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关灯
护眼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74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人群疏散完之前,伤者已经开始送到外圈,寻找任何街上可以拦住的车,将人带去附近的医院。

因为伤者太多了,一个医院抢救不过来,公安协调了其他医院,老人的伤不是最重的,如果不是刚才谢雁,他现在可能已经不省人事了,而且,几人虽然找了个高台阶躲人潮,但所处的位子依然在人潮前排。

过了好几个小时,情况终于得到了控制。

赵图强不是坐视不管的人,他和两个孩子一起送老人去了医院。

医院在浦西,过了江,几乎就是另一个世界,到处都是街道和店铺,街边停满了自行车,还有小汽车、公交车,汽车笛声和自行车车铃交错在一起,喧哗而吵闹。

近处,车挤着车,远处,房子挤着房子,层层叠叠,仿佛一个压缩的世界,新奇的商品比比皆是,有些门是玻璃的,透明可见门后摆放的各类商品。

这里是沪城,而江对面那满是棚屋的农地,也是沪城。

抵达医院时,里面一片混乱,到处都是伤员,护士和医生四处奔波抢救伤员,处理着病人,同时,外面还不停有新的救护车呼啸着开进来。

等到下午,老人才分到床位,他的腿部骨折,但好在没有别的生命危险,只需要好好休养治疗,一段时间后就能康复。

新闻很快播报了这一次的踩踏事故,根据统计,事故造成六十六人死亡,两人重伤,数十人轻伤。

这是沪城有史以来,最严重,最恐怖,死亡人数最多的踩踏事件。

一切,只是因为一场让轮渡停摆的江上大雾。

而这样的大雾,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降临。

老人叫常奉献,今年六十一岁。

虽然上了六十岁,但看起来精神抖擞,只有留着的下巴上一簇胡子,有些发白,他的眼睛在拥挤中遗失了,看不清别人的脸,但能看到个大概的轮廓,也知道是这三人救了自己。

他原不是沪城人,和沪城无数的外来者一样。只不过他来得早,又在这里娶妻生子,工作落户,也相当于沪城人了。

护士问了他联系方式,通知家属过来,在等人的半途,赵图强带着谢郁出去买吃的,谢雁在病床旁陪着,她好奇问了问,“你不是住在浦西?”

通知家属时报出的地址,是在浦西。

常奉献喜欢这个机灵又聪明的女孩,和她聊了起来。

他的工作,就是在沪城市政设计院里,和同事们一起为沪城的建设添砖加瓦,但建设城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设计的方面太多,问题也太多。

重新建设,从无到有,这是最轻松的,最麻烦的就是改建,不仅要考虑到新方案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原本居民的安置问题,曾经他们改建过几栋居民楼,提高了住户楼层和数量,结果扩容之后的大楼,反而还有上百户人家多出来无法安置。

浦江以西,寸土寸金,浦江以东,却如同农村。

昨天,常奉献是来这里看望自己住在浦江东岸的老朋友,和他谈了很多开发的思路,尽早要赶回去上班,这下进了医院,也只能请病假了。

大概是觉得谢雁是个小孩子,常奉献并没有将这件事说的过于深入,只是简单提及,“如果能有一座桥,横跨大江,浦江两岸便能更方便地来往,东岸可以进一步发展,而像今天这样的事故也不会再发生。”

“但修一座桥,哪有那么简单啊。”

一个方案,从几年前就开始制定、论证、修改,调整,推翻,再论证,再修改。

多少年来,无数人梦想着修建的跨江大桥,至今都没有成功,除了技术问题以外,还有资金问题。

但沪城的发展已到了一个瓶颈,作为华国最辉煌的经济城市,祖国的后卫之地,如今却面临缺钱,缺地,无法和东岸联动进一步发展,工厂设备老化,至今用着上个世纪设备的尴尬境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国另辟蹊径,想利用金融手段,盘活沪城,金融入住,就主要地皮,要地皮,就要开发东岸,大桥不建,东岸就开发不了,而要建大桥,则需要资金。

要有钱,发展经济,获得资金,就需要先盘活沪城。

最终,形成了一个死亡闭环。

首先第一步要解决的跨江交通问题,在这里就解决不了。

靠着轮船摆渡,极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无论是运输货物、蔬菜瓜果,还是上班上学,都十分不便,要想将东岸纳入发展的计划中,带动新的金融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老人的性格似乎并不算圆滑,谈起专业性问题来,反而停不住,他已经有意未每个点都深入展开来讲,但谈到了,还是忍不住要多说几句。

讲到金融,他才反应过来,面前的人不是自己的老朋友,而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还是个女娃!

“听着困吧?”常奉献不好意思地笑了声,“我家那个外孙女,和你也差不多大,每次我一说这些,她就捂着耳朵跑开了。”

他说着,脸色有些落寞,每个家长都有想把下一代培养成自己理想接班人的念头,但无论是他的女儿还是外孙女,都没这个天赋。

常奉献并不勉强他们,但多少有些孤独和遗憾。

“不困,”

谢雁听着挺有意思,道,“我还想听您多讲点呢!?”

“你还懂这个?”

常奉献有些意外,眼里有了兴趣,“说说,你知道桥有哪些类型?”

还是把她当小孩子考了。

“最基本的分类,梁桥、拱桥、吊桥,现在用的多的,还有斜拉索桥。”

谢雁说完,道,“浦江最宽的地方上千米,最窄的地方也有近四百米,最好的方案,就是斜拉桥。”

小鬼崖的桥,就是吊桥,几条绳索,吊着木板扑出的路,踩上去摇摇晃晃,下面也不需要别的桥柱支撑。

而断崖村修建的,是石拱桥,跨度连十米都没有,还被张会计贪成了豆腐渣,害死了断崖村不知多少人。

沪城如果要修跨江工程,只有斜拉桥才能满足要求。

“我也这么认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我与她合租的日子 妃痞天下:妖孽帝君太缠人 无限攻略 前男友走红后找我组cp 美术生生存守则 穿成霸总的桃花精 仙侣奇缘七星伴月 我的病弱夫君是天道 [种田]我靠煎饼成富贾 次元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