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五章 “瓜分豆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永隆元年,大齐皇帝举行登基大典,李瞻亲赴长安观礼。

在长安停留期间,李瞻多次私下拜会永隆帝,希望皇帝陛下能支持自己的想法,彻底吞灭文莱等几个婆罗洲土邦王国,真正确立汉人在该岛上的绝对统治地位。

永隆帝对此颇为意动,还拿出了几幅婆罗洲的山川地理详图,进行了一番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

帝国新君继承大统,若是想要快速建立个人威望,没有比开疆扩土更为有效的方法了!

李瞻的建议,立即获得了永隆帝的支持。

于是,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二月,大顺王国在刚刚过了农历新年后,便以文莱大肆收留顺国逃奴为借口,出动六千余王国军队,杀入文莱境内。

于此同时,苏禄王国、吕宋王国、大卫王国亦从文莱王国的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出动海陆两军,进逼文莱。

是的,在齐国的主导下,顺国与上述几个齐国藩属已经敲定了瓜分文莱的协议,只待齐国内阁和皇帝陛下批准,便会立即群起而攻之,就此覆灭传承了三百六十多年的文莱王国。

今天上午,李瞻收到齐国政府对文莱的最终处置决定的电文,不由大为意外。

齐国竟然留了文莱王国一条“小命”,不仅让他们得以保留王室,还将文莱王城许给他们用以栖身保命。

“殿下,大齐此举,不过是为保持婆罗洲地缘态势的平衡而已。”顺国内阁总理大臣刘仁松朝沉声说道。

“偌大的一个婆罗洲,大齐据其有半,而我大顺据其有三,余者乃为吕宋、卫国和苏禄分之。”李瞻闻言,不由为之一怔,随即苦笑道:“如此这般势力大分,却还要再留下一个文莱王国,于事何益?”

“殿下,我大顺王国所据之地,除了南方部分领土夺自班贾尔素丹王国外,大部领土皆为原三发素丹王国和文莱素丹王国旧有之地。”刘仁松说道:“而三发素丹王国乃为文莱旧有羁縻藩属之国,也就是说,我大顺精华之地皆取自文莱。倘若,将来大齐若要对我大顺行打压之事、分裂之举,便可利用文莱大做文章。”

“呵……,有这个必要吗?”李瞻听罢,顿时心生不满,“哪有宗主国对藩属之国这般防范猜忌的?”

“殿下需知,这个世界上没有千年的帝国,更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刘仁松也是唏嘘不已,“大齐此举,不过是为将来势衰国败而做出的未雨绸缪之行。”

“刘卿说得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强大帝国。”李瞻笑着说道:“时移世易,若我大顺将来势大崛起,就凭一个仅据文莱王城的破落土邦,还能制衡得了整个婆罗洲局势?”

“殿下所言极是。”刘仁松拱手附和道:“为今之计,我大顺当在齐国军力尚未抵达之前,尽力驱使大军杀入文莱腹地,掠取所需丁口和财计为先。”

“没错,咱们先杀入文莱境内,将好处先占了。……可惜了,文莱王城竟然不能轻动,尽皆便宜了齐国人。”

“殿下,我们该知足了。要知道,在此次瓜分文莱的行动中,相较于我们大顺获取了仅次于大齐的那份巨大利益,而苏禄王国却从中没怎么获得太多收益,那才会为之叹息不已。”

(本章完)

毕竟,齐国人还是给素丹陛下留下了一座文莱王城,未曾赶尽杀绝。

倘若,试图强自反抗,以绝外患,惹恼了齐国,说不定就会让整个文莱王室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国灭,而且身死。

南洋地区那些被齐国逐一覆灭的王国和部族,其国王和部族头领在乖乖交出政权和领土后,好像都没遭到齐国人的太过留难,各自拥着自己累年积存的财富,快乐而逍遥地享受奢靡生活。

浩浩大势之下,既然无法扭转乾坤,那莫如顺势而为,接受真神之安排。

——

1732年10月3日,顺天,太平宫。

“大齐皇帝为何还要给文莱留下一座王城,让他们苟延残喘,续继国柞?”李瞻将手中的电文轻轻地放在桌案上,喟然叹道:“难道皇帝陛下不知,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道理?”

