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去跟吴主说,就说我提兵前来问罪。”
顾承甩袖而去。
两军开始在长江上对峙,做试探性交锋,但都还是很克制的。
然后,建业城内的大臣们却并不克制。
在顾承回去汇报后,主和的声音快速在朝堂上流传开。
孙权立刻召集了所有大臣。
大敌当前是主战还是主和,这是大宋和大明最经典的场面。
为什么历史上重复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自己在军事上的确还有货,但敌人又打到了门口,而且打得非常猛。
于是军事上的双重矛盾,演变成了朝堂上的政治矛盾。
恰好,派系斗争是日常操作。
于是这个政治矛盾就被派系斗争借来用了。
从几个关键因素上,你完全可以把目前东吴的局势往靖康年间套。
不同的是,北宋战略纵深比东吴大。
战略纵深大意味着失败可以是临时的,资源多,可操作空间足,只要操作得当,可以反攻。
当然,吴大帝比赵鸡强一点,东吴的精锐尚在京师附近,北边还有一个魏国。
这就是东吴即便没啥纵深,东吴也诞生了一派主和派的原因。
“陛下,臣以为现在没有必要跟蜀军硬拼。”
说话的是太常顾谭。
“卿此话何意?”
“李济安他糊涂,咱们不能糊涂。”顾谭继续说道,“两军交战容易,停战难,一旦打起来,非死即伤,最后便宜的还是曹魏。”
孙权一听这话,立刻觉得有道理。
“那以卿之见,该如何是好?”
顾谭道:“可以送一些钱财,送一些美人,再承诺一些条件,让李济安退兵便是了。”
“好你个顾谭!”孙弘立刻跳了出来,“看你长得浓眉大眼,没想到你也是私通蜀贼的细作!”
顾谭一改谦谦君子的姿态,大怒道:“孙弘匹夫!我忍你很久了!你休要血口喷人!”
“陛下,敌人打到了家门口,哪有求和之理!这传出去,我大吴岂不是要被人耻笑?”孙弘义愤填膺,“陛下!这朝堂上有李济安的细作啊!”
“孙卿稍安勿躁,这里没有李济安的细作……”
孙权话音未落,孙弘却跪在了地上,然后大哭起来。
一边哭,还一边用拳头捶打地面。
“陛下!陛下!如今敌人兵临京师,我们不想着如何与敌人死战,却在这里商讨议和赔款,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我们应该立刻召集我们的将士,与敌人血战到底!”
他一边捶打地面,一边痛哭流涕。
这一刻,孙弘似大义的化身,身上仿佛散发出耀眼的圣光。
“陛下……”
顾谭正要说话,孙弘却又嘶声道:“陛下!顾谭他是李济安的细作!陛下!若不杀此獠,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臣之意并非真的与李济安求和,而是故意拖延……”
“陛下!顾谭他狡辩!他就是李济安的细作!陛下……”
便在朝堂争论不休之时,外面忽然传来了急报。
“大事不好!武昌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