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夏夜,显得特别静谧。
吃过饭,暑气已经彻底消散。
兰烧了半锅热水,然后一股脑倒在大木盆里。
这木盆用木料箍成,盆底盆沿有二指多厚,密封性特别好,也是两人结婚的嫁妆之一。平时除了洗衣服,还用来洗澡。
没办法,男人们可以无所顾忌的下到水塘里,大部分婆姨只能呆在家里洗一下。
王满银本来半靠在床上看书的,一看灯下情形,立刻合上书本。
“我来给你洗……”
很快,兰就嗔怒推了丈夫一把:“你干啥呢?忙一天活了,不嫌累?”
男人刚收工回来一个劲儿喊累。马上该休息,又来精神了。
“这是给自家干活,能一样吗?”王满银嘿嘿一笑,继续拿起毛巾帮忙擦拭。
“明天你还要早起割麦呢……”兰有些犹豫。
本来她心疼丈夫干了一天活,结果洗着洗着,稀里糊涂被抱到炕上……
被大喇叭吵醒时,王满银无奈伸了个懒腰,实在不想起来。
不是累,主要犯困。
等洗了脸后,整个人才变得精神抖擞。
吃过咸鸡蛋馒头,他又踏着夜色朝村中集合。临走前特意交代兰,早上送饭时将大黄带过去,打算半晌捉兔子。
王连顺那边准备的更加充分,出山时还让人扛上了兔子网。
没什么意外,半晌整块麦子快割完时,众人很顺利轰出四只兔子。
这次有了大黄加兔子网,结果自然不同。四只兔子被捉三只,其中一只正是大黄的功劳。
***
罐子村二队种的小麦并不多,三天时间全部收完。
紧张的麦收,也算告一段落。
接下来还要趁着天好碾场,早些把麦子拾掇出来交公粮。事实上从割麦开始,村里的大喇叭每天准时三响。一般是赵干事讲话,号召广大社员早日交公粮。任务完不成,新麦是不能分的。
交公粮,准确说应该叫预交公粮。按照规定,罐子村二队差不多要交一千多斤小麦。
王满银原本以为和自己没多大关系,谁知道转天王连顺就找到他。
“满银,粮站伱认识人不?”
“不认识,咋了?”
“明天交夏粮,我正发愁呢,年年那帮日怂货刁难人,横条鼻子竖挑眼的。咱们晒干的粮食,愣评不上级……”
提起交公粮的事儿,王连顺很是头疼。
别看公社催动很紧,村里一个劲儿做动员。但是对于生产队而言,想要顺利完成任务却不是件容易事儿。
和交任务猪一样,公粮也分等级的。其中一等最好,二等属于中粮,三等算最差的。如果上交的粮食低于三等,是要被打回来的。而且公粮等级不同,扣杂数量也不同。一级扣杂百分之三,二等百分之五,三等百分之七以上。
换句话说,小麦相差一个等级,可能要多交上百斤,两亩地的收入就除掉了。
至于评级标准,全凭验粮员的“经验”。
这些人手里能管点事儿,自然鼻孔朝天。
随便一句话,可能就让人折腾半天,灰溜溜把粮食拉回去重新晾晒去杂。
罐子村离石圪节公社比较近,来回一趟还好说。
有些村子差不多离有二十里地,如果当天验不上,只能在粮站守一晚,第二天继续验粮。
不过王满银虽然不认识粮站的验粮员,却同样有主意:“连顺叔,其实没那么麻烦,明天咱们交粮时,找几个知青跟着就行。”
王连顺先是迷惑,随即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对,还是你有注意,明天也跟上。”
普通老百姓交公粮会被刁难,但是知青们属于宝贝疙瘩,待遇肯定不同。粮站的人再牛气,也不敢摆谱。
村里几个知青麦收没帮上什么忙,不断偷懒请假,现在终于可以物尽其用了。
第二天吃过饭,王连顺就早早带队出发。
有了手扶拖拉机后,现在交公粮省事儿许多,一辆车子就能拉完。
石圪节公社近二十个村子,六七十个生产队。听闻今天粮站开始收粮,各村自然蜂拥而至。等王满银几人开车赶到时,粮站院内已经排起长队。
看这情形,最少要一个小时才能轮到罐子村二队。
王满银和刘向阳闲得无聊,便凑到前面看粮食验收情况。
两人瞧的清楚,在有关系的生产队很轻松,验粮员随便戳几下,便让拉到磅秤上开单子,而且大都给的是一级二级。
没关系的队长只能陪笑脸,一个劲儿冲着验粮员说好话。当然有聪明的,还会偷偷往对方口袋里塞烟。
一些老实人央求半天没用,只得灰溜溜拉着粮食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