李瞻是大顺王国第四任国王,年届三十六岁,正是一个君王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岁月。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瞻七年前继位,在稍稍稳定国内政局,巩固了自身权力后,便于1727年9月,挑起了对文莱王国的战争。

在齐国多方的支持下,再次大败文莱,歼灭文莱军队一万余,迫得对方不得不割让格盟纳河以西领土予顺国,并赔款白银三十万两,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大顺王国对文莱的战略优势。

但是,顺国上下深知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一门心思地想要彻底覆灭文莱这个土邦王国,从而夺取婆罗洲北部精华之地。

不过,大顺毕竟人口不丰,想要一口吞下整个文莱,怕是会将自己噎死。

更何况,覆灭文莱后,势必要改变整个婆罗洲的地缘格局,必须要获得大齐的应允,方能有所动作。

因而,李瞻便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长安,游说大齐皇帝和内阁政府,试图说动齐国共同出兵,一举灭亡文莱,然后分其地,掠其民,将这块面积巨大的岛屿彻底变成汉人的极乐之土。

不过,是时,泰平帝正在修身养病,将国事皆托付于太子署理。而太子在监国时期,出于老成持重的考量,并不愿意改变目前婆罗洲的格局,希望整个南洋地区镇之以静,以待更为合适之契机,再行处置。

说白了,太子在监国秉政时,为了造成不必要的施政疏漏,避免出现剧烈的政治变动,想一切维持现状。

你顺国可以对文莱敲敲打打,占些地盘,掠些人丁,抢些浮财,但最好不要将事情搞大,破坏目前南洋地区的殖民秩序。

李瞻虽然对此颇为微词,觉得齐国太子施政太过保守,但身为藩属国之主,却不敢违逆齐国的决定和安排。

后来,随着太子意外坠马薨逝,泰平帝重新秉政,最后立皇太孙为帝国继承人,整个帝国政局顿时陷入短暂的波动。

永隆元年,大齐皇帝举行登基大典,李瞻亲赴长安观礼。

在长安停留期间,李瞻多次私下拜会永隆帝,希望皇帝陛下能支持自己的想法,彻底吞灭文莱等几个婆罗洲土邦王国,真正确立汉人在该岛上的绝对统治地位。

永隆帝对此颇为意动,还拿出了几幅婆罗洲的山川地理详图,进行了一番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

帝国新君继承大统,若是想要快速建立个人威望,没有比开疆扩土更为有效的方法了!

李瞻的建议,立即获得了永隆帝的支持。

于是,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二月,大顺王国在刚刚过了农历新年后,便以文莱大肆收留顺国逃奴为借口,出动六千余王国军队,杀入文莱境内。

于此同时,苏禄王国、吕宋王国、大卫王国亦从文莱王国的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出动海陆两军,进逼文莱。

是的,在齐国的主导下,顺国与上述几个齐国藩属已经敲定了瓜分文莱的协议,只待齐国内阁和皇帝陛下批准,便会立即群起而攻之,就此覆灭传承了三百六十多年的文莱王国。

今天上午,李瞻收到齐国政府对文莱的最终处置决定的电文,不由大为意外。

齐国竟然留了文莱王国一条“小命”,不仅让他们得以保留王室,还将文莱王城许给他们用以栖身保命。

“殿下,大齐此举,不过是为保持婆罗洲地缘态势的平衡而已。”顺国内阁总理大臣刘仁松朝沉声说道。

“偌大的一个婆罗洲,大齐据其有半,而我大顺据其有三,余者乃为吕宋、卫国和苏禄分之。”李瞻闻言,不由为之一怔,随即苦笑道:“如此这般势力大分,却还要再留下一个文莱王国,于事何益?”

