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堂屋吃的正香的李二郎还不知道他亲娘一分没要就把他卖给他小姑了呢。
过了这个年李二郎也有九岁了,也是时候帮家里做事了。
张招娣虽然疼爱儿子,但是他们这种家庭,就算是小孩子也是要帮忙做事的。
大郎也是八九岁就开始帮家里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不能再每天傻玩了。
晚食结束后,李三根和李四根也就要带着媳妇走了。
他们也聊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正式开始干活的事情了。
乔秀芬和马氏说好了,让她明天开始就跟着他们去镇上,先去后厨干着试试,也习惯习惯,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干。
虽然在触犯算是要在自己的大侄媳妇手下干活,但是马氏倒不在意这个,这种好活儿让她自己出去找可能都找不到呢。
至于跑堂的事,明天也一并让三家的儿子都跟着去镇上,先跟着李老二这个堂哥学起来。
等过个三五天,差不多能上手了。
乔秀芬和李老二也可以暂时脱手的时候,再带着他们去把小吃摊支起来。
事儿得一样一样干。
现在想要同时干,他们也分身乏术啊。
只好就是先把要去食肆的人都带上手,然后再搞小吃摊的事情。
小吃摊上本来也没什么难的,最难的汤底由杨芳华来解决。
而且现在镇上有他们的食肆了,都不用每天从家里拉过去了。
只要杨芳华每天在食肆里熬好骨汤,到时候直接拉到摊位上去就行了。
这可比他们之前摆摊方便了许多。
至于穿串,那也算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了,都是熟能生巧。
值得一提的是,李大根的几兄弟家就没有懒人。
这点活儿对他们来说,简直太轻松了。
最难的其实是鼓起勇气叫卖,和客人交流。
不过有之前老李家打下的底子在,连最初寻找顾客的这一步都没了。
简直就是接来了一个现成的摊子。
李三根和李四根他们听乔秀芬这么仔细一说,更是惊喜,也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这简直就是无本买卖啊。
商定好了这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李三根家和李四根家都很满意。
李大根家也很满意。
用小闺女李安安的话来说,他们这摊子虽然承包出去,但也算是技术入股了。
谁让小吃摊拼的就是味道呢。
熬制骨汤也不费力,能拿一部分收入,也算是很轻松了。
尤其是老四老五和大郎出了二月就要去学堂念书,这多少也能算的上是一个补贴了。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只是这春耕,他们家恐怕是真的人手不够需要请人了。
谁让食肆耽误一天就耽误不少钱呢,真是放弃哪样李大根都舍不得,一想想都心口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