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锦绣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五十五章 借虏平寇的真相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朱宏三看到桌上酒菜已凉,喊过来伙计,让他撤去酒席,在弄几个时鲜的小炒上来。

一会儿的功夫,酒菜上来,朱宏三给冯若舒满上酒杯,问道:“舅父大人,北方这样。南京这边有什么举动吗?”

冯若舒说道:“五月二十一日,也就是你走的几天后,史可法自请扬州督师。陛下也就同意了。马士英推荐阮大铖出来担任了兵部侍郎。阮大铖上疏,提出借虏平寇的策略。在早朝上大家都同意了。”

朱宏三叹了口气,说道:“看来这帮家伙真是不怕死啊,这种狗屎主义都能提的出来?”

冯若舒问道:“主公?你为什么这么看得起满清呢?他们全族才二十多万人,他们不可能成大事的。”

朱宏三想到:“难道我要告诉你从后世电视剧上看的?”朱宏三说道:“那舅父大人是怎么看这个借虏平寇策略的?”

冯若舒说道:“当时阮大铖说的很明白,等我给你细细道来。”

朱宏三听过以后才知道,原来历史上的借虏平寇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计策,只是没想到李自成败得那么快而已。

弘光朝在建立之初,就要面对着一个复杂多变的外部局面。由于自身的实力有限,加之党争内斗严重,弘光朝要想在凶险异常的乱世中生存,必须有一套高明的对外策略。

而弘光王朝的对外策略——借虏平寇,也历来被无数的文人学者和历史学家们所诟病。在后世看来,南明的这一策略是消极的、保守的、弊端严重的,但也不该脱离实际看问题,一味的痛骂弘光君臣,却忽视了当时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况。

弘光朝的所谓“借虏平寇”,就是与满清交好,借用清军之力,平定“贼寇”李自成,然后再视情况选择与清方是战是和。

弘光朝内部,无论阉党还是东林党,都赞同这一策略,史可法、刘宗周、马士英等高级官员都是这一策略的提出者与实践者。

从这一点看出,这个政策当时应该是获得了全体大臣的同意才实施的。看历史不能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要把自己带入当时的情形中,这样才能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

借虏平寇这一误国策略的出现,是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其实是非常无奈的。首先,弘光君臣对北方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后,各种消息满天飞。当时各地盛传大明大将吴三桂击败了李自成,杀回北京,甚至有吴三桂奉崇祯太子回北京继位的说法。

弘光朝廷的高官们,只是听说了吴三桂联合清军击败流贼李自成,并不清楚吴三桂已经降清。他们普遍还把吴三桂当“自己人”,觉得他与清朝方面是联盟关系,而非隶属关系,想当然的认为可以拉拢吴三桂,通过吴三桂与清朝交好。

就当时来看,吴三桂与清军击败李自成,对弘光王朝来说是一件好事。李自成自从在崇祯十六年击败孙传庭之后,实力与威望大增,一直到崇祯十七年年三月攻破北京,他都是明朝最为重大的威胁。

以江南这帮士大夫来看,再加上历史上新王朝诞生后,必定派出精兵强将一统江山。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李自成在平定北方之后,自然不会放过南明。

尤其是李自成在荆襄一带部署了七万大军,不仅让左良玉头痛不已,更让南京的明朝官员们深深的感受到来自长江上游的威胁。现在流贼大败,李自成自顾不暇,着实让弘光君臣松了一口气。

还有的是弘光君臣没有料到李自成会败亡得如此之快。很多明朝官员都认为,“大顺”与“大清”会在北方陷入长期对峙胶着的状态,最终两败俱伤。

所以弘光君臣非常乐于坐山观虎斗,希望能在日后收取渔人之利。从历史上来看这样做也是对的,不管东晋和南宋,都是北方大乱而无暇南顾,从而给逃到南方的人以喘息之机。

而和东晋南宋不一样的是当时弘光朝内部党争激烈、矛盾重重。不仅文官集团党同伐异、内斗不断,武将们也拥兵自重、不听指挥、结党恶斗,甚至兵戎相见。

高杰为了吞并黄得功的军队和地盘,曾经派军队袭击黄得功及其部下,险些引起内战,在史可法的调停下才勉强平息。

刘泽清早期与东林党交好,拥戴潞王,但在得知高杰、黄得功、刘良佐都拥戴福王之后,他立即转向,加入“拥福派”,让东林党人们恨之入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哥儿如此多骄 体育生的告白 过气童星恋爱纪实 高冷BOSS限时逼婚:缠吻99次 网游之猎神 重生之御宝 封神时代 傅少,夫人又闹离婚了 穿成农家子考科举 [综]穷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