“殿下,我大顺王国所据之地,除了南方部分领土夺自班贾尔素丹王国外,大部领土皆为原三发素丹王国和文莱素丹王国旧有之地。”刘仁松说道:“而三发素丹王国乃为文莱旧有羁縻藩属之国,也就是说,我大顺精华之地皆取自文莱。倘若,将来大齐若要对我大顺行打压之事、分裂之举,便可利用文莱大做文章。”

“呵……,有这个必要吗?”李瞻听罢,顿时心生不满,“哪有宗主国对藩属之国这般防范猜忌的?”

“殿下需知,这个世界上没有千年的帝国,更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刘仁松也是唏嘘不已,“大齐此举,不过是为将来势衰国败而做出的未雨绸缪之行。”

“刘卿说得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强大帝国。”李瞻笑着说道:“时移世易,若我大顺将来势大崛起,就凭一个仅据文莱王城的破落土邦,还能制衡得了整个婆罗洲局势?”

“殿下所言极是。”刘仁松拱手附和道:“为今之计,我大顺当在齐国军力尚未抵达之前,尽力驱使大军杀入文莱腹地,掠取所需丁口和财计为先。”

“没错,咱们先杀入文莱境内,将好处先占了。……可惜了,文莱王城竟然不能轻动,尽皆便宜了齐国人。”

“殿下,我们该知足了。要知道,在此次瓜分文莱的行动中,相较于我们大顺获取了仅次于大齐的那份巨大利益,而苏禄王国却从中没怎么获得太多收益,那才会为之叹息不已。”

(本章完)

毕竟,齐国人还是给素丹陛下留下了一座文莱王城,未曾赶尽杀绝。

倘若,试图强自反抗,以绝外患,惹恼了齐国,说不定就会让整个文莱王室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国灭,而且身死。

南洋地区那些被齐国逐一覆灭的王国和部族,其国王和部族头领在乖乖交出政权和领土后,好像都没遭到齐国人的太过留难,各自拥着自己累年积存的财富,快乐而逍遥地享受奢靡生活。

浩浩大势之下,既然无法扭转乾坤,那莫如顺势而为,接受真神之安排。

——

1732年10月3日,顺天,太平宫。

“大齐皇帝为何还要给文莱留下一座王城,让他们苟延残喘,续继国柞?”李瞻将手中的电文轻轻地放在桌案上,喟然叹道:“难道皇帝陛下不知,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道理?”

李瞻是大顺王国第四任国王,年届三十六岁,正是一个君王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岁月。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瞻七年前继位,在稍稍稳定国内政局,巩固了自身权力后,便于1727年9月,挑起了对文莱王国的战争。

在齐国多方的支持下,再次大败文莱,歼灭文莱军队一万余,迫得对方不得不割让格盟纳河以西领土予顺国,并赔款白银三十万两,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大顺王国对文莱的战略优势。

但是,顺国上下深知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一门心思地想要彻底覆灭文莱这个土邦王国,从而夺取婆罗洲北部精华之地。

不过,大顺毕竟人口不丰,想要一口吞下整个文莱,怕是会将自己噎死。

更何况,覆灭文莱后,势必要改变整个婆罗洲的地缘格局,必须要获得大齐的应允,方能有所动作。

因而,李瞻便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长安,游说大齐皇帝和内阁政府,试图说动齐国共同出兵,一举灭亡文莱,然后分其地,掠其民,将这块面积巨大的岛屿彻底变成汉人的极乐之土。

不过,是时,泰平帝正在修身养病,将国事皆托付于太子署理。而太子在监国时期,出于老成持重的考量,并不愿意改变目前婆罗洲的格局,希望整个南洋地区镇之以静,以待更为合适之契机,再行处置。

