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朝大官人

关灯
护眼
第四百四十二章 话中有话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冯拯是首相,太后不在的时候,小皇上按例事无巨细都要向他请教。名为请教,实则是小皇上根本无权拍板。

听到天子询问,冯拯立即从坐上站了起来。垂首弯腰沉吟片刻道:“虽说杖毙杨赐,是顺天意应人心之举,但杨赐毕竟是朝廷命官,一方大员。若是朝廷轻松放过,只怕是其他州县百姓争相效仿。”

“故此,为大局计,理当严惩。但朝廷与此事也有诸多疏漏,才使百姓做出此等事来。微臣以为,安抚不妥,再追查又显得朝廷没有肚量。天子当恩威并施,此事不再追究的同时立下法令,再议此事、效仿此事者严惩不贷。”

冯拯又道:“陈直讲于此事中实无过错,忠君爱民,诚心任事,仁惠有加,其心可昭。陛下,臣以为当嘉奖陈直讲,以励率群臣。唔……杨国舅为朝廷仗义执言,闻风而奏,亦当嘉奖。”

这话一出来,资善堂内百官都点点头。冯相不愧是冯相,这燮理阴阳四字把握得很好。杨国舅刚才的作为,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别人都知道他是针对陈初六来着,是什么狗屁仗义执言?

可人家终归是皇亲国戚,娘亲舅大,是皇上的长辈。皇上难道要去处罚自己的长辈?这于礼法不合。不仅不处罚,还要奖励一下,既鼓励了那些想要为朝廷进言的官员,还回护了皇家的体面。

而杨议心中则是大骂,好你个冯拯,竟然正话反说,如此讽刺我!

尽管他是一肚子的毛火,但这会儿他也明白,不是自己发火的时候。于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是微臣的错,微臣不该将那些捕风捉影之事拿来这里责问陈直讲。”

又转身对陈初六假惺惺道:“本官说出此事,是想让陈直讲在陛下面前,将事情说清楚而已,本是好意。如今事情已经大白,还望陈直讲海涵在下不周之处。”

“呵呵呵,杨国舅言重了。本官若是听见了这些风言风语,也当上折陈说。杨国舅在此处说了,省得下官再别处再说。”陈初六说了几句,话锋一转又道:“嘿,这可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呐。”

众臣一听,都是在一旁窃笑了起来。“出淤泥而不染”是人家陈初六大的名句,说的是莲花。现在拿来,不就是说杨议是一滩烂泥么。杨议也不好反驳,因为这风言风语也可以是那一滩烂泥。这陈直讲还真是……有趣得很……

吃了哑巴亏,杨议悻悻回到座位上。

皇上在远处,看着底下陈初六话中有话,暗中伤人,心里也是笑了。他环顾左右一番,瞧见了一把尺子,是用来给皇上压书的。拿起金尺子道:“陈爱卿,以后你来给朕展书。”

殿内众臣又是一惊,冯相这会儿也是点头道:“陈直讲是资善堂直讲,今后数月在资善堂讲学,由陈直讲来展书理所当然。”

接过金尺,陈初六下意识的掂了掂重量,盘算着值多少钱。只听得天子又道;“杨国舅,这篇《孟子·尽心上》就赐予你了。”

陈初六听了一哂,他熟读经书,自然知道这一篇孟子,最出名的是“君子有三乐”一段话。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将这“君子有三乐”赐给杨议,自然别有深意,和陈初六的“出淤泥而不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杨议也不笨,当下是知道了皇上的意思,又闹了一个大红脸。冯拯张了张嘴巴,本想劝阻的,可想到刚才杨议想要将他们文官一网打尽,也就没有开口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问仙机[修真] 我家爱豆的马甲又掉了 病态阴鸷!京圈大佬被宠成小哭包 娱乐圈女魔头失忆了 炼器师重生 和顶流搭档后,我们假戏真做了 红楼:黛玉长姐不好当 小豆蔻 冷王的爱妃 我的民宿红遍阴阳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