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师林雪中,大中祥符七年进士出身。我与他蒙学之时,他尚未中,还在乡里辟愚。无意之中,我与他结识,方才得进圣贤之门。”陈初六叹了口气:“如今也不知道我蒙师在何方。”
“大中祥符七年……是蔡齐那一科吧?当时,本官还在做编修……唔,林雪中,我对此人有些印象,他是新喻县的人?”
“嗯,是嘞,是嘞。”陈初六摸摸鼻子,又开始道:“后来,林师进京赶考,我便到了县学,县学院长叶蔺。或许是,叶蔺先生才是我真正的蒙师吧,我四书五经都是在他手底下学会的。”
先生听到叶蔺两个字,不由一怔,打断陈初六问道:“这叶蔺,可是太平兴国二年的进士?”
“嗯,是的。”
“哦……是他啊……”先生抚须道:“难怪了,也只有他才能教出来你这等学生了。你也许不知道你叶师,他可是太宗皇上手中的御笔,编纂《太平要事》一书出了大力。当今,除了张士逊老先生,估计别人难和他相提并论了。”
“我听说叶师前来国子监了,可上次去国子监,没找到叶师。”
“呵呵呵……你叶师的大才,若是去国子监,不就屈才了?”先生抚须笑了起来:“先皇把他召进宫来,是为了给太子储备宰相的。”
“叶师要拜相?”
“不不不,也许是入六部。”先生笑着摇了摇头,满眼期待对陈初六道:“张泰啊,从你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来,你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还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你若是能高中,将来为官,切记要忠君爱民啊。”
说话无非是嘱托一些为官之要,随后祝在场的人能进士及第罢了。赐进士及第,与赐进士出身,和赐同进士出身三者之间是大有不同的。
进士及第就是前三名,前三名一般会挂职将作监臣或是大理评事等京官,然后差遣外放为通判,从八品。通判主要是起监督之责,这些刚中进士的愣头青刚好可以用。进士及第中运气好一些的,可以直接任翰林学士,不外放为官。
虽然差遣外放,但差遣官不算正职,所以这些人还是京官。这些人通过考核之后,评为上等,就能回到京师,任六部主事。若是评为中等,则再任一次通判,看效果升知州,或者下放为知县。直接评为下等的,就直接去知县了。
这是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的,则是授奉礼郎,知县一级的官。赐同进士出身,有的授县丞,有的则是“守选”,也就是预备役。
宋朝进士实在太多了,待遇不必后世的高。陈初六是见过世面的人,对于二甲三甲,连想都不愿想。若是可以直接补入翰林院,别管是编修还是学士了,那都是极为荣耀的。
当然,陈初六如今是省元了,就算是殿试再差,也不会出二甲前十。二甲前十授予的知县,明显要好一些,至少是富裕一些的县,或者是京县。
不免感叹,开了会员就是牛啊!
接下来,陈初六又去拜访了晏殊,晏殊认出他来了,但没对名字的事情表态,只是颇有些不好意思,说起差点罢了陈初六的卷子那档子事儿。
陈初六反而坦然,一帆风顺并非好事,千锤百炼或许才得真才。此时,路过大内门前,陈初六掂了掂自己腰间的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