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知道,此为人之常情。”
“朝廷对商民的出海管理鞭长莫及,无法在如此漫长的沿海海岸线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弘晙认为,这不光是水师人数不够的原因,而是监督控制的方法不到位。”
“嗯,上次弘晙说起的,那个广州说话,北京也可以听到的小机器,很好。”
…………
四爷气定神闲。
但是弘晙不气馁。
商民在自家附近的无名小澳出没,便于逃脱官府的稽查与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景之下,沿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众多的湾澳港口。
而沿海地区相对完善的家族组织与乡族势力,为乡人、族人的出海谋生提供了一定的乡族庇护环境……随着出海谋生的乡人、族人不断增加,以及时间的推移,一个新的小贸易港口就这样形成。
肖家港消失,王家港淤积,林家港变成有官府驻军的大港口,柯家港出现……大清国的沿海,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发展。
或就海港附近小港澳,轻舟分散出海,以就海舶转运;或勾结官吏,私造海船,自雇船工,满载货物,迳自往日本、吕宋、交趾等地;或侵占填筑,苛索来往商船……其瞒天过海,各有妙法……
弘晙阿哥眨巴眼睛,看向他阿玛,他真的有办法。
“阿玛,针对如此情况,弘晙认为,我们要做到三点。”
亲阿玛“嗯”一声,领着儿子来到亭子里坐下,示意儿子接着说。
弘晙……
那个不服气。
“阿玛,郑成功就是出身于前朝的大海商,弘晙也看过现在几大沿海世家的‘发家史’,其中有一个共同点。”
“宗族为了便利族人的出海贸易,组织家族的力量,开发海港。“联合原来不同支派的人为一族,建大宗祠,下分几房几柱份……”
比如长房——金埔、前埔、珠泽;二房——玉井、西湖、衍泽;三房——西霞、东埕、银炉、庭窟……带动其他各姓,以乡族的力量,开凿疏浚一条长2公里、宽60公尺的海港,使航道从村前经过。
可见当地人对于控制商业贸易港口的决心与能力。
而前朝海上郑氏家族,就是他们的榜样和动力。海船千百艘,纵行海上。府第亭榭楼台,雕梁画栋,极尽豪华。并引海水以灌,海船直通卧内。市镇之繁华,贸易之丛集,不亚于省城……其他小商者或借其势,才得航行无阻。
弘晙细细地和阿玛分析他的“三点”。
“朝廷在对外贸易港口的管理、控制与建造上的被动地位,朝廷不光不能对民间的出海活动不时地予以禁止阻碍,还要提供良好的港口环境。”
“朝廷要为商者提供更好的活动环境,混乱无序、缺乏诚信保障,商者们在经营活动中,当然会更加依赖于同乡族之间的交往与诚信。”
“最后,最重要的利益驱动这一点,不管是吸引其他乡族的商民前来使用,收取费用,还是其相关的业务如装卸、栈房等等众多的利益收入,弘晙认为,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
第169章
船只的动力越好, 规模越大, 对港口的要求越高, 港口水深、装卸效率,装卸要求等等都必须达到要求……而如果这些要求高到,一般个人家族建设不起来,必须要朝廷出面来建设……
四爷看向儿子。
弘晙正目光炯炯地看着他阿玛, “安静”地等候。
四爷嘴角上挑。
“弘晙的提议很好。所以,这一切的前提, 还是要造船技艺的发展。”
“现在我们还不能着急。要慢慢来。其他地方不论, 弘晙知道,这广州十三行,如果一时之间都取消,规定一切都有官府操办, 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会有怎么样的暴动?”
弘晙……胖脸颊一鼓。
“阿玛说过‘有所为有所不为’。”
亲阿玛……
好吧。
现在乖乖让儿子听话要紧。
“阿玛根据弘晙的建议,重新部署沿海整顿计划。”
“但是弘晙要答应阿玛, 今天晚上好好睡觉,不许出去。”
弘晙……当然不乐意。
“阿玛还没告诉弘晙,都有哪些人家参与。”
“就是不要告诉弘晙。”四爷还能不了解儿子?
“阿玛——”弘晙大喊一声,眼睛瞪大溜儿圆, 气得来——
“弘晙乖。”四爷起身,还捏捏儿子的胖脸蛋,声音里带笑,“时间不早了,去给你玛法写信, 准备休息。”
…………
弘晙阿哥气鼓鼓地转身,不搭理他阿玛。
亲阿玛……小小的头疼。
可是这个事情如果有儿子参与……四爷还是担心儿子的安危。
烛光摇曳,父子两个洗漱穿衣后,在大书房里各自做“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