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上见此,疑惑问道:“初六大哥,这里没有外人,拘礼做什么,何不尽兴?”
陈初六摆摆手:“此物虽然稀奇,却不合臣的口味,皇上多吃点吧。”
说完,陈初六捡了几颗瓜子,揣进兜里。小皇上笑道:“初六大哥,你是想拿着这种子回去自己种吗?何必如此麻烦,汴京又种不了,朕叫左藏库差人送几个给你。”
“不用不用,臣心中有一想法,暂时还不能说出来。”陈初六笑道:“等明年这个时候,臣定能让皇上吃上更好的西瓜。”
“哦?”小皇上一脸贪吃的模样。
从延福宫出来,陈初六手上还提着两枚西瓜,小皇上坚持送的。按说,现在陈初六就得前去资善堂报到,然后去中书省值班。可之前见到了萧贯,约好了一起会面,陈初六得提前回去准备。
会右文殿把东西收拾了,便回了家里。与萧贯会面,知他娶了一房妻子,还剩了一男一女,可谓是美满。到了汴京为太常寺丞,可能又得七八年才有官位变动,他打算将父母从家乡接过来,在汴京城外安家。
看样子,这萧贯也是买不起房子的清官。陈初六忽然提议,乡下有一座庄园,可把里面的房子卖给萧贯。那房子于陈家无用,萧贯也并不矫情。
喝茶聊天,把那西瓜给大家尝了。两个西瓜,委实不够大家分的,只是沾沾舌头罢了。吃完西瓜,喝了会儿茶,陈初六又带着萧贯前去“四为诗社”。
在陈初六的资助下,来自临川的一些读书人有了一个固定的居所。在那边,他们交谈作诗,经常举办文会。久而久之,便在那里有了固定的文人交流场所,也就是汴京的四为诗社了。
四为诗社有陈初六的名头在这里,即便不用任何资助,也有许多文人趋之若鹜。逐渐逐渐,四为诗社聚拢了一批来自大宋各地的文人,形成了一个写诗的流派。
当然,其中的主力还是陈初六家乡的那些人。欧阳修颜子义等人,皆是一时俊杰。萧贯来到四为诗社,与颜子义又是一番叙旧。
颜子义可憋屈了,当初他是州试第二,仅仅差一名,没想到现在还在读书,而第一已经是五品官,身穿绯袍了。最令人狠得牙痒痒的是连当年第五也已经步入官场,不到三个月已经升了官。而他们这一群人,只是增长岁月而已。
陈初六亲自来到诗社,自然引起了诗社中文人的轰动。当即呼朋唤友过来,非要逼着陈初六举行诗会,让陈初六担任评委,品评汴京文人的诗词。
古时察举制的时候,便有月旦评之类的活动。若是某人被名士评价了,必定身价百倍。陈初六是名士,是状元,他若是夸赞了谁,自然也能有相似的效果。
陈初六无奈,只好写了一个主题,让大家当场写诗,然后评价。他的评价,多半不是用当今朝廷流行的西昆体作为标准,而是用的临川这些人的文风作为标准。
他的打算,也很简单。就是想要利用文风推动政治走向,他知道,有志为天下做点什么,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陈初六得培养一些自己的人。四为诗社,便是一个现成的好地方。以文会友,以文载道,古时有很多文风运动,比如古文运动,都是借推动文风来改变政局,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