说白了,太子在监国秉政时,为了造成不必要的施政疏漏,避免出现剧烈的政治变动,想一切维持现状。

你顺国可以对文莱敲敲打打,占些地盘,掠些人丁,抢些浮财,但最好不要将事情搞大,破坏目前南洋地区的殖民秩序。

李瞻虽然对此颇为微词,觉得齐国太子施政太过保守,但身为藩属国之主,却不敢违逆齐国的决定和安排。

后来,随着太子意外坠马薨逝,泰平帝重新秉政,最后立皇太孙为帝国继承人,整个帝国政局顿时陷入短暂的波动。

永隆元年,大齐皇帝举行登基大典,李瞻亲赴长安观礼。

在长安停留期间,李瞻多次私下拜会永隆帝,希望皇帝陛下能支持自己的想法,彻底吞灭文莱等几个婆罗洲土邦王国,真正确立汉人在该岛上的绝对统治地位。

永隆帝对此颇为意动,还拿出了几幅婆罗洲的山川地理详图,进行了一番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

帝国新君继承大统,若是想要快速建立个人威望,没有比开疆扩土更为有效的方法了!

李瞻的建议,立即获得了永隆帝的支持。

于是,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二月,大顺王国在刚刚过了农历新年后,便以文莱大肆收留顺国逃奴为借口,出动六千余王国军队,杀入文莱境内。

于此同时,苏禄王国、吕宋王国、大卫王国亦从文莱王国的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出动海陆两军,进逼文莱。

是的,在齐国的主导下,顺国与上述几个齐国藩属已经敲定了瓜分文莱的协议,只待齐国内阁和皇帝陛下批准,便会立即群起而攻之,就此覆灭传承了三百六十多年的文莱王国。

今天上午,李瞻收到齐国政府对文莱的最终处置决定的电文,不由大为意外。

齐国竟然留了文莱王国一条“小命”,不仅让他们得以保留王室,还将文莱王城许给他们用以栖身保命。

“殿下,大齐此举,不过是为保持婆罗洲地缘态势的平衡而已。”顺国内阁总理大臣刘仁松朝沉声说道。

“偌大的一个婆罗洲,大齐据其有半,而我大顺据其有三,余者乃为吕宋、卫国和苏禄分之。”李瞻闻言,不由为之一怔,随即苦笑道:“如此这般势力大分,却还要再留下一个文莱王国,于事何益?”

“殿下,我大顺王国所据之地,除了南方部分领土夺自班贾尔素丹王国外,大部领土皆为原三发素丹王国和文莱素丹王国旧有之地。”刘仁松说道:“而三发素丹王国乃为文莱旧有羁縻藩属之国,也就是说,我大顺精华之地皆取自文莱。倘若,将来大齐若要对我大顺行打压之事、分裂之举,便可利用文莱大做文章。”

“呵……,有这个必要吗?”李瞻听罢,顿时心生不满,“哪有宗主国对藩属之国这般防范猜忌的?”

“殿下需知,这个世界上没有千年的帝国,更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刘仁松也是唏嘘不已,“大齐此举,不过是为将来势衰国败而做出的未雨绸缪之行。”

“刘卿说得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强大帝国。”李瞻笑着说道:“时移世易,若我大顺将来势大崛起,就凭一个仅据文莱王城的破落土邦,还能制衡得了整个婆罗洲局势?”

“殿下所言极是。”刘仁松拱手附和道:“为今之计,我大顺当在齐国军力尚未抵达之前,尽力驱使大军杀入文莱腹地,掠取所需丁口和财计为先。”

“没错,咱们先杀入文莱境内,将好处先占了。……可惜了,文莱王城竟然不能轻动,尽皆便宜了齐国人。”

“殿下,我们该知足了。要知道,在此次瓜分文莱的行动中,相较于我们大顺获取了仅次于大齐的那份巨大利益,而苏禄王国却从中没怎么获得太多收益,那才会为之叹息不已。”

(本章完)

毕竟,齐国人还是给素丹陛下留下了一座文莱王城,未曾赶尽杀绝。

倘若,试图强自反抗,以绝外患,惹恼了齐国,说不定就会让整个文莱王室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国灭,而且身死。

南洋地区那些被齐国逐一覆灭的王国和部族,其国王和部族头领在乖乖交出政权和领土后,好像都没遭到齐国人的太过留难,各自拥着自己累年积存的财富,快乐而逍遥地享受奢靡生活。

浩浩大势之下,既然无法扭转乾坤,那莫如顺势而为,接受真神之安排。

——

1732年10月3日,顺天,太平宫。

“大齐皇帝为何还要给文莱留下一座王城,让他们苟延残喘,续继国柞?”李瞻将手中的电文轻轻地放在桌案上,喟然叹道:“难道皇帝陛下不知,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道理?”

