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刘备封赏糜旸的诏书中,并没有点明糜旸冠军侯的食邑,说明刘备对糜旸的爵位封赏乃是遥领虚封的形式。
但是冠军侯这个名号只要是读过史书的士子,都知道这个侯爵乃是县侯!
冠军侯,是孝武帝为霍大司马特创的一个爵位封号,取“功冠全军”之意。
甚至孝武帝为了让霍大司马的冠军侯实至名归,还特地割穰县的“卢阳乡”和宛县的“临駣聚”合起来建立冠军县作为霍大司马的食邑。
如今冠军县依然还存在南阳郡中,就离武当县不远。
冠军侯的第一任主人是霍去病,因为他带给大汉人民骄傲,所以他让冠军侯这种称号成为一种荣誉。
现在刘备不仅封给糜旸比马超与张飞等级更高的县侯,更是将这种带有特殊意义的爵号封给糜旸,怎么不让群臣的心中感到震撼。
陛下是真把糜旸当做他的冠军侯了呀!
只是群臣在惊讶之后,却不得不在心里承认,糜旸获封这个冠军侯的名号,乃是实至名归。
“功冠诸军”,糜旸现在不就是吗?
在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中,共有三人因战功获封过冠军侯。
分别是霍大司马、贾复、窦宪。
现在糜旸的战功与霍大司马与窦宪相比可能还有所不如,但是糜旸还很年轻。
当初孝武帝封赐霍大司马为冠军侯,不也是因为当时的霍大司马年轻,汉武帝心中对他充满了期许吗?
当年大汉遭受匈奴骚扰,社稷不安。
孝武帝遂在霍大司马初展露头角之际,封他为冠军侯,希望他能再接再厉为大汉击败匈奴,守护住大汉社稷的安宁。
现在大汉分崩离析,北方六州为逆贼所占据,宗庙偏居西南,大汉的社稷亦到了危急的时候。
刘备特地在重续汉统这日封赐糜旸为冠军侯,也正是希望糜旸能如当年的霍大司马一般,为大汉歼灭一切贼子。
而让群臣感到惊讶的,除了糜旸获封为冠军侯之外,还因为刘备给糜旸的官职。
左将军虽只是四方将军之一,品秩上不如骠骑将军与车骑将军尊贵,但是它毕竟是重号将军。
糜旸今年才多大?不过二十一而已。
二十一岁的重号将军,实在令人惊叹。
之前群臣所猜测刘备会给糜旸封赏的官职,无非是征北、镇北这一类的名号将军而已。
而且最重要的是,世人都知道大汉左将军官职的拥有者原来是刘备。
虽然于禁与马超曾经亦担任过左将军,但他们本质上分别是魏王国与汉中王王国中的左将军,与大汉的左将军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刘备将他称王之前跟随他十数年的左将军官爵赐予糜旸,这其中肯定有着特殊的含义。
不然为何刘备不拜糜旸为前将军,而单单拜他为左将军呢?
而这层特殊含义,想来是刘备希望糜旸能继承他复兴汉室的志向吧。
陛下,是真宠爱冠军侯呀!
而作为刘备给糜旸的最后一个赏赐:假节都督益北诸军事。
益北指的是汉中郡与汉兴郡。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刘备的这个封赏最为丰厚。
但当刘备拜糜旸为左将军,封冠军侯后,这个赏赐只是水到渠成的而已。
本来都督汉中军事的是魏延,而糜旸是汉兴太守。
所以这个封赏本质上,只是让糜旸多了一层都督汉中郡军事的权力。
魏延只是镇北将军,而且现在的魏延论战功,根本就远远比不上糜旸。
糜旸被刘备迁为左将军后,身为益北两郡中官职、爵位最高的他,顺便都督汉中郡军事,乃是应有之义。
至于假节么,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之前的关羽、张飞等人担任四方将军时,都有着假节的权力。
刘备给糜旸的三个封赏,虽然每个都让人感到惊讶意外。
但是刘备是先将糜旸的战功说在前头,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给糜旸的封赏却又给人一种理所应当的感觉。
以糜旸立下的战功及他大胜后所带来的的影响来说,他如今获得这份殊荣与权力,乃是实至名归。
刚才群臣还在担心刘备将对糜旸的封赏给遗忘了,现在看来他们完全是多虑了。
章武皇帝不仅没有忘记对糜旸的封赏,还特地将他的封赏放在最后当做压轴激励人心。
关羽与糜旸有翁婿之亲,现在他们的封赏又头尾呼应,这就是刘备精心准备的封赏诏书。
刘备高站在祭坛上,他看着下方的群臣脸上先浮现诧异之色,然后又快速的恢复常色,他的眼中闪过几丝笑意。
其实众臣不知道的是,刘备的本意是打算如孝武帝一般,自创一个重号将军的称号给糜旸的。
但刘备考虑到现在他初登帝位,现在的他根基未稳,贸然去改变大汉官制是不合适的。
所以刘备将他的这种想法暂时压在了心中。
但是来日一旦时机成熟,他一定会将他的这个想法实现!
在武担山上封赏群臣后,刘备便乘坐着天子车驾回到了成都中的皇宫中。
不久前有大臣建议刘备,应当对皇宫进行扩建修缮。
毕竟目前刘备的皇宫,乃是原来的益州牧府经过稍加扩建而来。
皇宫无论是格局还是壮丽程度,都不适合作为天子的居所。
但是大臣们的这个提议被刘备断然否决。
刘备不想劳民伤财。
况且若觉得成都的皇宫不够富丽堂皇,与其大兴土木进行扩建,还不如厉兵秣马早日还于旧都。
长安城中的宫殿,才是大汉天子真正的居所。
在返回皇宫中的当夜,刘备便召集几位心腹重臣,开始商讨一件事。
那便是在他称帝后,对于与孙权之间的关系,他该如何拿捏。
这件事若是处理不好,会给今日刚刚建立的这个新兴的帝国,带来不小的隐患。
前文关于关羽的爵位,已经做了修改。
历史上关于张飞的西乡是县侯还是乡侯,有着很大的争议。
我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得出的看法是应该是乡侯。
当然我不能保证我的一定是对的,因为史料残缺太多,但是我写的肯定是有资料作为支撑的。
还有赵云为何不在成都,这是一个伏笔,不是错误。
各位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