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接下来,崇祯皇帝就是笑着走到了这个总旗官面前,柔声问道:“你胸口戴的这个标志,应该就是书院的学生吧?”
(在普通人眼里,还是习惯平时称为军校生,正规场合称为书院的学生)。
“回皇上,学生正是。”因为总旗还不算是正式武官,不能自称下官,但是自称草民又不合适,所以干脆就以这个替代了。
不过崇祯皇帝感兴趣的显然不在这里,因为他仔细打量着这个总旗官……就发现果然和其他的普通玄甲军又不一样,他的眼睛里异常明亮,其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然喻示着他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不愧是书院里出来的。
既然遇到了,崇祯就和他交流了一番,并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崇祯无所不问,而这个总旗官却都能回答出一二,并且非常贴切的。
而这就让崇祯皇帝非常赞叹了……杨卿的这个书院办的好啊!你看培养出来的都是栋梁之才啊!不然的话普通的一个总旗官,哪有这样的见识!甚至看见他能说出话就算不错了!
并且崇祯皇帝一番交谈后,还意外得知这个总旗官,就是当日在不利形势下,还毅然升起小蓝旗,和清国御林军血战到底的总旗官之一,就更加感兴趣了,崇祯就是好奇的问道:“小将军,所谓蝼蚁尚且贪生,可是当时在那么严峻的形势下,你又是怎么想的呢?是什么理念在支持你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呢?”
而这个总旗官就是看了看崇祯,又看了看正站在崇祯皇帝身边的杨山芦,然后一字一句的回答道:“回皇上,我是这样想的,在我进入书院学习的第一天起,大门口就刻着这样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现在引申开来,那就是——为大明崛起而奋战!”
“好好好!”崇祯听了那是大为感动,也大为振奋!果然有理想的人就是不一样!不愧是书院里培养出来的人才啊!
如果是换成其他明军,他们多半只是为了军功犒赏而战斗,所以看见即将小命不保,还会死战到底吗?可是现在呢?如果不是有着这种顽强的信念,这种决死的信心,还会死战到最后一刻吗?乃至最后取得奇迹般的胜利?而这不就是我泱泱华夏,所具有的伟大力量吗?
所以在离开军营之前,崇祯皇帝都是亲笔手书四个大字——北方基石!赠予这个总旗官!并且在离开之后,他都是非常感慨地对杨山芦说道:“爱卿啊,今天朕这次下来,感触很深啊!”
“并且老实说,当初你开办那个天下书院,朝廷中还是有不少非议的,可是现在事实证明,你的这个天下书院,办得非常好!非常成功!培养出了一批好学生啊!所以等到此次大战结束之后,关于日后的国家治理,还有书院开办等等事宜,朕还要和你好好探讨一下。”
“固所愿耳——”而杨山芦听了就是微微一笑,当然他的心情也是很不错的,先不说他教出的学生果然很不错,给他长了面子,包括多年的付出,五年磨一剑(书院已经坚持了五年),也终于看见了回报!
因为崇祯这么说,他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当初他安置在京城的探子,也有搜集到的这种信息)。
当初他开办天下书院,‘离经叛道’,坚持要加入什么算术啊,军事之类的,被很多文官都是骂的狗血喷头,说他是乱弹琴,胡乱修改圣人章法!圣人早就说过了,有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你加入其他的下贱杂学,这不是瞎搞一气吗!可是现在呢?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成功的!
并且这还是从各个方面,都是证明非常成功的!例如先说武的方面,此次乳峰山一战,大败清国御林军(两黄旗精锐),就已经证明了这个模式的成功!
再说文的方面,就如之前自己治理山西的时候,书院里培养出来的那么多吏员,又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然的话山西治理哪有那么容易成功?而不成功的话,今天又哪来的钱粮打仗呢?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种种成功,文武兼备!才能彻底证明了这个模式的价值!崇祯皇帝才能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这样等到看完军营之后,崇祯皇帝这才满意的离去。
此时时间已经不早了,不过就算这样,杨山芦还不能休息的——因为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ps此章的最后一段,就是崇祯会见总旗官那一段,似乎有些啰嗦,不过不写出来不舒服斯基,并且白马下回会注意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