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被马超围困的方家私兵们,听到了马超这句话之后,一下子都没有反应过来。
甚至于一旁的费承都蒙了一下,没想到马超竟然打着这个心思。
费承也是世家出身,作为江夏费家出身,早年就躲入益州,一直发展壮大的费家,可以说也是一个标准的世家。
所以出身费家的费承,对于世家的一切,那也是非常的了解的,甚至可以说了然于胸。
这个家伙自然知道马超想要干什么,他不是要屠杀颍川的诸多世家,他要的是诛杀颍川世家的心。
世家是什么,可以说他门第高贵,世代为官,也可以说他传承久远,名士辈出。
《孟子·滕文公》记载“仲子,齐之世家也。”
说的就是管宁的老祖宗管仲,可以说管仲是世家这个词的源头,只不过自从这个名字出现之后,世家一直都是毁誉参半。
《汉书》之中的食货志中说“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
在这里面,史官毫不吝啬自己对世家的鄙夷,甚至可以说他不惜得罪诸多世家权贵,将他们贬得一文不值。
而那个时代的世家子弟,的确是上不得台面,这也怪不得那《汉书》得著书之人。
而太史公在《史记》之中更是将世家这一次放在他的五大体系之中,这里面记载了上至诸侯,下至达官显贵家族的兴衰荣辱。
算是为世家正名,同时也证明了世家确实是有兴衰更替之事。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世家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
作为一介平民,在他眼中的世家,或许就是达官显贵,世家子弟,出生便在他们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每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在朝堂的眼中,他们势力庞大,是征召为官的最大人选,天下的学识几乎都沾在了他们的手中。
为了和他们对抗,朝廷兴建学堂甚至太学,想尽了办法让学识外流,可是换来的结果一直不是很好。
各地的学堂,朝廷的太学,更多的还是那些世家子弟,不过长年累月的积累,终归还是给了寒门和那连寒门都算不上的贫民一丝希望。
造就了当年那个人才的壮举。
可是在费承这种纯粹的世家子看来,所谓世家,就是三个部分组成。
家人,族人,下人。
家人就是家中嫡系,这是可以称之为家人的,他们大部分都要接受最为严厉的教导,若是一个不慎也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于被赶出家族。
以为家族想要经久不衰,嫡系想要永远地成为嫡系,他们就要接受这种磨砺。
经受不住的,日后也是为家族抹黑,给父母添乱,留之不祥。
而族人,就是其他的诸如旁系或者附庸,他们若是有成才之人,便可以自立门户,但也摆脱不了家族的影响和束缚。
当然,一般还能够传承下去的家族,也不会真的将旁系的有才之人拒之门外,反倒是会不断地帮助他们。
因为在家族之中看来,传承,比派系更加重要。
而最后则是下人,这个下人包括了依附在家族之中的佃农。
在大汉一条鞭法出现之后,费祎就算是足够严谨,足够清廉,他费家也有良田数百顷,不是亩,是顷。
都是合理合法的弄到自己家中的良田,可是费家脸上费承他祖母这种老太太算上,他们也不过数十人罢了。
他们怎么可能种得了这么多的良田,所以在收录良田的时候,顺带将人也收了过来,这就是佃农。
以及从佃农身上延伸出来的另外的仆人,家仆与仆人。
后者和佃农类似,只是情况不同,而前者则是将自己子孙后代都卖给了家族之中的仆人。
这种人主人出了事,他们也得受到株连。
而这种人的忠心很好,因为他们不但是仆人也一般承担着陪伴幼子,一同修习,一同游历等等。
同样也承担着同样的风险,而他们这种人,会选择其中的青壮一同去训练,成为家族之中的私兵。
从佃农到仆人,再到家仆,最后到私兵,这是无数世家用了数不清的年份一代代传承演变来的。
而家人,族人,下人就是世家之中的组成。
可是这里面,家人最少,族人次之,而下人才是最多的,他们是所有世家之中最为不起眼的存在,同样也是最为重要的存在。
执掌商路,协助家主管理宅院,甚至包围家族,都是由他们负责。
这些人却是因为地位太低而被一直忽略掉,直到刚刚费承听到了马超的这句话,他才想明白了马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