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闭门读书,动身青龙
张济在圣明城中并无熟人,只是沿着长街漫步。
灯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不知走了多久,灯火燃尽,天边却是亮起了一道晨曦,在晨曦之下,楚思远的身影立在街头,挡在了张济的身前。
“画圣前辈,这是在此地等我?”
楚思远有些没好气,走到张济的身前:“昨夜的事情,是你干的?”
张济摇了摇头,“不是我干的,是我九弟干的。”
楚思远闻言顿时吹胡子瞪眼,“老夫就知道是他干的,他现在去了何处,老夫要将他带回来,不能让他再继续这样子下去了。”
“我不知道他去了何处,不过,画圣前辈,我不觉得九弟他做得有什么问题。”张济淡淡说道。
楚思远目光落到张济身上,眼神有些不善。
“杀了苍龙军三千军士,还将苍龙军统领击杀,这难道还不是错事?他们代表的是凌霄天王府,是朝廷!”
“凌霄天王府难道就是对的吗?朝廷就一定是对的吗?圣明张家自从圣明中央帝国灭国之后,便一直是被凌霄天王府血腥镇压,几百年了,我可不觉得凌霄天王府在这件事上做得对。
昨夜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在不远处,亲眼所见,是苍龙军先动的手,杀了很多人,有张家的,也有很多其他无辜的人,难道这种残杀无辜之人的行径,也是正确的吗?
画圣前辈是一代大儒,心中定然是有自己的是非善恶观念,难道在前辈的心中,这些就是对的吗?”
面对张济的连番责问,楚思远却是罕见的陷入了沉默之中。
良久,他才有些无奈的开口,“兵部行事的确是酷烈,老夫从来不与他们为伍,只是,你应该出手阻止他的,他这样子发展下去,就再也没有重归正道的一天。”
张济闻言摇头,“正道,从来不是一个人或是一群人定的,说到底只是各自的利益不同罢了,在圣明后人的眼中,九弟行的难道就不是正道吗?”
楚思远无奈摇头,不再在这件事情上与张济掰扯。
“小子,你不是想要学习儒道典籍,圣明城内有一座书宗的藏书楼,藏书亿万册,要不要随老夫去见识一番?”
张济顿时来了兴趣,“前辈所邀,张济安敢不从。”
……
八百年前,圣明城也曾是儒道圣地,太子太傅上官阙等一应儒道大儒在明帝麾下效力,虽然比不上如今第一中央帝国的盛况,但也曾兴盛一时。
书宗在圣明城内的藏书楼,名曰“浩然”,存在超过万载。
有楚思远带领,二人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便成功的进入了其中,张济更是引来了不少儒道弟子的驻足观看,一个个眼中泛着异彩。
“浩然楼共有九层,里面收录了中古以来的各种儒道典籍,儒道诸圣,乃至于大圣的临摹手本都有珍藏,可以说是浩如烟海。
接下来,伱就在这里好好看书吧,不要离开此地。”楚思远吩咐道。
张济闻言微微皱眉:“前辈这是要把我困在此地?”
楚思远有些没好气:“张若尘那小子闹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一个人已经够麻烦了,你要是再忍不住出手帮衬,那不得把整座圣明城闹得天翻地覆。
你就给我好好的待在这里,不要给我出去惹事。”
说罢,楚思远也不多停留,将张济扔在了浩然楼内,自己则是大步离去。
张济对此不禁哑然失笑,摇了摇头,以张若尘的本事,就是他不出手帮忙,也能将圣明城闹得血雨腥风,凌霄天王府和张家的恩怨无人可解。
楚思远不让他离开这里,他索性也落得个清净,便在楼内开始翻阅起了藏书。
浩然楼不愧是号称藏书亿万册,便是以张济四十九阶的精神力,想要将这满楼藏书尽数阅尽,怕也要一年半载,若是将其完全领悟透彻,则是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
两天之后,张济登上了浩然楼第二层,却是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池万岁穿着一袭紫金麒麟袍,贵气十足,眼中氤氲紫气蔓延。
张济合上手中书卷,问道:“太岁王怎么到这里来了?”
“苍龙军统领阎红烈死了,死在张若尘的手中。”池万岁显得很平静。
张济脸上露出淡笑,却是有些不解:“既然是我九弟杀的人,那太岁王为何要来此地找我?”
“张若尘和你比修为差太多,我若是出手,他绝无生还可能,你帮我破去心魔,我欠你一个人情,我不会对张若尘出手。”池万岁回答道。
张济闻言失笑,目光逼视着池万岁。
“你是不想出手对付我九弟,还是担心我会出手对付凌霄天王府?
他出手,十大统领最多也就折损三五个,我出手,怕是一个也活不得了。”
池万岁脸色阴沉了许多,“你是武市钱庄的少尊,和朝廷,和凌霄天王府是合作关系,你难道真的有动手的想法?”
“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太岁王总不能让我因言获罪吧?”
池万岁摇了摇头,没有再在这上面多说。
“我会守在这里,直至外面风波平息。”
张济只是淡淡一笑,重新翻开手中书册:“你随意,我继续看书了。”
张济不停地翻阅着一卷卷书卷,浩然楼内藏书的确都不是凡品,虽然不是儒道的修炼之法,但却收录了许多前辈儒圣的真迹摹本,心得感悟,诗词歌赋,里面蕴含着许多圣者的圣道体会,极为难得。
这样一座宝库,便是放眼整个昆仑界,除了那些一流宗门,各大古教以外,其他的势力都是绝然无法拥有的。
楚思远虽然名义上限制了他一时的自由,但让他进入浩然楼内阅尽藏书,却是对他极为不错了。
识海之中,那尊三头六臂的混沌不灭法相,手中的其中一道混沌不灭印再度开始了演化,儒道的浩然之气充盈其间,混沌世界隐隐有开天辟地的趋势。
但始终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