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买主】
此时的香江证券有很多明显的漏洞,林祖辉轻轻松松的找了出来,并打算稍微利用一下。
这次收购案中,林祖辉之所以让定向增发新股为总股本的19.9%,那是因为只要不超过20%的增发,就不需要召开股东大会。这算一个证券漏洞,可以让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只需让大部分董事同意就行。
连续增发两次19.9%的股票,都可以这样操作而不会被人找出毛病,若是超过了全面收购线,还能换成认证股(优先股),以保证新东家的绝对利益和掌控。
而且,本来按照后世的证券法,大股东出售股权必须向社会公布,以防止有人故意操纵股价。但是,据林祖辉所知,这条法律在九十年代初期都没有实行,更不要说现在了。
前世。
‘魔术手’李明制就擅长这一招,将自己旗下公司的股票左手倒右手,最终全部变没了(套现);就连澳洲的证监会都没有办法,还追到香港(当时同属英联邦,官员可以互相调动),调查费都了几亿,结果都没有办法找出犯罪证据。魔术手在香江又利用这一条灰色地带,先是成为一家公司的大股东,然后炒高股票价格,再疯狂套现,结果自然是盲目跟进的小股东买单。
‘狙击手’刘峦雄则擅长狙击那些控股不稳的大股东,一旦发现大股东持股过低,便动不动要发起全面收购,大股东没办法只能高价回购市场上的股票,自然也拉高了股价,狙击手要趁高套现;甚至,大股东还会高价买回狙击手上的股票。
‘狂人王’詹佩忠一开始擅长做庄家,但由于被‘陈松青案’连累,只得远遁加拿大;结果又因为水土不服,1985年回港变成了‘壳王’。和林祖辉的操作手段不同,詹培根有钱可以直接买壳,然后养壳,再卖壳,一笔生意就是几千万的利润。
‘鳄鱼’罗绪瑞收购、狙击,样样炉火纯青,但他更擅长收购后的消化,将猎物重组为聚宝盆。
这个时候,林祖辉站出来了,说道:“告诉王生一些也无妨,简单来说就是再次定向增股,即你注入一笔地产资产,这样公司的业务也变成了地产公司。你的股份就会超过49%的全面收购线,期间由我们公司辅助你拉高股价,你再将股份套现一部分。这样一来,你获得了一笔现金,股份又可以高达49%。后面我们还有很多策略,但我想前面的已经足够可以打动你了。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公司自己来操作,光养一个干净的壳,转手都可以赚几千万港币王生,你觉得呢?”
高升地产是香江一家小型地产商,这里所谓的小型地产商,资产也是几亿到十几亿规模的;这毕竟不是六七十年代,这种规模只能算小型地产商。
比如:增发新股不到20%这些手段,连股东大会都不用召开,省下了很多麻烦。
“听我的助手说,你们公司可以帮我们快速上市?”
王启霖知道遇到了行家了,而且可能还是香江真正的证券高手了,果然不能光看人年轻。至少这些操作,香江证券史上,还未有过同样的案例。
最低400万,最高500万,收费不算贵!
王启霖听完过后,笑着说道:“你们公司就刚成立的吧,应该人员都不超过10个吧?”
王启霖皱起眉头,思考着两个年轻人可不可靠。
一上来就进入主题,王启霖的想法也很简单,若是骗子公司,尽早的打发出去,省得浪费自己时间。
方进说道:“签合约后,顾客先付100万元的信息咨询费,我们拿出具体方案,大家一起商讨;接下来,客户入主上市公司后,再立即付100万;协助客户将‘壳’养好,即重组资产、剥离资产后,又付100万。最后就是注入资产、拉高股价、套现部分等,你可以选择支付100万到200万,视你的满意度。”
“等等!我有2个问题:第一,原来的大股东为什么会同意?第二,我要一家5000万市值的问题上市公司干什么?”
高升地产在小型地产商中,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有独立开发楼盘的经验,资产也有十来亿的样子。
王启霖也是懂证券的,想不通原来老板这轻轻松松的交出大股东地位?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原来的大股东还有剩一部分股份,他希望新的公司股票能大涨,然后他趁高出货。第二个问题就很复杂,涉及到后面的一系列操作——大概可以理解为:资产剥离和重组,这叫先养‘壳’,养出一个干干净净的地产壳给你,再注入资产,拉升股价。”
“你们不给我大概方案,我们怎么相信你们!”
“你们怎么收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