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这本书是皇上特意送给太子的,那么这个折痕或许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想到这里,涂承钰赶紧拿起自己手中的《荀子》,也顾不上细看,快速的翻找起来。
果然,没等涂承钰翻找多久,在这本书上,也找到了一个同样的折痕。
两本崭新的书籍,却都有着一模一样的折页,这绝不是什么巧合。
看来这本书还真的是皇上的一种暗示了。
太子估计也是想到了这种可能,拿起手中的书,仔细看起书中的内容,同时还不忘提醒涂承钰。
“小五,你仔细看看,你那本书上,这一页写的是什么内容。”
其实不用太子提醒,涂承钰也会这么做的。
这两本书册,本身每一页也没有多大,再加上排版印刷的缘故,每一页上写不了多少东西。
涂承钰三两眼就看完这一页的内容,只不过看完之后,他却是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皇上要利用这本书表达什么。
或许太子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涂承钰抬起头,想问问太子。
不过等看向太子的时候,却发现太子已经放下了书,坐在椅子上,两眼空空的发呆。
涂承钰不解的问道:“大哥,书中你那一页写的是什么内容,你怎么发呆了?”
听到涂承钰的话,太子回过神来,神色木然的说道:
“小五,是我做错了。”
看他的样子,应该是从书中的内容,想到了什么事情。
不过涂承钰还是一头雾水,只能问道:“大哥,你做错了什么事情?”
太子没说话,只是将手中的书递给涂承钰。这是让涂承钰看一看他这本书中的内容。
涂承钰赶紧接过书,翻到折页的那一页,快速将看完内容。
看完书之后,涂承钰还不知道太子犯了什么错。
不过,他从这两本书上,看到了两句非常出名的话,而且这两句话,却都有相同的指向。
《孟子》中的话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中的话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说实话,这两句名言,在涂承钰的前世,都是妇孺皆知的。
在现在这个儒家为王的时代,更是所有读书人必然要学习的东西。
同时也是皇家教育的重要典籍,像太子这样的身份,必然要熟读的。
所以,皇上用这样的方式,特意强调这两句话,其目的肯定是想要告诉太子一些什么。
涂承钰猜想,太子犯的错误,必然和这两句话有关。
从太子现在的表现,涂承钰猜的八九不离十。
虽然想到方向,但是涂承钰还是不知道他犯的错误,于是问道:
“大哥,到底发生了什么?”
太子闻言,说道:“小五,此事说起来,还和你去江南的有关。”
又和自己有关,涂承钰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只能问道:“大哥,可是我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连累到了大哥你?”
涂承钰可是知道的,因为自己在江南行事太过于大胆,惹了很多麻烦。
所以在他还没有回京的时候,就有一帮子御史拿着涂承钰做的事情,可劲的弹劾呢。
太子为了维护涂承钰,还和这些御史在朝堂上争吵过。
不会是因为这些争吵,让皇上对太子不满了?
只见太子摇摇头说道:“不关你的事,你在江南做的事情只是一个引子,是我当时的回答,让父皇不满意了。”
涂承钰好奇的问道:“大哥,是什么事情上,你的回答让父皇不满意了。”
太子回答:“是关于江淮盐工的事情,当时你不是给父皇上了一份奏折吗,父皇拿到奏折之后,询问我如何处理,当时我的回答可能没有让父皇满意。”
这份奏折涂承钰记得,那是他镇压盐工叛乱之后,在返回扬州的时候,在船上写的。
当时,涂承钰知晓了盐工生活的艰苦,便想着看能不能帮盐工改善生活,这才给皇上写的折子。
只不过涂承钰在江南等了那么久,都没有等到皇上的回信,最后等不及就回京了。
当时,涂承钰心中也有打算,等回京之后,他准备亲自将盐工的事情,向皇上汇报,看看皇上是什么态度。
只不过回京这么多天,涂承钰还没有找到汇报的机会呢。
涂承钰没想到,这个事情却给太子造成了麻烦。
涂承钰问道:“父皇当时问了什么问题?让大哥你没回答正确。”
太子说:“父皇当时让我看了你的奏折,问我怎么处理盐工。小五你也知道,我根本就不了解江淮的盐工。
突然被父皇提问,首先想到的便是太祖的遗诏,所以也就稳妥的按照太祖遗诏的意思说了,不赞成赦免这些盐工。
而且我当时想的是,正因为有这些盐工存在,朝堂才能在江南收到那么多的盐税。
一旦赦免了盐工的罪责,那么要给盐工发工钱,会导致产盐的成本上升,盐税必然会降低,与朝廷无利。”
听完这话,涂承钰就知道,在面对盐工上面,太子和自己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不过单纯的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身份上,太子的话也不算错。
可是联想到皇上今天送来的这两册书,特意挑出来的那两段话。
就证明,太子的回答,没有符合皇上要求。
可能在皇上的心中,作为一个皇位的继承者。
应该将黎明百姓放在心中,而不是计较一些税赋的得失。
如果皇上的想法是这样的,太子当时的回答,却是不能让人满意。
不过在涂承钰看来,这只是太子一时的回答而已,并不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皇上要是不满意,当场教育就对了,为何要等到今天呢。
带着这个疑问,涂承钰再问道:“大哥,就这一点点事情,父皇也不至于对你不满到这个程度吧?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你没有想起来?”
这不是涂承钰想翻太子的老底,而是让太子尽可能将犯错的事情想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改错的目的。
不然改了半天,要是还有遗漏,岂不是事倍功半,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太子闻言,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两只眼睛飘忽不定,过了好一会说道:
“这只是其一,让父皇对我最不满的,还是这次钦差人选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