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官员,欲言又止,估计是想劝谏皇帝,其中竟然有谢希恕的对头沈惟严。
皇帝扫视一圈,看到沈惟严后说道:“沈爱卿,你可是有话要对朕说?”
沈惟严听到皇帝点到自己,一咬牙出列说道:“回皇上,臣确实有话要说。”
皇帝点头到:“说吧。”
沈惟严说道:“皇上,谢中丞今日上奏,虽不合时宜,却也是为了太子清誉着想,因此,臣认为,不宜对谢中丞处罚过甚,以免以后朝臣,因害怕处罚而不敢直言。”
皇帝听完这段话,盯着沈惟严看了半天,看的沈惟严浑身不自在了,才把目光挪开,说道:
“你沈惟严果然如传言一般,施法不严,对他谢希恕都能宽大处理。”
说完这句似调侃,似警告的话,皇帝又看向大家,说道:“除了沈爱卿,你们还有谁想给谢希恕求情。”
皇帝话音一落,百官中走出二人,其中一个是让涂承钰印象颇深的老泥鳅洪林。
这二人出来,齐声说道:“臣,请求陛下开恩,从轻处罚谢中丞。”
皇帝没有理会他们两个,又把目光看向朝堂其他人,在经过政事堂老大人们那里,目光还刻意停顿了一下,看到这群老大人们装作和无事人一样,便不再等待,说道:
“还有没有人替谢希恕求情?”
此时,谁也摸不准皇帝的态度,原先几个想求情的,也没不敢出面。
皇帝见没人出来,便说道:“谢希恕,朕原本想重重处罚你,却没想到沈惟严能出面替你求情,他与你政见不同,朝堂上也常有争执,却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可见其人品行性情,非同一般。朕便看在他的面子上,轻饶了你,不过,琼州你还是要去,去当个琼州知府怎么样?”
谢希恕还能说什么,只能领旨谢恩。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众人,不由得打量起沈惟严。这位沈大人,竟然有如此排面,能一言让新皇改了旨意,莫非他已经私下偷偷靠向了皇帝?
沈惟严现在也有点反应过来,自己这次求情莽撞了,好似被皇帝抓住机会利用了。他偷偷的瞄了一眼政事堂老大人们站立的位置,看到老恩师闭目养神,不关心朝堂之事的样子,心里有点发慌。
此时,朝堂上还有另一人,比沈惟严还心慌,那就是吏部尚书。
国朝官员,尤其是州府官员的任命,正常来说,都是吏部推荐人选,政事堂择优选人,皇帝下旨任命。
即使皇帝有自己的人选,也要提前给政事堂和吏部打招呼。
现在,皇帝却略过了所有的步骤,直接在朝堂上给谢希恕换了官职。
吏部尚书却不能出面阻拦,因为一则,皇帝已经说出口,皇帝之言口含天宪,岂是能随意收回的。
二则,谢希恕的官,是其他人求情得来的,他一旦出面阻拦,皇帝要是顺势收回成命,将谢希恕重新发配。
他不但会得罪谢希恕手下那帮愣头青御史,还会得罪朝中其他官员。他们可不会考虑吏部尚书的难处,只会认为吏部尚书打压同僚。
吏部尚书心中叹口气,谁说新皇以前是闲散王爷,初登大宝,不懂得朝堂算计。这一石二鸟之计,玩的不是挺熟嘛!
皇帝可不管百官如何想,此时正待得寸进尺,他说到:“谢希恕改任琼州府,都察院便无人主持,朕…”
“陛下!”皇帝还没说完,便被急匆匆出列的吏部尚书打断。他不得不打断皇帝的话,不然皇帝把新御史中丞的人选说出来,你认还是不认。认了,政事堂老大人们岂能轻饶他这个吏部尚书。不认,你难道要皇帝当朝收回圣旨。
所以,他只能冒死打断皇帝的话。
皇帝被打断话语,倒也没有生气,而是问道:“吴爱卿,你有何事?”
吏部吴尚书答到:“回皇上,御史中丞乃是九卿之一,按照朝廷章程,其任命需经过庭推方可。”
吴尚书言外之意,您可别再乱来,把吏部架在火山烤。
皇帝不知有没有听懂吴尚书的言外之意,笑着说道:“你出来的正好,朕正要说此事,御史中丞,位置何其重要,不能让其空缺,朕就是提醒你们,尽快挑出人选,以便下次朝堂商议。”
看到皇帝没有在乱来,吴尚书松了口气,领旨谢恩,回到原位。
虽然没有达成全部的目的,皇帝也很高兴,站起来说道:“时候不早了,想必众爱卿都饿了,赐宴吧。”
说完,不等众臣反应,就起身回中和殿还朝服去了。
留下大眼瞪小眼的百官,还有惶恐难安的王御史和不知所措的忠顺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