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叁经常背着一个电脑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这附近写字楼里某一名有着不菲薪水的职员,但实际上她当初会买那样的包,只是因为容量够大,而她本性又是宁愿包大不愿包小的性格。毕竟一般的小包至多能装上一柄伞,或者两三样化妆补妆的东西,就再也没有空余位置了。
而她,所用的雨伞最轻也是双人用的折叠伞,化妆更是没影的事情。所以综合来讲,还是大包更加具有性价比。
她背着的包里多数时候也只装了一把双人用的折叠伞和上班所用的工牌,现在没有工牌了,包的感觉格外轻。
奶茶店是连锁的,但是是夫妻店,如林辰叁所言,对方一看见她,那笑容就是在说:还是老样子?
而林辰叁也如对方笑容所昭示的那般发言:“老样子,一杯芒果冰沙。”
要十六块。在这样的城市里,这样的价格并不能算得上贵,只是对于她这种人的工资而言,并不能经常来喝,毕竟每个月可怜巴巴的工资除却房租之外,还需要付水电费,公司不包住的同时也不包吃,平时的饮食开销也是一大笔,但若是省下一笔专门来喝奶茶,在林辰叁看来还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奶茶喝多了会不会变胖,会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则从来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就像保险这个行业一直一来默认的多数的从业人员其实是不会考虑购置所谓‘必备’的重疾,意外,养老这样的险种一样,她跟客户讲保险的重要性的时候,从来不会考虑经济压力给予对方的影响,但换到自己身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像她这个年龄,就是性价比最高的返还型重疾险,一年七千多也是常态,加上意外和养老,一年预算随便超个一万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在某些社交性软件上,人人都是月薪过万,年薪百万,买东西从来没有花钱多少的问题,只有值不值的问题。消费者剩余这样的理论套用在他们身上非常适用:哪怕是一件市价一百块的东西,若他们心理预期为三百块,你拿两百块卖给他们,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赚的。
保险在某种层面上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在他们看来性价比很高的情况下,哪怕你溢价很多,也能够很好地卖出去。很明显的道理就是国内那几家家喻户晓的保险公司所售卖的所谓招牌产品了。
说起来,现在一根标价六十六块的雪糕都有人敢卖,这个世界上再发生什么扭曲可怕的事情,林辰叁也能接受。
更不要说同样的连锁店,同样的芒果冰沙,的确在她吃的好几家里面就这家的冰块磨的要细腻一些。因为好喝,所以值得。
不然为什么不去喝蜜雪冰城?你不嫌我穷,我自然也不会嫌你low。
同事则要了一杯多肉葡萄。
在同事在站台等公交车的时候,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天。
“为什么不能年后辞职?你应该知道我们这份工作是十三薪,到时候多拿一份工资,回家路费多少是有了。”同事比林辰叁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了好几年,现在孩子都挺大了,遇事也比她理性许多。
林辰叁就摇头:“这几个月大家都走的差不多了,我不想做最后一个。”
“他们要么是找好了下家,要么是在原来的行业有一定的基础和人脉,你有什么?你还是个大学生,这么想问题,果然还是太年轻了。”
“考虑问题不能都看钱……”
“是,要是看钱,你也做不了那么长时间,拿了那么久的底薪,好不容易才有点起色,摸到了点门道……”
同事有些自言自语,林辰叁知道对方是在指她第一个月在coach时没出单,进了销售组也是第一个月没出单的事情,那时候许多人都认为她没办法待很久了,要熬不下去,结果她不仅熬下去了,第二个月就开始陆陆续续出单了,业绩也慢慢稳定了下来,一度还是小组内单子出的最多的。然而,好景不长,她以为那是开始,岂知那已是巅峰了。后面又恢复成了半死不活的咸鱼样子。
“都已经签了离职单了,再谈这些也没什么意思,还是聊些别的吧。”林辰叁岔开话题说。
“那想好下一份工作要做什么了吗?”同事的问题总是能够那么精准地切中要害。
“还没有。”
“那不得要坐吃山空?你手上还有多少钱?”
林辰叁有些尴尬:“呃,七千多……”
“也亏你这样的工作还能攒的下来钱。”听到这里,同事放下心来,“足够两三个月的花销了。对了,你的房租交过了吗?”
“这个月刚交过。”
“那就还好。”同事一边挥着手一边走远,“不说了,我公交车来了,不用送,以后遇见什么事都小心些,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