李瞻是大顺王国第四任国王,年届三十六岁,正是一个君王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岁月。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瞻七年前继位,在稍稍稳定国内政局,巩固了自身权力后,便于1727年9月,挑起了对文莱王国的战争。

在齐国多方的支持下,再次大败文莱,歼灭文莱军队一万余,迫得对方不得不割让格盟纳河以西领土予顺国,并赔款白银三十万两,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大顺王国对文莱的战略优势。

但是,顺国上下深知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一门心思地想要彻底覆灭文莱这个土邦王国,从而夺取婆罗洲北部精华之地。

不过,大顺毕竟人口不丰,想要一口吞下整个文莱,怕是会将自己噎死。

更何况,覆灭文莱后,势必要改变整个婆罗洲的地缘格局,必须要获得大齐的应允,方能有所动作。

因而,李瞻便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长安,游说大齐皇帝和内阁政府,试图说动齐国共同出兵,一举灭亡文莱,然后分其地,掠其民,将这块面积巨大的岛屿彻底变成汉人的极乐之土。

不过,是时,泰平帝正在修身养病,将国事皆托付于太子署理。而太子在监国时期,出于老成持重的考量,并不愿意改变目前婆罗洲的格局,希望整个南洋地区镇之以静,以待更为合适之契机,再行处置。

说白了,太子在监国秉政时,为了造成不必要的施政疏漏,避免出现剧烈的政治变动,想一切维持现状。

你顺国可以对文莱敲敲打打,占些地盘,掠些人丁,抢些浮财,但最好不要将事情搞大,破坏目前南洋地区的殖民秩序。

李瞻虽然对此颇为微词,觉得齐国太子施政太过保守,但身为藩属国之主,却不敢违逆齐国的决定和安排。

后来,随着太子意外坠马薨逝,泰平帝重新秉政,最后立皇太孙为帝国继承人,整个帝国政局顿时陷入短暂的波动。

永隆元年,大齐皇帝举行登基大典,李瞻亲赴长安观礼。

在长安停留期间,李瞻多次私下拜会永隆帝,希望皇帝陛下能支持自己的想法,彻底吞灭文莱等几个婆罗洲土邦王国,真正确立汉人在该岛上的绝对统治地位。

永隆帝对此颇为意动,还拿出了几幅婆罗洲的山川地理详图,进行了一番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

帝国新君继承大统,若是想要快速建立个人威望,没有比开疆扩土更为有效的方法了!

李瞻的建议,立即获得了永隆帝的支持。

于是,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二月,大顺王国在刚刚过了农历新年后,便以文莱大肆收留顺国逃奴为借口,出动六千余王国军队,杀入文莱境内。

于此同时,苏禄王国、吕宋王国、大卫王国亦从文莱王国的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出动海陆两军,进逼文莱。

是的,在齐国的主导下,顺国与上述几个齐国藩属已经敲定了瓜分文莱的协议,只待齐国内阁和皇帝陛下批准,便会立即群起而攻之,就此覆灭传承了三百六十多年的文莱王国。

今天上午,李瞻收到齐国政府对文莱的最终处置决定的电文,不由大为意外。

齐国竟然留了文莱王国一条“小命”,不仅让他们得以保留王室,还将文莱王城许给他们用以栖身保命。

“殿下,大齐此举,不过是为保持婆罗洲地缘态势的平衡而已。”顺国内阁总理大臣刘仁松朝沉声说道。

“偌大的一个婆罗洲,大齐据其有半,而我大顺据其有三,余者乃为吕宋、卫国和苏禄分之。”李瞻闻言,不由为之一怔,随即苦笑道:“如此这般势力大分,却还要再留下一个文莱王国,于事何益?”

