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可否认,那个时候的他们,更加的像是真正的人。
贾充的出现改变了很多,荀勖自己也要承认,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人。
荀勖这是没有想到司马昭变得这般的彻底。
他真的是在乎那些鲜卑人?
贾充,一个胆敢弑君的家伙,他真的在乎的是鲜卑人,他的计策只是那十几万的鲜卑人?
若是雍凉之地尚在他们手中,若是天下州郡多在他们手中,或许还可以。
但是现在他们不但有长江,而且还有黄河,有山川河流,有淮泗流域,有汉水纵横。
这么多的水道,就算是耗也能活活的耗死他。
就算是一点一点的磨,也能够磨死他们,十几万的鲜卑人啊,听着那么的厉害,可是真的要让他们加入战场。
他们的实力却又不足以挽救一切。
更不要说,恐怕贾充当初也不知道他们又十五万人之多。
这些鲜卑人,只不过是他们的诱饵,他们的引子罢了。
用他们,引动更多的塞外异族,然后通过之前的那一条计策,那一条约定,让北疆的众多异族和刚刚占领中原的大汉开战。
在巨大的人数和实力面前,中原那些城池一定会有主动投降的。
只要有,他们就会大做文章,就一定会对他们十分的优待。
等到了越来越多的城池投降之后,刘禅和那些世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就彻底的成为了一场笑话。
而且这还能够引动当年被魏太祖曹孟德带走内迁的那些异族,这是一笔很大的兵源,甚至可以说,这些兵源都不需要他们提供太多的粮秣辎重。
他们只需要去劫掠,去抢,去夺,去祸害中原等地的百姓。
等到大局已定之后,那些一直跟在他们身边的将领们,钟会,杜预,还有陈骞他们,想来就会立刻倒戈一击。
这个时候,司马昭就是一个真正的救世主,他挽救了天下百姓。
当然,真相那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便是现在的荀勖都有太多的办法让真相彻底的消失不见。
真的到了一统天下,他司马昭不但可以战胜刘禅,他甚至可以一举攻伐塞外,这当真就是成就了不世之功了。
可是这么做,他的良心呢。
司马昭从这一刻开始,他就真的不再有良心了。
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和他秉烛夜谈,为了一条利民的屯田之策撕扯整整一晚,只为了让百姓过的更好一些的司马昭了。
世家,权谋,胜利,一步一步的让当初那个司马家的二公子变成了如今的大魏相国。
荀勖现在都记得,当年他们互相询问对方的志向。
荀勖说,想要成为超过他曾祖父的一方大儒,成为这世间的另一个标杆。
而司马昭则是说,他就像一辈子当司马家的二公子,惹了祸有父亲和大哥,自己有了想法就去做。
他们会保护自己,会让自己一展胸中所学。
那个时候,荀勖是一个初入官场的将军府属官,是一个落落不得志的荀家旁系子弟。
那个时候,司马昭是一个散骑常侍。
那个时候的司马昭刚刚收到洛阳百姓的万民伞。
那个时候的司马昭为了能够不让百姓耽误农时,硬顶着曹叡的命令不去为他奢侈修建宫殿而出力,保证了洛阳周边所有百姓的口粮。
那个时候,他们两个人都还是一方少年。
看着如今被这么多人几乎算是逼宫的司马昭,荀勖知道他紧跟着要做的就是一个选择。
选择劝导,还是选择同意。
裴秀作为裴家嫡系已经将自己的头磕出来了鲜血,他明明也看出来了这些,但是他依旧不认同。
他的道德不允许,或者说任何一个心中还有良知的人,都不认可这件事情。
用无数百姓的性命,换取自己的成功。
这和胜败无关,这只和对错有关。
荀勖看到这一幕,看着司马昭眉头紧锁,双拳紧握,牙齿紧咬,死死压制着自己的脾气,看着那裴秀满脸都是鲜血的拽着司马昭的裤脚,不让他离开的模样。
他笑了,就如同当年的那个时候,他和司马昭一同看到府邸之外,升起的朝阳一般的模样。
“荀勖,赞同相国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