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棠今天一身深紫色的劲装,外面穿了整齐的软甲,她在后军的战舰上船。
江眠城是南梁对大江上游防御的第一个重塞,驻将守兵之强自不必说了,作为南北大战的第一个接触点,这江眠大战将会是一
场硬仗。
除此之外,除了江眠的南梁将士这一正面敌对的敌军之外,赵徵还有一个竞争对手,毫无疑问这当然是皇帝。
两路大军正面和侧面一起攻打江眠,作为南征第一战和南梁最西的要塞,江眠的军事意义极其重要。谁先攻陷江眠城,不单单是声威的问题,更重要是对江眠和南征节奏的掌控程度问题。
为此,赵徵他们战前会议开了很多次,各种战况演变都商讨过,什么情况该怎么攻打,怎么分兵,怎么攻打江眠又怎么“不经意”去拦一拦皇帝?都有具体方案在。
为此,这次赵徵这边可以说是倾巢而出了,连一直负责坐镇大本营的沈鉴云也登上主战舰了。
纪棠倒没跟上去,主要赵徵觉得冲锋第一线太血腥了也危险,纪棠负责的是另一个比较机密的任务。
战船速度非常快,顺着汹涌江水一冲而下,午后,就冲过梓州,远远望见暮霭弥漫的江眠城。
今天天气不好也不坏,薄薄的阳光,落差大的江面一层薄雾,前军能看得清晰,但后军却隐隐约约隐在江雾之中。
后军其中一些艘战船悄悄放下吊绳,将一条条小舢板放在江面上。
纪棠冲栗泉挥挥手,清喝一声,舢板纷纷往南岸划出。
江中激战正酣,她带着数百人左绕右绕,很容易就隐进一条水草丰茂的小支流之中。
纪棠带着这时哨探队伍很快分散,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监察后续登岸行动的皇帝大军,以及时又快准地通风报讯,方便预先安排好的分军拦阻堵截,为赵徵主力攻城争取更大时间。
纪棠带着数十人,直奔沈鉴云预判可能性最大的花溪小镇。这小镇就紧邻大江南岸,他们猫在这里甚至能听见呐喊和战船碰撞的隆隆声喊杀声。
从日间一直到入夜又一直到次日傍晚,喊杀声往这边逼近,刘元侧耳倾听动静,“应该是开始登岸了。”
是开始了,他们已经开始看见有零星溢散的逃兵,暮色四合,但还是隐约能看见都是穿着南梁军服的。
纪棠他们马上调整一下位置,尽量把观察范围拉开。
等了可能有一个多时辰,隆隆的军靴落地声响起来了,刘元眼睛最利,他伏在河畔瞪大眼睛眺望,第一个看见了昏暗暮光中泱泱兵士的军服样式。
一开始是他们山南军的,但纪棠他们多机灵,她挥挥手,刘元等轻功极佳的好手已经窜了出去了,很快回来,刘元急声:“对了,就是他们了!”
最前排的伪装军服之后,清一色都是皇帝阵营各部的服饰。魏军各营军服会在领口袖口下摆之类的地方会有一点细微差别,刘元眼睛极利,哪怕这样的天色,他依然一眼就辨清了!
大军人数之多,必是主力之一,并且根据刘元观察,很可能就是皇帝御驾的中军。
纪棠打了响指,真的来了!
鉴云真棒!
“快,快通知国公和杜蔼他们,快点!!”
按照原定兵力布置,附近最近的两支应是柴武毅和杜蔼,不知谁最近,但赶紧通知,得马上过来堵人了!
“是!”
刘元陈胜都亲身上阵了,二三十人飞一般往两边窜去!
纪棠长吁一口气,她的任务就完成了。
她心情就挺好的,这个时间点登岸,就代表江面大战很顺利,纪棠先前那点点担心立即飞了。
很好,那接下来,就看柴武毅或者杜蔼的了。
……
昨日开始的那一场大战,是由皇帝方率先打响的,他更近,就驻兵大江北岸,一得上游确切的讯报和暗报,战事随即就打响了。
而且就算他不打,南梁这边也要打,近日南梁已经接连挑衅多次并发生了小范围交战,不过大魏有大魏的作战计划,皇帝下令不出,不管敌军怎么叫嚣魏军都不理会,所以才打不起来。
浩浩汤汤的江面,两色战船各自排开,打得是一个火花四溅!箭矢、弓弩、投石、火弹,滚滚如雨!夹杂着两艘战船重重撞击在一起的轰隆声,钩拒重重搭在敌船船舷,兵士跃过去,登时血花飞溅,喊杀声震天!
战况极
其激烈!
赵徵率军自梓州上游直冲而下,高大落差之大,将近三四百里的水路,小半天时间就到了。
气势汹汹,自侧面杀入战场!
挟俯冲之势,饶是南梁早有准备,一时也是难以抵挡。
南梁驻江眠的是当世有名的大将孙承建,他很有办法,在江流暗礁前滩的拐弯收窄处布下铁链铁锥,人为将江面布置成船只一大片无法通行的礁区,但被赵徵以竹筏勾带人手火油燃烧连灼带拔等等方法成功冲开。
也就是这里耽误了很多时间,不然他不会午后才到的。
孙承建深知腹背受敌的危险性,所有他争取要赵徵大军赶到之前先击退皇帝,可皇帝戎马半生战绩彪炳,又岂是那么好打发的?
最终魏朝还是两军合一,鏖战一天两夜,成功大破江眠水师,水战转陆战,孙承建不得已掉头进城,轰隆一声闭上城门,魏军随即登岸攻伐江眠城。
而皇帝和赵徵的竞争,未登岸就开始,双方都抢着压向南岸!
最终还是侧面而来的赵徵占据地利优势,成功抢了先。
皇帝恨得不行,当即下令尽快扫青仍在顽强抵抗的南梁战船,他率先直奔南岸。
江眠城,一面临水,背后靠山,左右则是迂回的山岭和丘陵,是一个三面有山一面临水的好地方。但它左右的山并不是连贯的,而且相对比较低矮,也不陡峭,所以最佳攻城位置,其实是南城墙也就是背山那一面。
赵徵抢先登岸,就是要抢占这个最佳攻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