“殿下,我大顺王国所据之地,除了南方部分领土夺自班贾尔素丹王国外,大部领土皆为原三发素丹王国和文莱素丹王国旧有之地。”刘仁松说道:“而三发素丹王国乃为文莱旧有羁縻藩属之国,也就是说,我大顺精华之地皆取自文莱。倘若,将来大齐若要对我大顺行打压之事、分裂之举,便可利用文莱大做文章。”

“呵……,有这个必要吗?”李瞻听罢,顿时心生不满,“哪有宗主国对藩属之国这般防范猜忌的?”

“殿下需知,这个世界上没有千年的帝国,更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刘仁松也是唏嘘不已,“大齐此举,不过是为将来势衰国败而做出的未雨绸缪之行。”

“刘卿说得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强大帝国。”李瞻笑着说道:“时移世易,若我大顺将来势大崛起,就凭一个仅据文莱王城的破落土邦,还能制衡得了整个婆罗洲局势?”

“殿下所言极是。”刘仁松拱手附和道:“为今之计,我大顺当在齐国军力尚未抵达之前,尽力驱使大军杀入文莱腹地,掠取所需丁口和财计为先。”

“没错,咱们先杀入文莱境内,将好处先占了。……可惜了,文莱王城竟然不能轻动,尽皆便宜了齐国人。”

“殿下,我们该知足了。要知道,在此次瓜分文莱的行动中,相较于我们大顺获取了仅次于大齐的那份巨大利益,而苏禄王国却从中没怎么获得太多收益,那才会为之叹息不已。”

(本章完)

毕竟,齐国人还是给素丹陛下留下了一座文莱王城,未曾赶尽杀绝。

倘若,试图强自反抗,以绝外患,惹恼了齐国,说不定就会让整个文莱王室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国灭,而且身死。

南洋地区那些被齐国逐一覆灭的王国和部族,其国王和部族头领在乖乖交出政权和领土后,好像都没遭到齐国人的太过留难,各自拥着自己累年积存的财富,快乐而逍遥地享受奢靡生活。

浩浩大势之下,既然无法扭转乾坤,那莫如顺势而为,接受真神之安排。

——

1732年10月3日,顺天,太平宫。

“大齐皇帝为何还要给文莱留下一座王城,让他们苟延残喘,续继国柞?”李瞻将手中的电文轻轻地放在桌案上,喟然叹道:“难道皇帝陛下不知,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道理?”

李瞻是大顺王国第四任国王,年届三十六岁,正是一个君王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岁月。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瞻七年前继位,在稍稍稳定国内政局,巩固了自身权力后,便于1727年9月,挑起了对文莱王国的战争。

在齐国多方的支持下,再次大败文莱,歼灭文莱军队一万余,迫得对方不得不割让格盟纳河以西领土予顺国,并赔款白银三十万两,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大顺王国对文莱的战略优势。

但是,顺国上下深知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一门心思地想要彻底覆灭文莱这个土邦王国,从而夺取婆罗洲北部精华之地。

不过,大顺毕竟人口不丰,想要一口吞下整个文莱,怕是会将自己噎死。

更何况,覆灭文莱后,势必要改变整个婆罗洲的地缘格局,必须要获得大齐的应允,方能有所动作。

因而,李瞻便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长安,游说大齐皇帝和内阁政府,试图说动齐国共同出兵,一举灭亡文莱,然后分其地,掠其民,将这块面积巨大的岛屿彻底变成汉人的极乐之土。

不过,是时,泰平帝正在修身养病,将国事皆托付于太子署理。而太子在监国时期,出于老成持重的考量,并不愿意改变目前婆罗洲的格局,希望整个南洋地区镇之以静,以待更为合适之契机,再行处置。

