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小时后,女婿带着老王返家。
老王笑得很疲惫,他坐在母亲的病榻前,絮絮叨叨地汇报:“我忘了我头天晚上喝了二两小酒,今天觉得头痛不舒服,以为是感冒,吃了粒头孢。不过现在没事了,去镇上医院吊了瓶盐水。没事了。以后酒是戒不了了,准备把头孢戒了。”
老母亲握着他的手,浑浊的眼睛周围浸湿一小片。年龄大了,哭都哭不出完整的泪滴。
“把我送进养老院去吧。你是顶梁柱。你不能倒下。”
老王额头贴在娘的手上,无声地哭了。
再抬起头,还是那皮糙肉厚的笑:“姆妈。不要瞎想了。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没有你,就没有我。没有我,就没有这个家。你安安心心住。我不会把你送到任何地方去的。”
老王回到老婆床边,一头倒了下去。
老王老婆用手帮老王捶背,忧愁道:“你要是倒了,我们的日子该怎么过!”
“闭嘴!说什么晦气话!让我安静地睡一会儿。我太累了……”
老王余音未落,人已入睡。
三天后,老王来养老院上班。他的笑容里同时带着满足和倦怠。
老王坐在多功能厅的桌子旁,形神兼备地讲起发生在他和女儿之间的争执。
“我女儿跟我商量,想要把阿娘送进养老院。我一口回绝了。我女儿要跟我争,我就跟她说,想把我妈送养老院,先把你自己妈送进去。”老王神色之中有些得意。
燕姐已经听得不开心了。她从老王的言谈举止中听出对养老院的嫌弃。送人进养老院,仿佛流放发配。
“你自己干的就是养老行业,对养老院最了解。你知道有些老人住进养老院,反而会比在家里得到更好的照顾。”燕姐忍不住正名道。
老王摆摆手:“没用的。老人在家里才安心。心不安,什么照顾都不重要。”
燕姐嘴巴张了张,说不出话来。
老王说得对。当老人对养老院内心排斥时,是很难感受到养老院的好处的。
而老人对养老院的态度虽说可以改变,但恐怕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浸润,于润物细无声中缓慢发生态度转变。
“你见过照卧床老人顾吃喝拉撒的繁重,应该能预判到早晚一天,你老婆会弄不动你偏瘫的姆妈,为什么不提前给老人家洗脑呢?”小潘问。
老王再次摆摆手:“我再过两年就退休了。我老婆坚持一下,坚持到我退休就可以了。
我老的时候,会去住养老院。我既不忍心拖累女儿,也不信女儿能伺候我到老。但我知道,我可以伺候老娘到老,而我老娘,她老人家思想传统,脑子里根深蒂固要寿终正寝,死在家里。
我是她儿子,我不成全她还配做儿子吗?”
能言善辩的燕姐也只能保持沉默。小潘干脆别过脸去。
魏翌晨笑了笑:“不能我们自己做养老,就让所有老人都进养老院。一千个读者眼中还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呢,当然允许每位老人有自己的养老要求。”
观念,需要时间改变。
选择,不光关乎理性。
国家卫健委的报告中有个“9073”的说法,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随着养老观念改变和养老院的新增建设,未来选择入住养老院养老的长者占比会有所提高。不管怎么说,养老的重头,仍旧在居家和社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