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回三百五十八里的镜湖已经在地图上都十分显著了。
而灌溉九十万亩良田,这更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面积,都已经快足以将整个毗陵县的泽国给覆盖了。
当初吕蒙挖通沟渠,灌溉面积才几百顷,就百姓悦之。
如今孙策选用了更专业的水利专家,能够调用更多的财富,在毗陵这片平原修建水利,一定比在山阴县的山区里面更容易。
毕竟就在毗陵县境内,东方数百里那还是一片产粮区,不乏大量亩产十石的上田。
所以,要兴建水利、疏浚水泽,只要往当地调集足够多的募役即可,粮食可以在就近供给。
实在供给不足,旁边就是无锡和吴县两地,粮仓丰积,可以轻松运送往毗陵县境内。
孙策于是说道:“那便令马骅守吴郡水曹掾,巡田土之宜,募集民夫,准备兴修水利。”
水曹掾是汉室郡县显职,掌管河流水道津梁等水利工程的修建。
让马骅代理吴郡水曹掾是个权宜之举,只要他能把这两项工程妥善完成,孙策甚至不吝于升他为将军府的水曹掾,掌司整个江东的水利建设。
定下要开辟吴郡之后,自然就要定下给这一项水利的拨款。
张昭主动说道:“无锡、吴县境内,一寸之土,亦垦辟无遗。毗陵、阳羡如今境内却有大片水泽,可谓民皆患之。”
“将军在此境内大兴水利,必然引得当地豪强大族纷纷踊跃相助。”
“臣以为只需向两县输送充裕钱帛谷粮,必能召集数万百姓,参与募役。”
江东实行的是募役法,并没有服徭役的规定,所以要征募多少百姓,全看府库的充裕程度。
因而张昭继续说道:“如今郡县募役之费通常为月俸一百五十钱,略低于小吏。”
“募三十万之众,月费亦不四万五千缗,一年约六十万缗。比及两年,毗陵县泽国便可疏通。五年之后,阳羡、毗陵可辟田近两百万亩,产量两千万石。”
年产两千万石粮食!
殿内众人无不为之振奋!
而且这一切是可以预期的。
一旦这片泽国被疏浚,两县野无旷土,那将是又一片肥沃水田,与太湖周围的无锡、吴县等地一样,能亩产十石!
年年岁岁有两千万石旱涝保收的农田产出,江东必然愈发富庶安稳。
孙策也算了一下,一年六十余万缗,占府库三分之一左右。
哪怕不兴师动众、大肆封赏,府库里的物资也已经捉襟见肘了。
剩下的一百多万缗堪堪也就能数万士卒、官吏发放薪俸,可能府库还会空虚。
孙策之所以不怎么担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作为一个穿越者,极大的推动了技术进步。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工业是最能制造财富的产业。
孙策手中掌控着吴县织造署和海盐的滩涂盐场。
手里面还有三百多万匹布帛以及两百多万石盐。
往昔,汉室境内一石盐八百钱,这两百万石盐就价值一百五十多万缗。
孙策就算将价格大降,以便利民生,也能卖上一百多万缗。
另外三百多万匹布帛、丝绸也价值近两百万缗。
只要需要,他可以大量出售,最多使得布价大跌。
不过这也看出来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脆弱性了。
才在吴郡粮仓边上兴修一个规模局限于一县境内的水利设施,就几乎使得府库破产,财政空虚。
这也无怪乎,自古以来中原兵法都讲究慎战。
如果战事一旦不顺,迁延一年,刚刚有起色的国家,就再次濒临民生、朝政崩溃了。
孙策不得不对张昭说道:“阳羡、毗陵两县水利关乎江东昌盛。秦以止戈,修郑国渠,而富裕关中,终定天下。吴郡疏浚水泽,兴修水利,亦是为我江东强基建本,若民生稳固,我江东可不战亦有百年基业矣!为成此大业,孤将调刑徒、俘虏三万,前去助力兴修。”
孙策所言毫无夸张,在吴郡这两县兴修的这个大型水利设施,对江东甚至对自此往后的所有南方势力而言,这都是一处堪比郑国渠的重要水利工程,足以将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野,垦辟成一片天府之国,成为南方势力的根基。
春秋之际,吴国以吴县一地,而称霸天下。
如今孙策将水泽疏浚,垦辟良田数万顷,将使南方根基从苏州一带扩大到苏常一带,根基之地范围大增。
其意义完全不弱于秦修郑国渠。
这都是需要兴师动众数十万人,才能完成的伟业。
孙权历史上拥兵十万,孙策如今在江东的人口更胜一筹,没有养十万大军,征集二十万到三十万民夫,开拓生产是绰绰有余的。
尤其孙权还需要劳师远征,孙策只要在粮仓旁边兴修水利就可以了。
而且这三十万民夫也不是一次性就拉过来,会分批次过来修建。民生受到的影响会非常有限,如果再得到了当地豪强的襄助,那必然会更加顺利。
这两县的泽国被疏浚之后,豪强们必然率先而至,在这里垦辟荒田,投入的只是两三年的辛苦,收获的那可是百年财富啊!
如今天下兵戈凌乱,城邑灰烬,满目疮痍。大量郡县,盗贼与难民杂处,流民聚居故市,井邑穷民,郡县常不满百户。
稍有见识的大族、豪强都能看出来,这项水利工程,将吸引大量的北方难民前来。
他们如果不想眼前这片将来的鱼米之乡被客家人抢走,就只能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获得更大的影响。
孙策甚至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留下大量的官田,以防灾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