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观察完塞外形势,林钦差便从东、西太平山的山口边墙退回了张家口堡。
当晚,林钦差接受了张指挥的款待,回到住处时,又和新上任的巡抚王某进行谈话。
“小王啊,你觉得当今的和议国策如何?”林钦差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王象乾心里真吓了一跳!
难道小姑丈内心属于绝对鹰派,对和议不满?
还是说年轻人自恃勇武,野心勃勃,为了建功,又想重新挑起边衅?
念及此处,王象乾连忙说:“当初到宣府之前,我曾经翻阅过近些年关于宣府的文牍。
数年前有位巡按御史计算过,与北虏右翼和议十五年来,大同、宣府两镇比起之前十五年,费用节省了一千一百二十八万银两,这就是和议之功效。
此外边民安定,生齿繁庶,蓄积渐富,皆为和议款市之利也。”
林钦差轻笑几声,仿佛是挑刺说:“那和议就没有弊端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结果在历史上,另一支蛮夷辽东女直崛起后,衰落的北虏完全遏制不住新蛮族,反而被辽东女直所吞并,最后大明也一起完蛋,这就有点黑色幽默了。
“这个叫来三兀的人选甚好!”林钦差欣喜的拍案叫道,此人一看就是反派人设!
张指挥又道:“还有个传闻,因为来三兀距离北虏左翼很近,所以曾经混在北虏左翼里面,参加过对蓟辽的攻击劫掠。”
张指挥则负责筹备款待诸部头目的宴会,而王巡抚回宣府镇城,调集人力物力,开始在张家口堡边墙外搭建临时营地。
又过数日,便到了林钦差与喀拉慎部约定会晤和款待的日子。
一个右翼部落的头领既想通过马市获利,又参与左翼的劫掠,你不当反派谁当反派?
在林钦差眼里,张指挥这样的人就像是老黄牛,工作或许不会有什么“创意”。
另一个就是这次受册封的白忽台,他是老把都的长子长孙,当今领主青把都的大侄子。
你只管将你所知的情报告诉我,其他就不用你管了。”
乃是俺答弟弟老把都的后人,与中部集团关系也最为密切。
听完介绍后,林钦差默默记住了三个关键人物的名字:
年迈的二叔领主青把都,家族长子长孙白忽台,有大反派之姿的三叔来三兀。
王象乾还真怕胆大妄为的小姑丈又搞出大事来,国策大方向不是开玩笑的。
而白忽台之所以能获袭爷爷老把都的都督同知,就是三娘子向朝廷奏请的,大概是为了拉拢白忽台。”
宣府北边面对的虏部以喀拉慎部为主,下官所熟悉的,当然就是喀拉慎部。”
敲定了至关重要的反派人选,林钦差心里大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而且在和议之后,就有了更多人力物力整修边墙边堡。你今日所见的堡、墙,都是和议后新修过的。”
“为何要精确到一百六十二斤?”王巡抚好奇的问道。
林钦差更满意了,这个反派设定实在太完美了。
除了青把都之外,喀拉慎部还有两大势力,应该都在觊觎本部领主之位。
从全世界潮流来说,也是以“下海”为时髦,在内陆几千里边防互相打烂仗确实没啥意义。
根据我判断,她肯定不会加害我大明边臣的,上差不需要担心安全。”
张指挥:“.”
喀拉慎部大小头领二三十人,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的出现在辕门,然后不约而同的停住了脚步。
张指挥回过神来后,又稍加思索,这才答话说:“喀拉慎部各头领中,对朝廷最不恭敬的人应该是来三兀。
众所周知,大明只和北虏右翼达成和议,但仍和北虏左翼维持战争。
说到这里,张指挥又梳理了一下信息,才继续说:“喀拉慎部的内部情况也很复杂,老领主老把都去世后,因为长子早夭,所以次子青把都继承了领主位置。
林钦差将数十名家丁全都带上了,这时候他只信任这些家丁,此外还有二百护卫官军。
林泰来又问道:“那么喀拉慎部里面,可有什么适合立威的头领?”
负责准备宴席的张指挥禀报说:“朝廷定下的款待标准是,各部酋长每人牛肉一斤,粟米五合,麦面一斤,时酒一瓶,另外小菜油盐酱醋及马草折银七分,柴炭折银二分”
林泰来叹口气,小王说的确实不错,与北虏右翼和议确实是正确的国策,对大明也很有好处。
但青把都如今年迈多病,对部族掌控力下降,内部也是各种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