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对弹道知识匮乏,认为火铳越长威力越大,致使火铳为了增加长度,铳体都以单筒卷成,然后一节节焊接,发展到后世满清的抬枪,枪管甚至长达两米。这种焊接方法制成的铳管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
谭晓大颇为自豪的说道:“这杆研发的燧发鸟铳与之前大人缴获的那杆基本一致,而且在属下等人的精工细作之下,这杆燧发鸟铳的威力更胜一筹。属下估计这杆鸟铳的射程在百步左右,在八十步左右的距离可以破重甲!”
在明代,一般的钻头都采用堕子钢,钢性并不是很硬,而且都是人工钻膛,所以打造鸟铳所需时间的一半都是在钻铳膛,而且每天最多只能钻一寸,想要钻完用时可长达一个月。
相对于成熟的燧发枪而言,火绳枪的弊端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射击过程非常复杂而且缓慢。
如此一来便大大简化了射击的步骤,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得火铳手的射击速度赶上、甚至是超过了弓箭手,真正形成了火力上的压制!
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一步几个工匠做的很熟练,一番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旁边的几人也是配合默契。
打造铳管的过程中,虽然有不少工匠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短管不如长管打的远,即便这个铳管已经不算太短,但是谭晓大却力排众议,认为鸟铳不能只追求射程,而应该是射程、威力和质量相互融合的产物。
原来钻孔是人工一寸一寸的钻,而且竖着钻,费时费力,采用简易车床则是将枪管横向固定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架子上自行旋转,钻头刀具水平进给,这样钻孔的效率比原来提高数倍,原本要钻一个月才能钻出一根铳管,现在只要五六天就可以钻出一根内膛光滑的优质铳管。
之前刘衍从海寇处缴获的那杆燧发鸟铳就是如此打造的。
刘衍只见面前的几个工匠正在用一根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将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
戚继光就曾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十几道程序,而在同时期的欧洲,也有相关文献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二十五个步骤,比大明的火绳枪还要繁琐。
而且,让刘衍更为惊叹的是,谭晓大不仅仅是仿制和学习,而且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此时如果按照明军制造鸟铳的方法,第二步就是焊接了。
铳管和击发装置的制造过程看完之后,就意味着新式鸟铳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完善新式鸟铳的性能了。
随后谭晓大便带着刘衍来到火器坊内,只见这里的工匠们依然在热火朝天的劳作着。按照刘衍给火器督造处制定下来的规定计算,这些工匠只要制造的合格火器越多,便可以获得更多的工钱,所以此时即便已经是深夜了,这些工匠依然热情不减的打造火器,根本不要刘衍和谭晓大在后面督促着。
纪效新书记载:“鸟铳原孔甚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
刘衍听着谭晓大的介绍,目光就没离开过这杆鸟铳,然后说道:“走,带我去看看打造的情况。”
“很好!”
于是此番研制的过程中,谭晓大专门设计了燧发枪的机制,解决了火绳枪的上述缺点。
关于铳管的打造,《天工开物》中曾有记述:以几根熟铁条锻打出一根短管,再以两三根短管焊打为一根长管,便是拼接法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造长铳管,而且分段铳管冷却相对均匀,坚实程度有一定保证。但缺点也很明显,铳管的质量由分段的焊接决定,而这焊接手艺全靠经验,没个十年以上的积淀,可出不来合格产品,这是所谓的精工路线。
其次就是火绳枪在雨雪天气和大风天气无法使用,雨水会把药门的引火药打湿,大风会把药门的引火药吹走。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是致命的!
刘衍在后世见惯了各种先进火器,对于火绳枪的繁琐步骤更是深恶痛绝。
刘衍在谭晓大的陪同下,先来到打造铳管的地方。
铳管制作成功,还可以看作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接下来的制作就是革命性的改进了。
刘衍此时心情大好,谭晓大仿制的这杆鸟铳,已经与后世近代的步枪外形非常相似了,虽然射程和射速还有不小的差距,可是跟这个时代的火器相比,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了!
从火器坊内出来,刘衍笑着对谭晓大说道:“下一步,谭主事有什么打算吗?”
谭晓大此时得到了刘衍的肯定,直觉得自己干劲十足,当即说道:“属下准备再招募一批工匠,人数的话控制在百人左右就好。另外制作燧发鸟铳的车床也要再增加五台,属下准备快速扩大燧发鸟铳的产量,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各哨墩军将士手中的老式鸟铳更换下来。”
刘衍笑着说道:“好啊,那咱们就来一场大生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