说白了,太子在监国秉政时,为了造成不必要的施政疏漏,避免出现剧烈的政治变动,想一切维持现状。

你顺国可以对文莱敲敲打打,占些地盘,掠些人丁,抢些浮财,但最好不要将事情搞大,破坏目前南洋地区的殖民秩序。

李瞻虽然对此颇为微词,觉得齐国太子施政太过保守,但身为藩属国之主,却不敢违逆齐国的决定和安排。

后来,随着太子意外坠马薨逝,泰平帝重新秉政,最后立皇太孙为帝国继承人,整个帝国政局顿时陷入短暂的波动。

永隆元年,大齐皇帝举行登基大典,李瞻亲赴长安观礼。

在长安停留期间,李瞻多次私下拜会永隆帝,希望皇帝陛下能支持自己的想法,彻底吞灭文莱等几个婆罗洲土邦王国,真正确立汉人在该岛上的绝对统治地位。

永隆帝对此颇为意动,还拿出了几幅婆罗洲的山川地理详图,进行了一番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

帝国新君继承大统,若是想要快速建立个人威望,没有比开疆扩土更为有效的方法了!

李瞻的建议,立即获得了永隆帝的支持。

于是,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二月,大顺王国在刚刚过了农历新年后,便以文莱大肆收留顺国逃奴为借口,出动六千余王国军队,杀入文莱境内。

于此同时,苏禄王国、吕宋王国、大卫王国亦从文莱王国的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出动海陆两军,进逼文莱。

是的,在齐国的主导下,顺国与上述几个齐国藩属已经敲定了瓜分文莱的协议,只待齐国内阁和皇帝陛下批准,便会立即群起而攻之,就此覆灭传承了三百六十多年的文莱王国。

今天上午,李瞻收到齐国政府对文莱的最终处置决定的电文,不由大为意外。

齐国竟然留了文莱王国一条“小命”,不仅让他们得以保留王室,还将文莱王城许给他们用以栖身保命。

“殿下,大齐此举,不过是为保持婆罗洲地缘态势的平衡而已。”顺国内阁总理大臣刘仁松朝沉声说道。

“偌大的一个婆罗洲,大齐据其有半,而我大顺据其有三,余者乃为吕宋、卫国和苏禄分之。”李瞻闻言,不由为之一怔,随即苦笑道:“如此这般势力大分,却还要再留下一个文莱王国,于事何益?”

“殿下,我大顺王国所据之地,除了南方部分领土夺自班贾尔素丹王国外,大部领土皆为原三发素丹王国和文莱素丹王国旧有之地。”刘仁松说道:“而三发素丹王国乃为文莱旧有羁縻藩属之国,也就是说,我大顺精华之地皆取自文莱。倘若,将来大齐若要对我大顺行打压之事、分裂之举,便可利用文莱大做文章。”

“呵……,有这个必要吗?”李瞻听罢,顿时心生不满,“哪有宗主国对藩属之国这般防范猜忌的?”

“殿下需知,这个世界上没有千年的帝国,更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刘仁松也是唏嘘不已,“大齐此举,不过是为将来势衰国败而做出的未雨绸缪之行。”

“刘卿说得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强大帝国。”李瞻笑着说道:“时移世易,若我大顺将来势大崛起,就凭一个仅据文莱王城的破落土邦,还能制衡得了整个婆罗洲局势?”

“殿下所言极是。”刘仁松拱手附和道:“为今之计,我大顺当在齐国军力尚未抵达之前,尽力驱使大军杀入文莱腹地,掠取所需丁口和财计为先。”

“没错,咱们先杀入文莱境内,将好处先占了。……可惜了,文莱王城竟然不能轻动,尽皆便宜了齐国人。”

“殿下,我们该知足了。要知道,在此次瓜分文莱的行动中,相较于我们大顺获取了仅次于大齐的那份巨大利益,而苏禄王国却从中没怎么获得太多收益,那才会为之叹息不已。”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养妃为祸:迷倒世子爷 二嫁摄政王 选择奈克瑟斯,当天全国热搜第一 未来之军娘在上 我凭恋爱app开鱼塘 酸柑 futa世界里的女孩子们 死亡微信群 Boss腹黑:影后,有喜了! 宠妃重生后更能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