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出现此事,要么当地官吏皆圣人,要么就是抹得太干净了。
曾经某地,号称吏治清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竟无一行乞者。
后方得知,夜不闭户,是因屋中盗贼见了都落泪;
路不拾遗,是因穷得连牲口粪便都没得拾;
无行乞者,是早就被官吏赶出境去、严防死守了。
虽不免有玩笑成分,但也说明,没有谁是洁净得一尘不染的。
法曹这一头,其他的好说,唯李守因徒四年为袁异式诟病。
笞:十至五十杖;
杖:庶人六十至一百杖,匠户、乐户、私习天文者、官奴、私奴,及其他犯重罪者,顶格二百杖;
徒: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流:五百里、一千里、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唐六典》则只有后三种);
死:绞、斩。
所谓的十恶不赦,并不是非得全部斩杀,而是遇到赦令不赦免。
徒四年显然不合律令了,虽说拆以徒三年叠加一年,也说不过去。
“此却为华州之误,既为超三年,当判流。下官以为,当纠正。”
袁异式的语气略为激昂。
华州的错漏有了,自己的考课稳了呀!
不敢想上中,上下应该有了吧?
袁异式未注意,南宫糊涂的眼皮垂了下来。
愣头青,爱咋咋。
以范铮的身份,与袁异式斤斤计较有点不合时宜,汤仪典自觉出场:“御史此言,虽合律令,却不符人情。人犯为朝官子嗣,若流出华州,为其家人设法开释,却不公了。”
袁异式笑了:“治中所言,虽有理,却不合律法。法理虽为一词,有时却须拆分。”
“比如说,官府觉得某人日后可能杀人,能提前诛杀之、免除后患不?不行啊!”
司法参军年百岁臊眉耷眼地站出来:“此案由本官一力承办,皆本官之过。”
范铮哈哈一笑:“想啥呢?错了,华州之地,功过皆有本官之份,错判了、用印了,本官自会认,轮不到你挡灾。”
这世上的很多挡灾,委实令人无语。
对挡灾者而言,几近于灭顶之灾,对上位者不过是癣疥之疾,偏偏某些上位者不愿身上有一丝污渍。
这就呵呵了。
范铮的出身,决定了他的上限不会过高,也无须顾虑名声,弹劾不过是隔靴搔痒,又何必让年百岁遭灾?
年百岁胡须颤动,眼圈微红,对范铮一叉手。
遇到这样的上官,人生幸事。
“五百里……”范铮在舆图画圈。“就改流晋州吧。”
晋州归河东道,与华州之间隔着蒲州、绛州,离长安七百二十五里,治临汾县。
晋州下辖,还有一个县,因《苏三起解》而为世人熟知,叫洪洞(tong)县。
注意,是洞字,不是桐字!
不知道李守因脱灾时,会不会拈指唱起“李守因离了洪洞县”?
(本章完)