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寒门辅臣

关灯
护眼
第七十章 当官难,祭祀为先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宗送出城外十里,才回去复命。

嘴上没毛的人都开始派来,这不是乱来?

“县尊放心,定会安排妥当。”

书吏林山拿着文书,递给县丞刘伯钦,禀告道:“吏部发文,新任知县已在途中。”

刘伯钦摸了摸小胡须,小眼睛微微一眯,嘴角透着狡黠的笑意,看向正在喝茶的主簿赵斗北:“新知县就要来了,我们需要好好接待。”

顾正臣坐在马车里,翻看着《到任须知》。

后面还有一堆内容,如土地钱粮、朝廷政策、察吏、治吏、处事、库藏、牲畜、水产、工商税收……

社稷坛,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这朝廷是没人可用了吗?

民之孤独残病不能生者,许入院。

知县位置空了下来,按理说,接替句容知县的应该是自己这个县丞!

可结果呢?

顾正臣刚斋戒两个时辰,句容礼房吏员刘贤就到了。

而斋戒三日的目的,是为了祭祀,以示对神灵的虔诚。

那就是说,既没有打好仗,也没做好祭祀,这还算一个国家吗?

这在大明,纯粹是胡扯啊。

对于祭祀的目的,老朱直说了:

阴阳表里,以安下民。

洪武二年,那个为老朱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强大谋士朱升,对斋戒作了详细说明:

可朝廷的命令,不可违抗。

内容庞杂。

死了爹,官员需回家守孝三年。

刘贤看着年轻的顾正臣,有些惊讶。

东宫带刀舍人周宗来了,这是一个木讷,不善言谈的人,此人最初护卫的是老朱,后来毛遂自荐,被派到东宫教导朱大郎武艺,承担东宫安全事宜。

连祭祀都不好,国家都不算国家了,这种高度,远远超出了后世人的想象。

赵斗北见刘伯钦安排妥当,不再说什么,转身去安排。

自己是洪武四年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被任为句容县丞,只是一个小小县丞!

苦熬两年,没有把前任知县熬走,好在是老天开眼,把前任知县的爹熬走了。

救济之后,是录囚,说通透一点,就是把县狱梳理一遍,判了的,是不是判错了,没判的,是不是该判了,该放的,该打的,该杀的,按律处置或上报。

可见,祭祀是和战争一样重要的国之大事,是礼仪的重要内容。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

刘伯钦冷眸说:“你是何意?”

可以说周宗是朱标的贴身近卫兼“体育”老师,朱标派他来送行,旨在告诉所有人,顾正臣是东宫保的人,没事别欺负他。

这是大明朝的福利,旨在体现仁政、爱民。

但对于古代王朝,祭祀极是重要。

句容,县衙。

没办法,知县掌管一县之政,掌握着行政、财政、司法、教育、治安、水利、交通、军事(巡检司、皂吏等)等辖区内几乎权利。

事实上,在大明《到任须知》的当官说明书中,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土地钱粮,也不是录囚治官,而是祭祀!

赵斗北起身,伸了个懒腰:“还能有何意,自然是为刘县丞打抱不平。你可是洪武四年的进士,他顾正臣,呵呵……不同人,不同命。有人认命,有人不认命,不知刘县丞是哪一种人?”

需要停在城外二三十里,不是歇歇脚,而是需要住三天,即斋戒三日。

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天不亮,顾正臣就开始从驿馆赶往句容,在清晨时,抵达句容城外一里。

后世对祭祀多不理解,认为这就是走个过程,弄个仪式,虚头巴脑,可有可无。

新官上任,直接入城,是违法的事,还想微服私访,溜达几圈就升堂审案,真这样干了,估计脑袋和脖子需要分开几年,活是活不成了,至于能不能被缝合,需要看运气……

朱元璋极重礼仪,自然也重祭祀,曾对百官说:“若戎事不修,祀事不备,其何为国乎?”

官长既敬,民必畏从之。

句容佐贰官、首领官、各房吏典、皂吏并合属生员、句容耆老与百姓等,列队于外。

顾正臣走下马车,正衣冠。

天欲破晓。

县丞刘伯钦上前,带领诸人行揖礼:“县衙全体、县学全体及耆老百姓,恭迎顾知县到任句容。”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重生之佛系王爷不好撩(上) 杉杉来迟(校园H) 宫少宠妻请矜持 纯真 奸臣召唤系统[基建] 最强战神 重生落魄农村媳 假太监:女帝对我不要太宠 云养小皇子(穿越) 战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