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懿,还记得我之前和你说过吧,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便捷能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与以工代赈正好是相辅相成。”
“当然了,这种事,单凭我一个商人是做不了的,只能是官府牵头。”
苏璟随口说着,但落在朱标的耳中,却是无比的震撼。
原来苏璟之前和他说过的诸多理论,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有着某种联系。
当这些理论贯通起来的时候,一切都清晰了起来。
“苏师,学生懂了,多谢苏师教导!”
朱标朝着苏璟认真躬身道。
只是几个乞丐的救济问题,却让朱标看到了大明的强盛之法。
苏璟在朱标心中的地位,再度拔高。
“行了行了,这事吧,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官府没人牵头做,便做不成。”
苏璟摆摆手道:“我也就是这么随口一说,真要做还得看上面人的意思。”
“苏师放心,学生一定让此事推行起来。”
朱标当即保证道。
“行啊,那你可得好好的考虑一下实施的细则,到底该如何执行下去。”
苏璟笑着说道:“这可不是赈灾的时候,受灾的灾民那是成片成片的,甄别起来很容易,在正常地方搞的话,可是会有不少有心之人混进来的。”
“别到时候钱粮出了,最后应该被救助的什么都落不到。”
以工代赈看似是个工作,但其实有着救助的性质在。
有些本身有田有粮的,也是会伪装成极度贫困者去挤占名额。
要想将这个办法,真正的落到实处,那是很考验执行能力的。
“学生明白,此事当谋定而后动。”
朱标认真道。
苏璟点点头:“不错,这话说的很多,我知道你心忧百姓,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但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能力能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很多时候,伱的一句话,可能影响的是许多人的生死,这份责任,得担住了。”
朱标有这个忧民之心,同时也有着影响力。
苏璟对自己这个学生的行为,还是很赞同。
所以,苏璟并没有打击朱标,前世那样的执行力之下,依旧会出现各种乱象。
以如今大明的地方执行力,恐怕不好说。
但这个办法,执行总比不执行好,又不是王安石的青苗法,明明王安石的想法是低息借贷钱粮种子给百姓,结果到了地方就是各种加息强贷。
王安石想的很好,但执行的时候,根本不能按照他的想法执行下去。
最后也是直接被废除了。
这也是苏璟没有将前世种家的许多扶贫经验传授给朱标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明的官员,没有信仰。
或者说,封建制度下,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都没有信仰。
封建土地所有制下,这个结果必然的。
“学生明白。”
朱标重重点头,此刻他内心是以太子的身份在和苏璟保证。
“好了,就这样吧,回去了。”
苏璟催促道。
这在外面一天,还是怪冷的。
“是,苏师。”
朱标跟着苏璟,很快便回到了家里。
虽然家里没人,但朱橚的学习态度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天才的自控力都是很强的。
朱标和苏璟打了个招呼,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这坐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苏璟说过的话,赶紧重新默写出来。
无论是贫穷陷阱,还是社会保障制度。
最重要的当然是这个以工代赈和基建修路相结合的思路,一旦完善了思路执行下去,就可以让大明境内的诸多百姓受益。
大明的穷苦百姓,那数量可是不少的。
足足半个时辰的时间,朱标这才把所有的东西全部默写出来。
除了苏璟的理论内容,还有他自身的一些理解。
他相信,将这个传给他的父亲朱元璋后,再由诸多大臣合力参谋之下,应该是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完备的思路的。
苏璟告诫朱标的话,朱标记得很清楚。
一定要秉持着对百姓负责的想法,而不是拍拍脑袋就决定了。
当这些东西写完,朱标的神色却没有放松。
苏璟对于科举的预言,还在困扰着朱标。
“苏师为什么会说科举举行之后就要停呢?”
朱标自语道。
他想了许久,没有得出任何的结论。
之后提笔踌躇了一会,最终还是决定将苏璟的论断写到了信里。
这事,还是得让父亲朱元璋知道比较好。
写完回信,附上卡奥斯题目的答案,以及苏璟出的那道数学题,和十几个苏璟亲手做的望远镜。
朱标要送回皇宫的东西,就全部在这里了。
紫禁城。
奉先殿内。
老朱正在看着最终确定的科举章程,他相当的满意。
“重八,看来你很满意啊。”
马皇后站在一旁朝着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点点头道:“没错,妹子,这科举的办法,总算是彻底定下来了,等到明年我昭告天下,到时候科举一开,大明便有了诸多能用的人才了!”
因为空印案的事情,老朱杀了一堆官员。
杀的时候很果断,但现在没人可用也是很烦躁。
所以,科举甄选人才,就显得很重要了。
马皇后笑着说道:“那真是件大喜事,重八你记得要给那些忙这事的大臣们赏赐。”
老朱对于自家人,很大方。
不过对于手底下的大臣,就有些抠了。
马皇后知道老朱的性格,这会也是特意提醒了一句。
“知道了,妹子。”
朱元璋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旋即他又说道:“可惜了,苏璟那小子死活不愿意入仕,不然我就能轻松不少了。”
忙起来的时候,老朱还是能想起苏璟的。
马皇后笑道:“重八,最近我怎么老听你念叨苏先生呢,这可不像你。”
朱元璋面色微僵,说道:“有吗?我怎么没感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