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吴兴大捷
孙策跟曹操的议止抄掠,通商互市,其实是双方都迫不得已的选择。
双方去年都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大战,才定鼎了自己的局势。
孙策在张纮力谏下,毕其功于一役,死伤惨重,攻灭了袁术,才有的坐断东南局面。
曹操也是在郭嘉一力主张下,兵出绝地,走泰山路一片荒芜之地,跨险越阻,袭取徐州,一战大破强敌,从而雄据中原。
想要称霸乱世,没有袁术、袁绍这种家族世代声望,又有哪个诸侯可以轻轻松松就崛起成势?曹操、孙策可谓是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各自损失上万精兵,府库军实、粮草辎重、战马驮马更是损失了数以千计。
而淮南大旱,对双方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孙策这里赤地千里,九江、庐江灾情严重。曹操那里也没好到哪里,沛国、陈国也是生民涂炭。
这南北旱情,将双方隔开,就算有心咬牙,一鼓作气击败对手,都无法再跨越这干旱千里的土地。
所以双方联姻之后,都是在全力恢复生产,各派官员在郡县发展农业,整修水利。
同时全力解决各自境内的隐患,收服人心。
但事与愿违,天公着实是不作美,所有人都期待着今年风调雨顺,将良田恢复生机,重新麦田青翠,广阔千里。
结果今年旱情过去,又岁寒冻绥。乡里的老者都感慨,自己一生四五十年,未见过如此严寒。春寒料峭,许多土地都僵硬的无法开垦。
淮南这一带,可能是几十年来最冷的一年,农业生产大受影响。
不过万幸的是,江东还算影响较小,如果没有出现洪灾,那江东的生产,足够让淮南的生民也恢复生机。
而淮南各郡都人才济济,尤其九江郡境内,太守、县令都在全力修整各种水利灌溉设施,官复重新修缮了袁术在位期间荒废的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土坝,蓄水灌溉稻田。
当此之际,刘由整理的《显远农书》终于建功!
刘由从跟随孙策进入江东,基本上就一直在负责屯田的事宜。
孙策是一直主张改粟种稻的,故而刘由一直在研究改善水田、改良稻种的技术。
这个才是真真正正的精耕细作,能够改善亩产的手段。
他跟官员指导种稻,使水田调温的方法大获普及,淮南、江南皆巡田土之宜,凿灌溉之利,开垦出来大量水田,建起大量湖陂和堤坝。
这使得淮南岁寒的灾情得到了有效缓解,尤其在芍陂一带,有灌溉之利,收数百万石粮食完全不在话下。
等到了六月,不论文武公卿,是黎民黔首,都翘首以盼,期望着雨水能够丰调,不要出现暴雨洪涝。
但整个江东在期待中,尚未等到风调雨顺的到来,先迎来了一份振奋人心的大捷。
传捷报的信使,身穿鲜艳的朱红戎袍,头戴翎羽,意气风发的高举军书,一骑策马直入建康:“王师大捷,已大破山越,一战收男女五万余人,吴兴尽平!”
“王师大捷,已大破山越,一战收男女五万余人,吴兴尽平!”
骄傲的信使,一直策马进入昭明宫中,亲自将捷报送到孙策所在的垂拱殿,兴奋的禀报道:“将军,贺都尉已大破吴兴山越,收男女五万余人,安置于郡县。”
孙策喜出望外,立即从赵云手中接过来转呈的军书,亲自打开看了一遍。
贺齐果然不愧是平越专家!
他的平越伟计,经过近四年的征战,终大获全胜。
山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并非一直叛乱,而是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故而自有汉以来,不能羁也。
但孙策为了解决这个山越为患的问题,就硬是派遣了一支五千余人的精锐部队,在贺齐的统帅下,常年镇守吴兴,以疆界围困山越。
贺齐到任之后,严令令各部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列兵于幽阻之处,大修藩篱,不与交锋。只将其围困在各处藩疆之内,使其难以劫掠逃窜。
每侯其谷稼将熟,便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山越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又无处劫掠,无法窜逃,只能山民饥穷,渐出降首。
而对这些出降的山越,贺齐一直没有区别对待,全部屯于各处屯堡之内,就地军屯,开垦吴兴。
山民见出降者无忧,乃各自心安。
这个战略执行了近四年,如今终于见到成效!
六月,吴兴的庄稼谷物比北方要早收十数日,贺齐再次于山越秋收之际出兵,山越百姓都忙于回家收谷,部众四散,山越豪强根本无力对抗贺齐麾下的两千余精锐之师。
吴兴一战,贺齐斩贼酋十三人,俘虏山越青壮三千余。
于是贺齐遂令官军抢收山越之粮,山越畏于军威,根本不敢争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粮食再一次被贺齐抢走。
到此之时,山越已经接近四年没有收获多少粮食,山间困穷,已然大饥。
山民走投无路,只能老幼相携而出,官军一朝收男女五万余人!
看完信,孙策大喜,连连盛赞,说道:“善!善!贺都尉,一战俘虏五万山越蛮夷,为我诸夏,除一大患,使国家江南,泰以永宁!如此丰功,不封侯不足以赏其功。”
“孤将上表天子,表奏贺都尉为偏将军领东陵亭侯!”
东陵亭就在无锡境内,已经在太湖平原上,是江东最富庶的土地。
以此封赏给贺齐,足见孙策之欣喜若狂。
而贺齐也绝对当的起这份封赏,虽然在其他人征战中原之际,贺齐一直在南方未立寸功,消耗了会稽运送过去的大量粮草、器械,却每次只收获少量降虏。
可这一战,贺齐之功,就足以影响整个江东的形势!
一战收男女五万余人,如此丰功伟绩,哪怕在汉武帝之时,大军北伐匈奴,也是一场值得盛赞的恢弘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