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发布檄文之后,孙策就立即兴兵北伐,在兖州一线,出兵三万猛攻济水沿线的军事重镇冤句城。
统军大将毫无疑问,还是孙策最亲信的将领吕蒙。
他兵进神速,很快就率部抵达了冤句城下。
可看到这座坚城,就算是以能征善战而著称的吕蒙、甘宁等人也眉头紧蹙。
这里的城池高达四丈有余,引济水而为护城河,因而池深且宽,河面宽达三十多丈!
三十多丈,也就是八十多步的距离,这个时候己方的弓箭向上甚至难以抛射到城墙上,而对方居高临下,却可以轻易射穿大部分士兵的甲胄。
就是要填平这个三十多丈宽,数丈深的护城河都不知道要耗时多久!
甘宁率骑兵在城前巡视一圈后,就返回了正在扎营的大军营地,找到吕蒙说道:“将军,敌军不仅城高池深,而且守军众多,城上旌旗密布,仅南城所见旗帜,就不下十七面,我军要强攻此地怕是殊为不易!”
吕蒙点了点头,看向地图,说道:“审配在赵营算是颇有谋略之人,其以司空之位,督精锐三军,在此经营近一载,而无人掣肘,必然卓有成效。”
这也是为什么袁绍急于称帝。
他在河北四州之地当一个将军,利益根本无法满足部下群臣的需求。
尤其是他将四州之地都分给了自己的子侄和亲戚,使得很多大臣封无可封,只能在内部内耗。
将军之位只有一个,给了沮授,那其他的谋士怎么可能看沮授顺眼?
派系之争因而就十分严重。
此前田丰就劝过他,不要把官职分封给诸子,要给其他豪杰以期冀。
以袁绍什么建议都能听进去一点的性格,他自然也是重视了田丰之言。
对这个抉择,他其实也有些后悔。毕竟此前不论曹操、孙策拥数州之地,都没有分封给自己的宗室,而是选贤任能,让能臣们担任地方刺史、守相。
他大概也是清楚自己大业未成,就先将一切高位都分封给宗室,在豪杰之间引起了不少的抱怨。所以他很快就改正了这个问题,只是改正的手段有点激进,他直接称帝了!
这虽然引起了大量的其他问题,不过就此前那个问题,的的确确是解决了。
各个派系的大臣们都获得了封赏和进位。
很多大臣都一跃而高居公卿之位。
比如郭图就因功封为了大司农,袁叙被封为了太常,辛评被封为了光禄勋,如果田丰没被杀的话,说不定能封为司徒。倒是沮授,进位的路线还是跟往往一样,从监军提升到了太尉。
不过此时审配是司空,沮授是太尉,两者利益就没什么冲突了,相反审配还需要沮授帮他征募、训练、奖赏士兵,内耗就大为减缓。
而审配这位司空也没待在邺城,相反被迫要到对峙的前线营造防御工事,郭图、许攸等人更没心思攻讦他,毕竟把审配扳倒,难道让他们顶上去?
他们自问刚烈、勇毅还是不如审配的,还是让他在前线监军,自己在邺城治财产比较合适!
这也使得审配得以全力发挥才智,将防线修的密不透风。
但吕蒙说道:“此城我等势在彼得,不然定陶在济水之北,孤城难守,恐有所失。”
甘宁叹道:“惜乎当初没能抢下此地。”
这里之所以是此次吕蒙大军必须攻下的城池,就是因为他正好卡在了陈留和济阴两郡之间。
当初北伐曹操的时候,袁、孙两家以济水划界,但诸葛亮兵进神速,抢在袁军之前就抢下了济阴郡的郡治定陶。
这使得孙策大军在济水以北获得了一处战略要地。
大军从定陶出兵,就能直插句阳,拿下了句阳,则濮水在握,江东军队在濮水一线布防,那袁军在济水一线部署的重兵都将成为瓮中之鳖。
所以袁军对定陶也是虎视眈眈,袁绍派使节请孙策支持其称帝,只派了三波,但商谈孙策归还定陶,却派了不下五次使节。
袁绍除了在外交上行动,军事上也在针对性的部署,袁军十三万部署数重防线,一旦两军开战,其最前线的军队挡住江东大军,二线、三线部署的重兵就会向定陶合围过去。
没有庸才皇帝在后方微操干预的情况下,双方将领皆是名将,战事就注定不可能是一场单纯的攻击或者防御战事。
袁绍、曹操两军对垒之时,就可以看见,袁曹双方多次互相进攻彼此。
如今孙、袁两军交战,部队规模更庞大,将领更具大兵团指挥的经验,自然使战事的攻防更加交错。
孤城不可久守。对江东而言也是一样。
定陶如果孤悬于济水之北,以袁军长期的准备,推来大量的攻城器械,昼夜猛攻之下,很可能江东的北伐,还没打下袁军城池,袁军先把战线反推到了济水以南。
因而吕蒙说道:“此时兴叹,为时已晚。想想如何攻下城池才是关键,你巡视一圈有何计策?”
甘宁立即摇头,说道:“冤句城是兖州望县,城池高大,促攻之必然损失惨重,只能等攻城器械。”
望县即县内有户两万以上的大县!
户籍一万,在汉室就是大县了,以县令治县。
冤句地处中原腹地,最巅峰之时曾经有三万户!
曹操要是没有跟吕布在这里打得赤地千里,兖州真的是孙策难以企及的膏腴之地。
毕竟吴县在孙策的治理下,过了数年,才达到了三万户的规模。
吕蒙说道:“我等这般强攻委实不智,宋公为何会如此大张声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