信半疑,就说这输液,往血脉里面扎东西,万一出事怎么办?”

谈允贤将医书中的一些不懂的内容,誊写下来。

打算请老太傅来,和老太傅钻研一番。

“可知酒能消毒?”朱祁钰问她。

“当然知道,军中皆配备烈酒,是为消毒之用。”谈允贤回禀。

用酒消毒已经有很长时间历史了,大明用的十分熟练了。

“一样道理,输液之后也可消毒,就不会出病了。”朱祁钰坐下用饭。

“陛下,臣妾说的是往血脉里面打东西。”

“朕觉得无妨。”

朱祁钰慢嚼细咽:“不如这样,找几个奴隶,试验一番就好了。”

“可这,怕是会让民间恐惧,朝野之中怕是也会弹劾不断。”谈允贤担心自己的名声,她毕竟有两个皇子,马上就有第三个了。

“你别做,让太医院的人去做,大明奴隶多的是,想要哪国人就抓哪国人来试。”

朱祁钰对现代医学十分垂涎。

因为他怕死啊。

“陛下,这印度医书中和华夏医书一脉相承,但有的地方又相悖,比如这里……”

谈允贤拿出标记的纸张,给皇帝看:“您看这里。”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对手想研究我,发现我根本没上号 节令师 战争领主神座 封神我是萧升 我设计的妖魔世界 我不是赛博精神病 苟在异界研究科学 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